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再买套房
- 重生东北,我有十万大山猎场
- 月亮有个坑
- 2062字
- 2024-08-13 18:32:18
在两人震惊的目光之中,宁书从口袋里拿出了两沓钞票放在了桌上。
经过之前的锻炼,对于两千块钱,妈妈已经不那么惊讶了。
“金块卖了多少钱?”
“卖了...六万三千!”
“多少?”
奶奶的声音把睡着的点点都吵醒了,赶紧哄着,但眼睛还是盯着宁书。
“一共四斤多,两千多克。”
老妈哪怕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老会想着,万一那不是金块咋整。
“那咋才剩这么些,买家没付完钱么?
可不能被骗了。”
宁书笑着摇头。
“当然不是,是一家首饰店老板收的,凑了两天的钱。
妈,如果你现在有六万,会咋用?”
“用?
哪用的完,肯定要存起来。”
“对吧,短时间内,咱们家别说六万,其实有六十块,都够用了。
所以...”
宁妈妈无奈,什么六十,有六块钱,都觉得挺富裕。
宁书拿出了房契。
“我燕京有个同学,他父亲是大官,提醒说,那儿的房价过两年会涨的非常厉害。
所以,我花了五万多,买了一个四合院...”
妈妈和奶奶都没有说话。
在她们过去的生活里,除了去医院,其他花销都是几毛块把钱。
五万多,买一套房子...根本没有概念!
“宁书,确定能涨么?”
半晌之后,奶奶只说出这句话。
“包的!”
宁书斩钉截铁。
“要不了几年,这个院子,至少翻十倍。”
十倍,那就是五十五万。
妈妈肯定想不到通货膨胀的问题,只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不仅仅是首都,全国各地,房价都在涨。
想想豆腐,我刚上大学那年多少钱,现在多少钱,属于必然。
因为人手里越来越有钱,可以消费了。
所以,我刚才去找了张叔,借了五千块,是打算在县城买一套房子。
主要不是为了投资。
点点慢慢长大,与其到镇里上幼儿园,不如去县城,师资力量也更好些。
奶奶到时候也跟着去。
城里的医院比较好,您的毛病本就不大,好好调理调理,肯定没问题。
而且,张叔也打算一块买。
住个几年,等到点点上大学了,你们若是想家,回头再给卖了,带个十几万的现金回来。
重新盖套房...”
哈...
“你说的倒是挺美的,可真能实现么?”
“必然的!
南方沿海城市发展的比较好,这会一套房子已经超过十万了。
广东那位老板就是提早买了房发家的!”
奶奶提出了新的问题:“按你说的投资,得等个好几年。
借你张叔的钱咋整,又不是能天天捡到金块。”
“这点你俩就别操心了,等天好了,咱们一起去县城,看看房型。
如果不满意,就换一套。”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在宁书的描绘下,妈妈和奶奶脑海中有了画面。
“你长大啦,说的很多事,我都听不懂。
但,妈支持你!”
奶奶更是伸出手:“如果需要钱,就把这戒指啥的先拿去卖了。”
“这才几个钱,不需要。
对了妈,你要是出去干活,就别带这个镯子,是明代公主的饰品,一千来块钱呢!”
十分钟,被宁书震惊了好几次,老妈看着手上的镯子,彻底沉默了。
儿子回来之后,家里钱的单位都变了,变得很陌生,都没点适应的过程。
待到宁书出门上厕所,奶奶长叹一声。
“你也别多想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肯定比咱们有本事,别给拖后腿就行!”
接下来的几天,宁书过的挺舒服。
一直在下雪,哪哪都去不了。
人嘛,其实挺会找借口来安慰自己个。
冬歇了,你可以休息,但连老头老太都会找点活儿,赚点钱。
尤其,宁书前一段整的那出,让不少人受益,现在开始卷起来了。
所以下雪了,没法出门,都松了口气。
农村的日子真的很辛苦。
过去的大半年里,都在为多赚一口吃的而努力,能光明正大地缓缓,休息休息,挺好!
宁书每天睡到自然醒。
屋里因为煤炭的缘故,特别暖和,小点点过于活泼,甚至都热出了汗。
之前储备的粮食派上了用场。
豆腐炖咸菜,
小鸡炖蘑菇,
一家人围在锅边上,吃的别提多开心。
不能说遗憾,宁书觉得如果有川味火锅料来几袋,可就太完美了。
这雪,从仨人去燕京的第三天开始,越下越大,一连半个月,门口的积雪已经超过二十厘米。
虽然宁书并没有想着要啥回报。
老三,东子,还有一些小年轻们,每天早上都帮着把家门口的积雪给清理完毕。
宁书也不小气,晚饭时把帮忙的都喊家里,一块吃饭。
日子相当悠闲。
就这样,一直到十月初,雪终于停了。
老张头则是迫不及待地来询问啥时候进城。
虽然他很相信宁书,并且心动了。
可几千块钱的房子,必须得商量斟酌一番。
前两日,搭乘班车去到了镇里。
有个客户是初中的校长,儿媳妇怀孕期间,给送了不少野味。
当他表露了有购房的意向时,校长非常支持,并且认为他很有眼光。
如此一来,老张头不再犹豫,带上存折,催促着宁书。
择日不如撞日,宁书手一挥,一家子,包括老三,全都一块进城。
其他人问起,只说是去走亲戚。
最近风头太盛,得低调一些。
有些事,只能了解后,才知道具体的情况。
宁书本以为八十年代,房产类的交易会比较少。
可通过两天时间,发现完全不是他想的一般。
市场,相当活跃!
那些个分配的住房是不允许买卖的,但依然有不少人打算将房出售。
而且,得亏来问问。
老廖说的一点没错,他朋友卖的价格,比市场价贵了许多。
车站以及商业街那,才四十五一平方。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在两天里,看了十几套房,不仅没有公摊面积,甚至,还会多送一些。
一百平的房子,正常有一百一,有的还更多。
老妈也是想开了。
宁书小时候,条件有限,上个月,得走十几公里去镇上。
如今家里算是有钱了,不可能让点点也受这个苦。
所以,特别认真地挑选。
在第三天下午时,终于找到了梦中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