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金山工业

揭牌仪式过后的庆祝酒会,唐笑最大的收获其实是熊猫电子供应链体系里,竟然藏着一家叫做金山工业的本土电池企业,这家拥有“GP”和“超霸”两个注册商标的本土电池企业前世可是曾进入过业内前五。

之前是因为电池在熊猫电子的整个采购份额里所占的比例太低,完全比不上陆氏、德昌和王氏等企业,随着磁带随身听和高端可发声的椰菜娃娃在市场上的走俏,金山在整个供应链体系里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金山工业创办于1964年,因为赶上了香港玩具业的爆发期,吃上了一大口红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站稳了香港一次性电池行业的龙头位置,是香港所有电池生产企业里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最强的。

金山工业作为熊猫电子和唐氏工业的重要供应商之一,自然也接到了揭牌仪式的邀请函,金山工业的创始人因为在新加坡筹备新的电池工厂无法脱身,便指派了自己的二儿子未来的金山董事长罗中荣来道贺。

罗中荣是五零年生人,比唐笑年长一岁,揭牌仪式后的庆祝酒会上,这位主动找上唐笑并进行了一番与电池产业相关的探讨。

和唐笑一样,罗中荣也算是个技术派,全球Top50大学毕业的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香港可不多见,更关键的是,唐笑在和他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罗中荣对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有自己相当准确的认知。

“罗生,我对你的看法是认可的,循环利用的可充电电池确实很有发展潜力,你找我说这些应该是有目的的吧,还请直说。”

“我听说唐总你的熊猫电子和老唐生的唐氏工业都对陆氏、德昌以及王氏这三家熊猫电子的核心供应商进行了融资,我还听说唐总你对这些企业进行完融资之后,还分别和这些企业共组了新产品研发部门。”

“国人一般都非常排斥外人在自己创办的公司持股,我很好奇罗生你为什么会主动提出这种要求?”唐笑确实有些想不明白。

“我了解过唐生入股这些企业之后的所有动作,我能看出唐生你其实并没有抢夺这些公司掌控权的意思,更多的还是希望能把这些企业捆绑到熊猫电子和唐氏工业这艘大船上,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或许我只是还没没来得及露出自己的獠牙而已,你就不担心等我腾出手脚了之后,把这些企业统统都吃进自己的肚子里?”

“不会的,从唐生多次调整熊猫电子的组织架构就不难看出,你其实是一个愿意放权的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唐生应该是在有心效仿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大概率是想在香港打造一个财阀式的利益集团。”

“我开始对你产生一些兴趣了,罗生,老实说,我觉得自己一直都做的很隐蔽,就连我的父亲,我也没和他讨论过这件事。”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从唐生不遗余力的扶持本土供应商就不难看出,你其实并不是很信任那些外国公司;唐生在完全可以由熊猫电子出面持有这些供应企业公司股份的情况下,却分出一半的股份交给唐氏工业持有,我相信应该也是考虑到了香港银行法的限制;财团的核心是银行,我确信等唐生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就一定会出手入股甚至是全资控股一家商业银行,如果唐生想通过这家银行对产业链上的一些核心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熊猫电子和唐生在这些核心供应企业里的持股就势必不能超过15%。”

确实是一个精明到了骨子里的人,唐笑对罗中荣的评价不免又高了几分,罗中荣确实是把问题说到了电子上,娱乐事业只要把版权牢牢握在手中基本上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但熊猫公司涉足的电子产业却不同。

经历过后世大国贸易大对抗和科技大脱钩年代的唐笑,确实有心在香港打造一个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供应链体系。比前世的华为多了十多年的发展时间,唐笑几乎可以确定一件事,未来两个大国间产生不可调和矛盾的时候,熊猫电子一定会是第一个被拉出来祭旗的对象。高调做产品,低调搞基础研发,通过组建财团的形式尽可能做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就是唐笑的未雨绸缪之举。

“说说你的具体目的吧,我喜欢和聪明人合作,只要的你目标和我不冲突,投资金山这样的本土电池龙头企业我喜闻乐见。”

“金山工业虽然有一定的积累,但我们这些做实业的,绝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投资扩产上。这次厚颜向唐生开口,主要是我想在金山工业内部上马可充电电池的研发项目,但公司在资金方面又存在些缺口。”

“投资金山工业没问题,关键是你要和你父亲先沟通好,别闹出什么乌龙事件。另外,据我所知,可充电电池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你最好能先把目标明确好。”

“我在德国有一些关系,能够联系上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德国阳光,有比较大的把握拿得对方在胶体铅酸蓄电池方面的技术授权,铅酸蓄电池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汽车启动方面,市场前景相当的不错。”

唐笑当然清楚铅酸蓄电池在未来会有多大的市场,前世单内地浙江长兴,就出了两家市值营收双双破千亿的铅酸蓄电池厂家。

“汽车启动电源确实是目前铅酸蓄电池最大的市场,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我更看好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驱动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德昌电机在我完成入股后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未来你们可以多沟通。”

罗中荣直到这个时候才算是对唐笑彻底服气,电动自行车在北美这种地广人稀且汽车普及率极高的市场,算是一种伪需求;但只要能把电动自行车产品研发好,单东南亚那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就能把他们喂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