第6章 天命三论:衰盛之花,内乱之芽,民族之林

宋慎知晓,朱元璋在考自己。

遂即收起自由懒散之相,斟酌语句。

“微臣为何说陛下是天命所归,可总结为三论。乃衰盛之花论,内乱之芽论,民族之林论。”

“哦?花,芽,林?如此新颖的比喻倒是头一回听说,那你说一说怎么个花,芽,林?”

朱元璋眼前一亮。

这些日子传唤宋慎进宫,跟随他身边参谋,朱重八早就发现宋慎随他大父宋公,有策论之才,所以借机会考考他。

本以为宋慎也只是照猫画虎,说一些刘、李常言的“老生常谈”,但是现在一听,朱元璋顿时感觉此论调不简单。

“陛下莫急,微臣现在就说。”

朱慎压低嗓音说道:

“其一论衰盛,在于北元腐朽如枯木落花,大明如朝阳升空。”

“自元帝怠政,北元内忧外患。外则军旅烦兴,疆宇日蹙;内则帑藏空虚,用度不给。此为旧国之花已衰。”

“反观陛下乃一代勤奋明君,鸡鸣而起,黎明上朝,太阳未出就已经开始接见百官。英主百务振兴,故而将士愿意听命,士卒愿意拼死,百姓愿意依附,待养国数年,国家富强,则新国之花已盛。”

“此为一论衰盛之花。”

宋慎言语还略带一丝激动和推崇,朱元璋听完耳目一新,心里也很舒坦,颇为受用。

“接着说第二论,朕听着呢。”

“诺。”

“微臣再论内乱之芽。”

“元掌国时,起义不断,镇压一波后,再起一波,君民离心,国乱之种早在百年便已种下,后来红巾义军蔓延全国,种子彻底发芽,才助陛下完成霸业,靼子正是因为有内乱发芽才会大厦倾斜,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宋慎这里语气顿了顿,转头称赞起朱元璋:

“这里微臣再多说一嘴。像陛下这等英雄人物,领征战之士,率仁者之师,从南至北,一路征战到立国大明,足可称之为千古第一人物,纵观历史,自北向南称帝者比比皆是,由南向北统一者唯有陛下!恐怕就连前朝的刘寄奴,也要甘拜下风。”

“莫要拍马臭屁,你的天命论接着往后说。”

朱元璋微斥宋慎,不过语气毫不严厉。

宋慎挠挠头,嘿嘿一笑。

胡惟庸实在受不了这货儿了,看到宋慎得意地卖弄学识,心里不是滋味。

而相国李善长再次感受到了被皇帝晾在一边的体验,那更是心烦意乱。

最近这宋慎挺能跳哒。

若不是宋慎背后有宋濂撑腰,李善长还真想联络关系网,私底下动动手脚,让宋慎滚出皇宫。

眼不见心不烦。

宋慎发现李善长和胡惟庸飘来的眼神,知道这两个家伙一直看自己不顺眼。

“能被这两位“大神”厌恶倒也不错,正好离这两个丧门星远一点,不然十几年以后咱这脑袋瓜还不知道能不能保住呢。”

宋慎立马瞪了胡惟庸一眼。

胡惟庸气的小胡子飞起,视作挑衅。

他暗骂宋慎,迟早有一日要让宋慎跪下来求自己放过。

朱元璋见宋慎迟迟不语,朱标见状,推了推宋慎。

一个不经意的推搡,宋慎回过神来。

“不如子畏再把这内乱论说的更清楚一些。”

宋慎点头,继续往下说:

“这内乱之芽,不止这一方面。自元英、泰定、天顺到后来的元武宗,不过十数载,就连换四任皇帝,朝臣更迭上位更是家常便饭,这段时间已种下恶种,到如今在位元帝,朝臣不忠普遍丛生,又有后宫谋逆反复无常,才引得种子发芽,顺帝宫廷不宁,百年社稷动荡,鞑子离覆灭不远矣。”

“这里朕有歧义,内乱覆盖全国,那陈友琼,张士诚也是起义诸侯,都得了内乱的好处,为何最后获胜的是朕?”

朱元璋随口询问。

“陈友谅,张士诚虽然得了内乱之芽的好处,但是却无法驾驭衰盛之花。”

“张士诚奢侈放纵,政事松懈。麾下张士信、潘元绍聚敛财宝,压榨百姓。”

“而陈友谅性格多疑,反复无常,只依仗权术控制,良吏皆无出头之日。”

“此二人天命只占其一,这二人最后不也落得了一个败亡的下场了。”

“而我实在敬佩陛下,既能领导大家,又能管好小家。马皇后贤后典范,朱标太子文武兼备,众兄弟亲友和睦,家风严谨,可保我大明至少五代辉煌。”

“由此内乱之芽,盛衰之花陛下皆占,天命所归其二也。”

“此为二论内乱之芽。”

“好好好,子畏侃侃而言,倒像个说书先生,讲什么都对。”

朱元璋见宋慎将他的两个“老对手”贬的一无是处,不禁大笑起来。

“若是陛下只依靠前两项,虽然能超越诸侯,实现霸业,但想推翻旧元,开创一个新盛世,还是不够。”

“而微臣所述第三论民族之林,才是陛下真正天命所归之处。”

“百年前,南宋覆灭于崖山海战,自此汉人沉沦,元蒙崛起,然汉人千年民族之气节,仍匍匐前进,与民同享,与民同行。”

“顺帝汉民敝衣蔬食,身份低下之汉人,跪圈作为元人奴隶,恶政频繁,易子相食已成常态。”

“却不知天下汉人,想食靼子肉久矣,想饮鞑子血久矣,想砍鞑子头久矣!”

“陈友谅,张士诚,徐寿辉他们也反抗了,最后却又据守一隅,占山为王,不再反抗蒙元,逐渐才失去民心。”

“而陛下农民出身,最懂底层百姓,知晓异族不除,便会留有后患,一统天下,扫清鞑子才是黎民理想。”

“一路北征,证明汉人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鞑子的天命也已经走到彻底了。”

“微臣也求陛下能牢记住一句话,传其子孙,要时刻记住中华儿女,驱除鞑虏,便可在民族之林内屹立不倒。”

“朕需要记住哪句话?”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故勇者无敌,天命所归。”

“此三论归一,即陛下应当勤务勤政,和睦宫室,继承气节。”

“天命即在陛下手心手背,翻掌覆背,皆有“民心”二字,自此天下百姓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