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虎牢关羽醉酒

虎牢关外,联军营帐之中。

尽管各路诸侯接连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多场挫败,但这并不能撼动营帐大多数人的心境。

多数诸侯依旧保持着日常的习惯,该用餐时用餐,该饮酒时饮酒,表面上维持着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不过在这看似平静的外表之下,实则各方暗流涌动,不为人知的龌龊与算计正在悄然进行。

“华雄还在阵前叫战,现已斩我方大将数十人,不知如今还有哪位将军愿意请战,将此贼斩于马下?”

作为此次诸侯联军推举的盟主,袁绍很是自然的坐在主位之上,摆出一副统筹大局的淡然模样。

帐下所有诸侯都哑然不语,毕竟血淋淋的现实就摆在眼前。

前一个传令兵刚出营帐传达命令,后一个传令兵就脚跟脚地进来,带着悲壮的消息:人又没了!

原本大家都还以为冀州牧韩馥手下的河北名将潘凤,能够和阵前的华雄过个十几招才被斩于马下,谁知道不过两招而矣。

袁绍扫了一眼帐中四周,见众人或低头沉默,或眼神闪烁,起身怒斥道:“若是我的上将颜良文丑在此,何惧华雄之有啊!”

下面的人碍于袁绍是盟主,又是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轻易表露。

你的颜良文丑和韩馥手下的潘凤都是河北名将,但也不见得就能比别人强到哪去,比两招多些是两招半吗?

就在这时,位于帐中最下侧的一个身影傲然站起。

此人身材高大,头顶绿色盔帽,身披绿莽袍,面如重枣,一双丹凤眼傲目以待视野中的所有人。

关羽抚须傲然道:“某愿前往!”

袁绍对胡子浓密的人,总是有种莫名地的好感,大概是出于对那些胡子少的宦官天生厌恶吧。

此刻,他望着关羽,只见这位身材高大、身披绿莽袍的壮士抚须之间,更显出一种独特的傲然。

“哦?不知壮士现任何职啊?”

袁绍忍不住问道,心中竟生出一丝不愿让这位红脸壮汉前去送人头的念头,觉得将他留在帐中养眼也是挺不错的。

关羽继续抚须,语气中不带一丝波澜:“现任平原县令手下的马弓手。”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大家倒也不是觉得马弓手有多卑微,而是好奇所谓的平原县令是哪位,毕竟此番能入帐参事的至少也是一地郡守的手下。

袁绍见关羽身份如此低微,大笑着摆手道:

“我军帐下武将甚多,若让一马弓手前去迎战华雄,恐怕反会说我军帐下无人可用,壮士还是且先退下吧!”

关羽并未多言,只是闭眼抚须。

曹操见关羽相貌不凡,位卑却又未敢忘忧国,此番主动请战华雄,更是实属难得的少见。

于是乎,曹操主动斟满一杯上好的雒阳仙人醉,笑着迎上前去:“壮士,请饮了此杯再去。”

关羽本是想抬手拒绝,高傲的表示一句酒且斟满,关某去去就回的高调发言。

可当浓郁酒香扑鼻而来时,他却下意识的接过手,一饮而尽:“此酒甚是痛快,不如给某送上一坛,让某快刀斩了华雄!”

曹操与袁绍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微妙的神色。

雒阳仙人醉是汉为酒楼中的烈酒,一般人喝下一杯便已酩酊大醉,更何况眼前之人是要喝上一坛。

此刻,看着关羽那因酒意而愈发显得红润的脸庞,以及那双依旧傲然不屈的丹凤眼,两人心中竟不约而同地生出了一个念头。

酒能壮胆,或许这位马弓手醉了之后,就不会感受到虎牢关前华雄的压迫感,哪怕即便不能,但至少也可以减免些死亡带来的痛苦。

袁绍望着关羽嘴角微微抽动,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什么话来,只是默默地坐了下来,算是默许了关羽的出战。

曹操大笑着招手,示意手下将一坛雒阳仙人醉递过去,同时大声说道:“壮士,美酒为你壮行,操愿听到你得胜归来的好消息!”

关羽扶须不答,手臂肌肉贲张,青龙偃月刀在他手中散发出一股凛冽的杀气,侧漏出一股爷傲奈我何的气势。

接过酒坛,关羽摇摇晃晃地走出帐外,步伐略有些不稳,不过每一步子都显得积势许久。

走到帐门时,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对着帐中众人说道:“若关某不胜华雄,将军可即刻斩我大哥三弟。”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片寂静。

感情这是烧过黄纸、喝过血酒、祭告皇天的上阵亲兄弟,这三兄弟要么一起活,要么一起先后赴大义。

袁绍很是感动,当即拍手叫好道:“那好,本盟主便依你所言!”

接着,作为盟主的袁绍看向公孙瓒阵营方向,好奇地问道:“不知哪两位是关羽的兄长、三弟?”

此时,一人从公孙瓒身后缓缓走出,他身材中等,面容冠玉,双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刘备作揖上前,恭敬地回答道:“在下平原县令刘备,出阵这位是我家二弟关羽,身旁这位是三弟张飞。”

平原县令唤作三弟的张飞,身长八尺有余,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肤色有些略显暗淡。

刘备、关羽、张飞这三兄弟,长相都太过惹人眼球,袁绍心里不禁好奇,这三人究竟是怎么混到一起的?

张飞站在刘备身旁,宛如一尊怒目金刚。

刘备还未开口,张飞已经按捺不住,瞪眼道:“俺大哥乃汉室宗亲,岂能容你们随意摆弄!”

“三弟,稍安勿躁。”

刘备按住张飞的肩膀,安抚道,“云长他武艺之高,何会不敌于华雄,你我立下军令状不会怎样,立下便立下吧。”

张飞听了刘备的话,稍微冷静了一些,但还是冲着袁绍大吼道:“军令状立下就立下,我家二哥天下无敌,华雄不过三刀之徒罢了!”

袁绍正欲说话,却听帐外传令兵来报:“报!汉昌亭侯沈稻领兵会盟,现已至外方大营驻扎!”

汉昌亭侯沈稻?

这个熟悉尚又陌生的名字出现,让袁绍和曹操都为之愣了一下。

相视一眼,两人眼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

按道理来说,沈稻此时应该在交州当郡守才对,怎么可能起兵前来会盟?

交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消息传递更是缓慢,他究竟是从何得知这个远在关中的消息,并且能如此的及时赶来……

袁绍和曹操都不敢继续往下想。

尤其是曹操想起沈稻离开雒阳时说过的“大汉臭虫尽出”之类的话,心中便更是觉得不安。

沈稻此人智谋深远,行事诡秘,他的出现绝非是偶然!

很大可能,远在他离开雒阳之前,便已预料到了大将军何进会身死宫中、董卓领兵入京废辩帝而立刘协之事。

或许此番的联军讨董也在他的掌握之中!

帐中曾在雒阳大将军手下为官的人,听到沈稻的名字后也是纷纷侧目,他们也很是好奇沈稻在远离关中的交州,是如何得知消息,领兵从交州那么远的地方赶来会盟的?

况且竟还领兵来得如此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