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奏折很快传回了汴京城中。
朝廷起先并没有同意戚云的回京要求。
可在他的连番上书之下,陛下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
同时昭告郡县,妥善礼待。
戚云此时极尽人臣之殊荣,每过一地,百姓皆欢迎。
此时的秦军,在听闻戚云离去之后,立率大军来攻。
可却屡打败仗,甚至连所谓的白芨,都饮恨而归。
杨旦此时正看着杨昊的奏折,台下站着朱相与魏相。
这两位在宫闱政变之中居功甚伟,这才拔擢为相。
“两位,你们也看看吧!”此时的杨旦,挥了挥手,示意将奏折呈递。
内侍将折子捧给了两位相国。
“忠臣,贤臣,我看是逆臣吧!”
“朕给了他机会,可就这样一番话,就想要打发我吗?啊!”杨旦震怒道。
没看到如今的戚云吗?
他极尽殊荣,这就是在告知,若你学了他,只会更加荣誉。
朕不是没给过你机会,只是你自己做贼心虚。
两位大人并不敢接话,而是仔细地扫视了奏折。
说得倒是情真意切,可秦使的情报十分详细。
现如今这般,还不是心存谋逆。
“陛下,如今北境藩王暂未平定,若调集重兵南下,实属不智啊!”魏相劝慰道。
如今蜀王这般做,说明他此时并未打算谋逆。
若他真举反旗,只会对大周不利。
陛下切不可意气用事。
“如今之大周,犹如紧绷之弦,轻取措施,易使如今优势荡然无存!陛下,慎重啊。”朱相说道。
大周民力暂复,国力渐强,北境局势渐渐明朗。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可若再陷入战争泥潭,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就算攻下蜀地,又有什么作用呢?
还不是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罢了。
南楚,西秦,大周三方而角力。
为一鸡肋之地而废全局,实属不智。
杨旦望向两人,说道:“那该如何对待蜀王?”
如今蜀王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杨昊这般做,不过是给天下人看的。
因为他也知晓,如今大周民力凋敝,可若想要鲸吞四海,太难了。
且如今局势尚不明朗,贸然入局,胜败未知。
还不如以逸待劳,静待时机。
蜀王这般积蓄实力,若是与西秦,南楚,甚至是北境藩王相勾结,迟早会成心腹大患。
要说这其中的好消息。
西秦愿意与朕合作。
南楚正与越国相争,无暇他顾。
而他并未打算与赵王逆贼合作。
甚至为了表示忠心,还将北境使者一同扣押至京城,等待陛下发落。
如今蜀王五万大军,甚至手中还有一支不输于影卫的谍报机构。
已完全成了气候。
“陛下,为今之计,当安抚蜀王,同时令部队驻扎江州,以防有变!”魏相说道。
杨旦点了点头。
蜀王此番态度,不是说明他不反,而是说明时机暂未成熟。
他虽不知杨昊到底在等待什么时机。
可这对大周也有利。
至于军队,他想了一想,而后说道:
“朕记得代郡,山郡两地匪寇尽皆诏安,这样吧,着两位首领为安抚使,从六品,总务剿匪事务!”
“令两地平乱军调集三万人南下,驻扎夔州,以防不测!”
“两位觉得此番安排如何?”
朱相拱手做礼道:
“陛下安排甚妙,可为何不召见秦使,既然千里迢迢警视陛下,必然是有所图谋!”
他可不相信秦皇派国之重臣前来,只为示警。
大周越混乱,不是对西秦更加有利吗?
能够不屑于当前利益的,只有更大的利益。
杨旦思索片刻之后,这才说道:
“宣秦使觐见吧!”
“是!”李公公连忙退了出去。
因为秦使在汴京城中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
所以通传并不需要多少时间。
不消一时辰,秦使便来到了正殿之中。
“陛下!”他恭敬作礼道。
“不必多礼,替朕传达秦皇之厚意,若非视警,朕还不知在这西陲之地,竟还有如此大患!”
“周皇客气了,实在惭愧,影卫在蜀地之中,如今已牺牲近千,迫于无奈之下,这才告知陛下!”公孙鞅如实回答道。
“那秦皇派遣公孙大人赴周,是何目的呢?”杨旦坐在龙椅之上,微微一笑,而后道。
“周皇高见,我皇派臣前来,除示警之外,的确另有目的!”他恭敬回答道。
“是何目的?”
“灭蜀!”他冷声说道。
闻言,两位大臣乃至周皇的眉头紧皱。
他原本想着,秦皇这般做是为了分裂大周。
甚至是提供支持,让自己去攻打蜀地,以至于让大周混乱。
因为越混乱,才代表着机会。
可是他的目的却与自己不谋而合,他可不相信秦皇会是这般好心之人。
“周皇放心,我秦国乃是真心实意为灭蜀而来!”他拱手说道。
“灭蜀?”杨旦摇摇头,继续道:
“这是朕之国事,就不劳秦皇费力了!”
让秦皇插手蜀地,这不是驱虎吞狼之策吗?
若秦皇占据蜀地,便可不经过临川关而直攻大周。
那时,西秦攻打大周将更为方便。
“周皇多心了,我皇愿意与陛下共同合作灭蜀,至于调派军力南下,我皇无意此事!”他禀告道。
公孙鞅知道,周皇定不愿意大秦插入蜀地之事,如今杨昊在怎么有谋逆之心,蜀地还是大周的。
西秦要远比蜀王更加危险。
而对大秦来说,如今蜀王已成气候,想要平定蜀地,代价极大。
就算攻下蜀地,大秦占而据之,到时将会把南楚彻底推向大周。
若想从这里东出,难度颇大。
“那如何灭蜀呢?”杨旦询问道。
此时的杨昊,拥兵数万,蜀地更是经营得犹如铁桶一般,想要灭之,何其难也。
“启禀陛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蜀地乃是周土,蜀地百姓总有心附陛下者!”
“即便蜀王能够一手遮天,陛下振手一呼,定有云集响应者!”公孙鞅说道。
如今影卫已联络了部分不满蜀王之人,可他们乃大秦之人。
若要起事,乃是名不正言不顺,这些人心中定有疑虑。
只要有周皇手谕,行事将更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