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配套用书)
- 叶放主编
- 4511字
- 2024-06-21 18:25:25
七、问答题
1.试述外风证风入经络的临床表现、病机要点、治法及方药。
答案:风入经络的症状为肢体关节游走疼痛,或拘急不利,项强,口眼歪斜,甚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苔薄白,脉浮弦。病机为风邪入络,络脉痹阻。治当祛风通络。常用方药为防风汤、牵正散、玉真散加减。
2.试述中寒证的临床表现、病机要点、治法及方药。
答案:中寒证的症状为恶寒战栗,肢体麻木,四肢冰冷挛痛,面青,咬牙,反应迟钝,昏迷僵直,呼吸缓慢,口鼻气冷,皮肤隐紫,舌苔白滑,脉象沉伏。病机要点为寒邪直中,伤及阳气。治当温里祛寒,助阳破阴。常用方药为四逆汤加减。
3.试述中暑证与暑热证的临床鉴别要点。
答案:中暑多发生于盛暑或高温作业,主要症状有头昏胀痛,胸闷,恶心欲吐,身热烦躁,四肢无力,或皮肤干燥,色红而热,少汗,舌干少津,脉细数无力等;暑热指患者入夏时常发热,肌肤灼热,汗少或午后热甚,口渴引饮,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
4.试述祛湿的方法。
答案:祛湿之法,当分表里、虚实、寒热和兼夹主次。如外湿致病,重在祛邪,尚在表者,应微汗之,久则应疏通、渗泄。湿阻经络关节者,应祛风胜湿通络。内湿为患,重在健运脾胃。湿在三焦,可宣上、畅中、渗下。湿从寒化者,宜温阳化湿;湿从热化者,宜清热化湿。湿阻气机,应配伍理气法。
5.试述温燥与凉燥的鉴别要点。
答案:温燥以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咳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干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治疗当以清宣凉润为法,方以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凉燥以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质清稀,舌干苔薄,脉浮弦为主要表现,治疗当以宣肺达表、化痰润肺为法,方以杏苏散加减。
6.试述内火证虚火证的临床表现、病机要点、治法及方药。
答案:内火证虚火证的症状为五心烦热,潮热骨蒸,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涩,腰膝酸软,干咳痰少带血,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花剥,脉细数。病机要点为肺肾阴虚,虚火内灼。治法为滋阴降火,方选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丸。
7.如何理解“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答案:肺主气,居上焦,肺病用药宜轻扬而忌重浊。多用苦甘辛平肃降肺气,或用苦辛温开肺气,或用微辛而酸以敛肺气,一般不用血分药。倘肺气虚而不能摄纳,则又当佐以和营养血之品,有利于肺气之肃降。
8.试述实喘与虚喘病因病机与临床特征的异同。
答案:喘的主要病机是肺气升降出入失常。实喘,由外邪、痰浊壅肺,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呈急性发作,呼吸深长有力,气粗声高,脉数有力。虚喘,由于久病体虚,精气亏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所致,病程迁延不已,病情时轻时重,呼吸短浅难续,气怯声低,脉来微弱。
9.请举例说明肺系病证治疗时以肺为核心的五脏整体观。
答案:他脏病及肺者,或肺病及他脏者,应重视其他脏腑的治疗。如肺实火证,出现气火咳逆时,可用泻肝而达到清肺的目的;肺气虚弱之久咳、痰多、纳差者,可用培土生金法健脾以补肺。若外感风邪,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肺病及肾,开合不利,成风水证者,治当宣肺利水,犹如提壶揭盖,使小便畅而浮肿消。
10.请举例说明心系病证与其他脏腑的联系。
答案:在辨治心系病证时,需注意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如心脾同病,可表现为心脾气血两虚;心肾同病可表现为心肾阳虚、心肾阴虚、心肾不交。心火亢盛者每易引动肝火上亢,表现为心肝火旺;心血瘀阻者与肺的治节有关,可表现为心肺同病等。在选方用药时应统筹兼顾。
11.脾阴虚有哪些临床表现?当如何治疗?
