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来未曾想到,自己会将整个戚家军的命运交予他人。
自己戎马一生,何曾有过这般感受?
他又怎能甘心?
可是!
如果真不能在杨昊这里得到支持,这就是一个死局。
戚家军,连带自己,都会被葬送在此地。
别看北境只损失了几万军队,那可全是皇帝的嫡系。
如今陛下初登大宝,又面临此番失败,国家权力掌控得并不稳固。
又加上需要防范北境,镇压各地匪寇,兵力分散。
怎会有多余军队呢?
更何况,本将不亲自领队,其他将领会是孟河对手?
如若不能得到朝廷首肯,蜀王定不会出兵。
那就只能调动戚家军前去剿匪。
这般情况下,临川关防线削弱,白芨定会猛攻。
而戚家军将会腹背受敌,以至于全军覆灭。
哪怕他所遇百战,未曾落败。
面对如今之局面,除此法外,并无其他方法。
自己临阵脱逃,脱身死局,收拾旧山河.......
怎么可能!
身为军人的荣耀,身为战士的尊严,苟活是一种耻辱。
杨昊在离去之后,便旋即召见了吴宇、汪粤等人。
如今蜀地正缺将领,如若戚云肯教导他们,定然有所收获。
杨昊不期望他们能够成为名将,威压一方。
只要不成为那种说八十万对六十万,还优势在我的“名将”就行。
蜀地人口少,兵员少,家底薄,经不起几次败家。
所有必须得打算盘。
“殿下!”这几人对着杨昊恭敬说道。
杨昊点了点头,久在上位者,自会培养其气。
如今的他们,已然不像自己的亲卫那般束手束脚,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威严。
“不知殿下召见我等所为何事?”汪粤禀声说道。
“诸位肯定知晓,戚云如今已在城中!”杨昊望向他们。
这并不是一件隐秘之事。
戚云之名气,众人关注,实属正常。
“本王有意安排你们与戚云见面,可能否待在他身边,全凭自身本事!”杨昊说道。
毕竟不能引起他的怀疑。
如今几位将领,都未曾领兵打仗。
对于将领来说,战略观与全局观最为重要。
而他们能够留在本王身边做亲卫,依靠的是武力。
至于能够领悟多少,这就全看本事。
他当然也知道,到最后戚云一定会识破。
可是!
自己并没有出面,也没有参与其中,他就抓不到自己任何理由。
听闻此话,众人的脸上都浮现一丝惊喜,而后道:
“是!”
所有将领的梦想都是戚云那般人物。
如若能够跟随他,相信领军水平定然飞速增长。
杨昊叮嘱道:
“本王只是给一个机会,至于能不能把握住,就全看你们了!”
“如若能把握住,就要不耻下问,不厌其烦,这样你们才会真正有收获!”
杨昊也希望他们能够快速成长。
如今天下虽然暂得安稳,可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北境割据,周皇虽失败,但定然卷土重来。
中央集权衰弱,诸位藩王自主性大大增强,隐隐有试探皇权之意。
西秦更不必多说,如今乃是百年难得之机遇,怎可会放过?
秦皇还在继续增兵,定要拿下临川关。
蜀地虽偏安一隅,免于战火。
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卷入纷争。
如今的自己,还是一颗棋子,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被选择的命运。
真要到了那一刻,自己也要亮出獠牙才行、
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
能不能把人家打疼又是另外一回事。
只有实力,才能让他人畏惧。
“遵命!”众人答道。
而后暗鸦便将戚云的行踪透露了出来,杨昊便让他们作为军事爱好者,出现在他的必经之路上。
做出一副志得意满之模样,而问题却错漏百出。
起先!
戚云并未介意。
可汪粤在分析敌我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后,认为戚云当年率三万精锐攻破二十万楚军乃是运气使然。
这可是他的成名之战,也是一生骄傲之战。
他彻底坐不住了。
这小屁孩不懂战争,却乱分析。
关键是,另外几人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当场就和他们辩驳,自此后,戚云身陷其中。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
如今已是周皇的魏王脸色苍老,完全没有之前的意气风发。
这两年所发生的事情,让他心力交瘁。
他研读着杨昊的信,嗤笑一声道:
“九弟可真是一个妙人啊!”
自己的精力在北方,并不代表着对如今蜀地不了解。
据他所知,大周境内流民绝大多数都前往蜀地。
他招揽这么多的流民意欲何为?
之前大周境内打仗,他根本无暇顾及,往蜀地跑就跑吧。
留下来只会添加麻烦。
而后便是肃州的匪寇!
这群匪寇可是将护送粮草的五百戚家军全歼,就连戚云之子都战死。
而九弟就能如此简单将他们尽数斩杀,并驱逐出蜀地?
看样子他也不简单啊。
这可不是一位混吃等死的皇子该有的本事。
可制裁蜀王?
怎么可能!
如今大周民力凋敝,无暇发动战争。
自己还要全力对付北境藩王,夺回传国玉玺,保证其皇权正统性。
此时挑起战争,这不是让天下藩王与朕对着干?
所以,杨昊的奏折呈了上来,自己并未批复。
如今可由不得自己。
因为还需要他的帮助。
西秦来势汹汹,一旦攻破临川关,朕将成为大周罪人。
有何脸面见列祖列宗。
“呵呵呵,都是忠心体国的好臣子啊!”
“既如此,那就随了你的愿!”他不由得笑道。
而后他在书信中便回道,国家危急,弟可便宜从事,无须顾忌。
因为内侍传旨,时间漫长,所以便以此信八百里回传。
内侍在接信后,便立即派人着手送回蜀地。
“李公公!”周皇紧接着道。
“奴才在!”他连忙上前,听候皇令。
“传朕旨意,蜀王忠公体国,乃藩王楷模,如今国家危难,藩王乃皇室宗亲,享权受俸,理应以蜀王为榜,替国分忧!”
“是!奴才这就传旨给各藩王!”他回道。
看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周皇的目光缓缓望向远方!
他的眼神中逐渐有些闪烁,戚云在这之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如若他倒戈蜀王.......,自己简直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