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给你整点嗷嗷叫
- 重生东北,我有十万大山猎场
- 月亮有个坑
- 2020字
- 2024-08-12 00:01:12
呼哧...呼哧...呼哧...
床上的两人大汗淋漓,胸口剧烈起伏。
岩姐更是眼神迷离,浑身瘫软,没有一丝丝气力。
可哪怕如此,还挣扎地想要起身。
“给你拿条热毛巾先擦擦!”
见到宁书询问的眼神,岩姐伸出食指在他脸上划过。
“还是我来吧!”
看着修长且健硕的宁书果着身子进到卫生间,岩姐嘴角上扬。
没想到,想不到!
当在店里看见假扮成顾客的宁书时,她差点喊出声,心里一阵阵的悸动。
其实两人没啥感情。
无非是一个有需要的漂亮女人,遇上了另一个有需要的精壮小伙子,肉体的契合度特别之高。
他想要的,她都能给。
双方都得到了极度的满足。
店里的客人着实太多了,她假借介绍的名义,将钥匙给了宁书。
到家之后,发现已经做好了饭菜。
只是干柴烈火,原本只是一个拥抱,转换成了后边的恶战。
“是不是要进行下一步了?”
回到饭桌上的岩姐一看宁书的眼神,连忙摇手。
“不是那个意思,你非得整死我么,休息,先休息!”
见宁书坐下,这才松了口气,果然是壮小伙,不得了,了不得。
“我是说,你的养蛙场,是不是进行到下一步了?”
果然是会做生意的女人,很聪明。
宁书点点头,去到背包处,拿出了手写的企划书。
一人说,一人看,时不时开口询问,并且得到了解答。
“林蛙,我吃过!”
半小时后,岩姐放下企划书,抱起双臂,深深的事业线展露无遗,边上的宁书个头高,居高临下,一览无遗。
“之前送了几只到我这儿,味道很不错。
听说老胡那拿了几百斤,直接脱销,后边又进了一些。
市场,我觉得没问题。”
“只是?”
“只是...”
岩姐被抢答后笑了。
“你企划书里提供了两种方式。
一种,一万元,目前银行的活期利息是2.88,你给了3.5,看来很有信心。
第二种,借钱加入股,五千块钱按照利息,另外五千,占15%的股份,是不是有点少了?”
这种态度才正常,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
“因为你是甩手掌柜,只需要出钱,然后等着赚钱就行了。
我们在并不是最佳的时期里,一周时间,抓了近千斤的林蛙。
按照去年五块钱一斤算,就是五千块钱。
这是野外,没有饲养的状况。
说明一件事,巴山屯林蛙泛滥了。
在此基础上,对于蝌蚪期的林蛙进行饲养,并在周围架起护栏,你想象一下,会有多大的产量。
另外,在第五页里,也有已经饲养成功农户那的数据。
不吹牛的说,巴山屯比他们那环境更佳。
还有个优点。
对方的市场还在东北,而我们面向的是整个广东,虽说距离远,但这才能卖出高价。
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只是前期投资。
我有信心,一年内就把成本收回。
一万元投资,对于其他人也许很难,可别忘了,我在首都还有套小院。
五万元,很容易可以抵押出去...”
话没说完,岩姐起身,直接坐进宁书的怀里,双臂环绕着他的脖子,在脸颊上亲了一口。
“哎哟,你别着急呀!
房子抵押,不得要时间嘛,你还得跑一趟首都,多麻烦。
不就是一万块钱嘛。
我手里的现金没那么多,都压在货里了。
百分之十五对吧,同意了。
你在这里住几天,真正运行也是开春的事儿。
我最迟一周,把钱筹好。
只能说,你眼光太好了,我觉得,明年开始,广东,乃至全国,可能会有很多人选择下海做生意。”
看宁书没反应过来,岩姐指了指头顶。
对哦,八四年,南巡...
见他领会,岩姐也没多言。
“回头,你是不是得办相关手续,要不就放在羊城吧,我听人说,会有很多优惠政策。”
宁书直接摇头。
“如果是其他业务,可以考虑。
但养殖业不同,日后需要帮助,肯定是当地能出手,这儿太远了。”
怀里人儿用后世的话语来形容,一个字足以。
润!
“开春之前,前期工作会提前进行。
如果你想来,我建议五月份左右,那时候天气也不冷了,进山也方便。”
“好,听你的!”
因为村民的资金超过了预想的数字,宁书这里需要大概一万块钱。
说白了,与四合院后边相比,都是小钱。
宁书也懒得折腾,万一出点啥状况,收不回四合院,那才亏大了。
岩姐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的小情人是给了她一个赚钱的机会。
一年回本,后边都是利润。
前期准备,不需要自己,
中期管理,不需要自己,
后期销售,依然不需要自己。
尤其,老胡那已经用实际证明林蛙这条路走的通,再拒绝,除非是傻子。
当然,两人就这个一万元的合同聊了许多细节,合作嘛,本该如此。
而宁书整整在羊城呆了一周。
钱,其实三天就筹好了。
他觉得这会回家也没啥事,岩姐则时不时露出小怨妇的眼神。
便在温柔乡里多沉浸了几日。
只不过,白天没咋出门。
一来是岩姐要照顾店里的生意,二来,老胡家就在隔壁,万一见着就不好了,他过来可没告诉对方。
要是老胡知道,必然会再参一股,不合适。
毕竟属于供求方,处在不同的立场。
到了要走的前一天。
岩姐特地借了辆车,没想到,宁书居然会开。
两人在羊城好好吃喝玩乐了一天。
同样的,离开的时候,又是大包小包,装满了衣服,谁让她是做这个生意的,最不缺的便是服装。
上车之后,被掏空的宁书再度进入了睡眠模式,只是,外衣没脱。
此时最大面值的纸币,只有十元,一万元,就是一千张,整整十沓。
岩姐给缝了个像肚兜一般的玩意,嵌上了拉链,贴身穿着,加上几件厚实的外套,也不用担心被偷。
又是几天过去,他回到了村里。
当老三见到宁书后,第一句话。
“东子家还有嗷嗷叫,要不,给你整点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