答案:脾阴虚可见面白颧红,虚烦,口干,唇红,厌食不饥,或能食而不运,大便干结,或泻下如酱,黏滞不爽,腹胀隐痛,口舌生糜,舌干红,苔少无津,脉细数无力等。治当甘润养阴,以参苓白术散、麦门冬汤加减,可适当重用甘草,即“甘守津还”之意。但注意养阴不可过于滋腻,或酌配甘淡实脾之品,如白扁豆、薏苡仁、白术等。
12.试述肝系病证的病机演变。
答案:肝系病证,在病机演变方面有上扰、下注、横窜、侵脾、侮肺等不同。如肝阳偏亢,可上扰清空而为头痛、眩晕,甚则卒中昏倒;肝风、肝气,可横窜经络,肢体出现麻木、震颤、抽搐;肝经湿热下注,可发生阴囊湿疹,奇痒难忍,或带下淋浊;肝木克犯脾胃,而为呕呃、腹痛、泄泻;肝火侮肺,发为呛咳、咯血。
13.如何理解“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答案: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上,脾主运,胃主纳,脾主升,胃主降,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脾胃常常同病。一般来说,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古人曾概括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即为此意。治疗上应注意“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以及治脾毋忘调胃、治胃毋忘健脾的原则。
14.如何理解前人说“肾多虚证”?
答案:①该说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其云:“肾主虚,无实也。”指出肾病多以虚为主。盖“肾藏精”,“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气的充盈是维持健康的根本。精藏于肾,为身之本,精不足可引起多种疾病,多表现为虚证,如“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精脱者,耳聋”等。②肾多虚证是指肾的病变往往出现精气阴阳虚损不足的证候,包括肾精不足、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③肾多虚证,但从整体而言,由于虚实相因,患者仍可多伴有湿浊、痰饮、瘀血等病理因素,临证当根据虚实标本主次,随证治之。
15.试述临床辨治肾虚组方配伍的宜忌。
答案:肾虚当阴阳分治。治疗肾阴虚者,宜投甘凉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复,忌用辛燥耗津,苦寒伤阴,此即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肾阳虚者,忌凉润、辛散,宜用甘温助阳之品,使沉寒散而阳纲振,也就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
16.请举例说明肠腑病证与五脏的关系。
答案:①肝:小肠位于脐腹,而小腹、前阴为肝经所布,所以肝寒而致的阴囊或睾丸肿大,以及在腹股沟处出现的“狐疝”等病证,习惯称为“小肠气痛”。②心:心火亢盛,小肠实热,症见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涩痛或尿血者,是心火下移于小肠所致。③脾:大肠病,虚证多与脾气虚而运迟,或脾气陷而不举,或为脾肾阳虚而釜底无薪有关。④肺:大肠病实证多由肺气不肃,肠燥便秘,或为胃火灼津,燥矢不得下行引起。⑤肾:年老肾气虚衰,肠腑燥结而大便多日不解,可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之旨,采用温肾益气、濡润肠腑之药而取效。
17.试述气病的分类、病机要点、治法及代表方剂。
答案:气虚证病机要点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治当益气补中,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气陷证病机要点为脏腑虚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治当益气升提,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气不固证病机要点为气虚固摄失职,治当益气固涩,代表方剂为玉屏风散、归脾汤、真人养脏汤、固冲汤。气脱证病机要点为脏腑衰极,阴竭阳亡,元气欲脱,治当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代表方剂为参附龙牡汤。气滞证病机要点为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治当行气止痛,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气逆证病机要点为气机升降失常,气上冲逆,治当降气化痰,或降逆和胃,或镇逆平肝,代表方剂为苏子降气汤,或旋覆代赭汤,或五磨饮子合四七汤。气闭证病机要点为气机闭阻神机或脏腑官窍,治当开窍顺气解郁,代表方剂为通关散、五磨饮子。
