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身死后,李傕掌政,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徐州刺史陶谦向李傕掌控的长安朝廷纳贡表忠心,于是被提升为州牧。在李傕掌控朝廷到兴平二年(195年)里,州牧故事如下:
益州刘焉病逝,其子刘璋继位,长安朝廷只能接受现实,益州被刘璋集团割据。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公孙瓒试图让侍者段训接任,此举肯定得不到朝廷认可,一直到建安初,公孙瓒都是被列为逆贼,幽州实际被公孙瓒等人割据。冀州牧韩馥被袁绍赶走,长安朝廷派出壶寿继任,被袁绍击败,冀州实际上被袁绍集团割据。长安朝廷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后提升为州牧,但是被孙策击败,郁郁而终,扬州大部分被袁术、孙策集团割据。到了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掌控朝廷,曹操是领兖州牧,并认可袁绍的冀州牧身份,吕布还想求得徐州牧的身份,却被拒绝。刘备因为投效朝廷,被任命为豫州牧。除此之外,曹操对各州还是以任命刺史为主,不轻易给州牧的名号。但还是需要强调,由于汉末乱世的缘故,州刺史的职能与州牧也差不了多少,大概情况还是与灵帝时差不多。在三国时期,由于战争的缘故,亦是如此。总体来说,刺史的权力提升,及州牧的设置,与地方是否稳定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也是一时权宜之计,并不是能够长期存在的官职制度。等到了西晋统一天下时,天下安定,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废除州牧制度,同时刺史的特权也被收回,恢复到汉武帝时的状态。晋武帝诏书:上古及中代,或置州牧,或置刺史,置监御史,皆总纲纪,而不赋政,治民之事,任之诸侯郡守。昔汉末四海分崩,因以吴、蜀自擅,自是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此一时之宜尔。今赖宗庙之灵,士大夫之力,江表平定,天下合之为一,当韬戢干戈,与天下休息。诸州无事者罢其兵,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出颁诏条,入奏事京城。二千石专治民之重,监司清峻于上,此经久之体也。其便省州牧。“刺史制度”在两晋南北朝时继续存留,随着战乱的发生,又会增加特权,甚至提升为州牧,说到底,都是乱世形势使然。
朱辅在信中讲自己将在江州码头亲自迎接刘从戎,那时的江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刘从戎告诉籍兴重赏前来送信的人,随即又对籍兴讲前面很快就到长江三峡了,让他把田千秋、鲁贺阳一起喊来观看风景。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有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等景、“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长江三峡”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长江三峡---夔门”是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县、重庆巫山县、湖北巴东县、湖北秭归县、湖北宜昌市,长193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三峡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市。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县境内,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它是雄伟险峻的一个峡。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夔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
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论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瞿塘峡虽短,却能“镇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重庆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和库区腹心,东临三峡大坝,西靠重庆万州区,南连张家界,北接西安,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约为4099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是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和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所在地。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带曾是巴、蜀两国的领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16年)建为夔子国。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设县、设州、设路,这里一直都保持着行政和军事的显赫地位。唐时设夔州府,辖十九州县。宋时置夔州路。奉节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建为鱼复县,是我国早期所建县邑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夺”的忠君爱国思想而改为奉节县沿用至今。境内有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世界最长的天井峡地缝、世界级暗河龙桥河、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长江三峡第一峡的瞿塘峡,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胜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亮的八阵图、瞿塘峡内的摩崖石刻、悬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了分别以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为中心的两大特色旅游区。210国道和渝巴高等级公路在县境内纵横交错,背靠206、318国道、县内通车里程6000余公里;黄金水道长江横贯县境43公里,港口年货物吞吐量400多万吨,居重庆市第二位。
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将两大特色旅游区连贯成有机整体。重庆夔门夔门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之口,为三峡西大门,南白盐山,北赤甲山,拔地而起,双峰欲合,如门半开,故称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与“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并称巴渝名胜。在奉节前往小寨天坑的路上,还有一座”旱夔门”。巫峡则位于重庆巫山县和湖北巴东县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长江三峡的巫山十二峰被称为“景中景,奇中奇。”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巫峡以巫山得名,幽深秀丽,千姿百态,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国画。峡谷两岸为巫山十二峰,由西向东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峰并不临江。如欲游览,须从飞凤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兰厂登岸,才可领略三峰雄姿。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西王母幼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