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北邙山道士

中原大战结束之后,王世充和窦建德被一战所灭,整个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统归于大唐治下。武牢关之战,定鼎天下,李世民立下了盖世之功,其个人威望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战灭两王,让大唐皇帝李渊欣喜异常!可令李渊头疼的事情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如何封赏自己的亲儿子?给他官做,他已经是大唐第一高官,尚书令。给他封王,他已是秦王。给他金银财宝,而这些他又不缺。给他土地,而李世民身为秦王,原本就有自己的封地。功高难赏,自古如此。

秦王如今才二十余岁,今后的路还很长,可定鼎天下之功已经让他完成了,他今后不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再超过今日之功,也就不可能在未来的人生之中有所进益。李世民的辅臣长孙无忌敏锐地觉察到了功高盖世的李世民所处的尴尬境地,这是一个人太过优秀才会遭遇的尴尬。

平定江南的战事,李渊已经交给了李靖和李孝恭。很明显,李渊不愿意李世民再立大的战功。虽然身为亲儿子,李世民功高震主,李渊显然已经在防备着他了。

身为秦王府长史,更兼李世民的发小和妻弟,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命运相连的,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历代有太多功高难赏,兔死狗烹的事例,长孙无忌不禁开始为李世民和自身的前途而感到忧心。

当他们结束了一日繁忙的工作,回到府中,长孙无忌就会问及李世民:“天下已无大仗可打,殿下今后是继续做将军呢?还是入朝辅政呢?”李世民表示,今后主要是入朝辅政,他的志向是做一个周公旦那样的圣人。

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因为封地位于周,故称周公。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元圣,受到儒家学派的极力推崇。他一生先后辅佐武王、成王两代君主,平定了管叔蔡叔的叛乱,又制定礼乐,创建国家体制,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

长孙无忌虽然对李世民的志向赞誉有加,可是内心深处却产生了深深的隐忧。周公旦是因为自己的哥哥武王姬发早死,他才继承了哥哥的遗志,辅佐幼年的侄子成王,建立了不世之功。可如今天下已定,李世民似乎缺乏成为周公的条件……

长孙无忌于是对李世民说道:“殿下,世事无常,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并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这些都得靠天命。我听说邙山上有个道士非常灵验,我们不如前去拜访一下,卜问一下前程如何?”

李世民听长孙无忌这么说,也觉得很有理,他于是决定择日与长孙无忌一同登上邙山,一探究竟。经过一番打听,他们派出的人寻找到了邙山上有一位名叫王远知的道士,此人对于人事更替很有预见,他曾预言王世充必败,今日已经应验。

隔日,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班文臣带领了十余名随从骑马来到邙山之上。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路沿着山路,来到了邙山上的一座道观。

这道观位于邙山顶端的深处,向下望去,洛阳城尽收眼底。可令人奇怪的是,山下的人极少有人知道这座道观的存在。原来这道观掩映在松柏密林之间,而且道观一般也不似佛寺那样接纳香客,也不会在早晨敲响钟声。

来到道观门口,李世民一行人将马匹拴在门外,李世民只命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与他同去,其余人在外等候。

道观之内,紫烟缭绕,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三人一行刚刚进入正堂,里面的老道王远知头也不回地问道:“你们当中有贵人,莫非是秦王吗?”

李世民大为惊讶,但深具涵养的他还是马上镇定了下来,狐疑地看着身边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王远知不等他们接话,又说道:“秦王当为太平天子,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李世民素来敬重高僧大德,对于王远知的此番说辞,他却非常惶恐。他身为秦王,如果说今后将为太平天子,那岂不是皇位的传承要从大哥李建成一脉传到他这一脉?

李世民不敢再待在此地,他连忙叫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让他们跟随自己回到洛阳。一边走,一边怨怒道:“无忌,今后切不可再带我来这种地方。此等大胆狂徒,离间我与父兄的关系,实在是大逆不道!”

房玄龄在一边劝慰道:“和尚道士,为邀功上位,谎称贵人有天命,借此博得荣华富贵,此等事迹屡见不鲜,殿下又何必介怀呢?殿下如今克成大功,海内仰望,可效法当年周公之事,创制我大唐的基业,也不枉平生之志了吧!”

房玄龄的话,合情合理,没有丝毫的僭越,李世民这才转怒为喜。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具有强烈功业之心的李世民,从此被王远知种下了野心的种子,只是在等待合适的土壤、适宜的温度而已。

平心而论,李世民此时确实已经具备了夺取储君的实力,大唐的天下有一半是他打了下来,如果李渊继续让他带兵平定江南,那么整个华夏大地都由他李世民来平定也未尝不可。

况且,李世民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才俊之士、猛锐健儿,他们追随李世民从陇右平定劲敌薛举、薛仁杲父子,之后又在河东战场战胜宋金刚并收复了大唐的龙兴之地,到如今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擒王灭窦,建立了不世出的巨大功勋。李世民众望所孚,早已不是简单的个人荣辱得失所能一语概括了。那是一个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大唐军功集团!

不但如此,河东危局之时,长安城百姓人心惶恐,是李世民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地平定了河东,才使得长安城重归于安定;攻克洛阳城后,李世民救死扶伤,为洛阳百姓修葺房舍、谋求生路,又从关东、关中许多地方迁居十余万户百姓来到洛阳城及其周边,很快就恢复了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景象。长安城和洛阳城的百姓心中,早就把秦王视作是他们的的救星和守护神。

而如今,就要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中原大局已定,和平的日子就要来到。年轻的秦王不过二十余岁,他将要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