18.试述血病的分类、病机要点、治法及代表方剂。
答案:①血虚证病机要点为血液亏少,失于濡养,治当补血养血,代表方剂为四物汤、养心汤、补肝汤、归脾汤。②血脱证病机要点为血液大量耗失,血脉空虚,治当益气补血,宜急用独参汤,继用人参养营汤。③血瘀证病机要点为血液运行受阻,壅积凝聚,治当活血化瘀,代表方剂为桃核承气汤、抵当汤。④血热证病机要点为火热内炽,血热妄行,或血行壅聚化热,伤阴耗液,治当凉血清热,代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四妙勇安汤。⑤血寒证病机要点为寒客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治当温经散寒,代表方剂为当归四逆汤、温经汤。
19.试述内生之邪中湿、痰、饮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内生的湿、痰、饮三邪是“一源而三歧”,同属阴邪,其发生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津不归正化有关。肺主气而布津,能通调水道,若肺失通调宣降,水津不能输布,则津留或停聚为痰、为饮。脾主运化水湿,若外湿困脾,或脾虚不运,则湿邪阻滞,或停聚为痰、为饮。肾主蒸化水津,若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不化气,关门不利,或导致水湿潴留,或聚而成为痰饮。湿、痰、饮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当密切,但在临床上却具有不同的特点:湿性重浊腻滞,为病每多迁延难愈;痰多稠厚,为病无处不到;饮多清稀,常停聚于胸腹四肢。其发病机理一般多属由虚致实,即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痰饮停聚为标。临证之际,应分清标本虚实。标实为主者,亟宜祛湿、化痰、蠲饮;本虚为主者,需用理肺、健脾、温肾等法进行治疗。
20.为何强调气血病需详辨所在脏腑?
答案:《素问·调经论》云:“百病之生,皆有虚实。”故气血病的辨证,也应从虚实着眼,同时还应辨其发病脏腑。如同一气虚,属于肺气虚者,当补肺益气;属于脾气虚者,当补中益气;属于肾气虚者,当温肾纳气。同一血虚,属于心脾血虚者,当用补益心脾;属于肝血不足者,当用养血柔肝;属于精血亏损者,当养血益精。
21.举例说明血病的临床辨治应注意哪些?
答案:血病包括血虚、血热、血寒、血瘀、血溢等,辨证应从虚实着眼,同时还应辨其发病脏腑。同一血虚,属于心脾血虚者当用补益心脾,属于肝血不足者当用养血柔肝,属于精血亏损者当养血益精。血虚虽以补血为法,但气为血帅,两者互为资生,故失血较多者当采用补气以生血的方法。血瘀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但须配合行气药,使“气行则血行”。一般活血化瘀药,随用量大小而功用不同,如桃仁、红花,小量则养血和血,大量则破血化瘀。临床应根据不同的血瘀类型,分别采取行气化瘀、通络化瘀、温阳化瘀、凉血化瘀、益气化瘀、养血化瘀等法。若为孕妇,虽有瘀证,但应忌用破血逐瘀类药。
22.如何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都可以用于内科疾病的辨治?
答案:①六经辨证属表里辨证思路,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所属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六经辨证的内涵极为丰富,除六经本证外,尚有合病、并病、兼证、变证等,这些证候虽可由外感引发,但也见于内伤杂病过程中。仲景《金匮要略》对杂病的辨证论治,巧妙地将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结合起来。②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为温病而设,但就其具体内容,均不离气血津精、脏腑阴阳。卫气营血,细分为四,粗分即二,叶天士《温热论》指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把卫、气作为一个层次,与肺脏关联;把营、血作为一个层次,与心脏关联。说明叶氏对温病的辨治,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络病的辨治。吴鞠通发扬叶氏之学,对于血分络病的治疗亦颇有见地。③现代临床研究亦表明,在继承的基础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对久病、疑难杂症的辨证治疗意义更为重大。无论内伤、外感,病机相同,治疗方法方药即应相同,无论六经辨证,还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在用于外感病辨治同时可灵活广泛地应用于内科疾病的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