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长这么大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被人牵着魂走,张济给他尚在发育的心灵一击组合拳抚摸。
更要命的事,本来还算自己迷哥的徐庶这会跟张济更加哥俩好。
他有点失落了!
这也好,年轻人必须有点挫折教育让他更好成长。万一日后逼出一个加强版的卧龙呢。
徐庶观张济有异,更看张济并非想象中的胸无点墨却心有大才,已经对其显现青睐。
再者,这不要脸的用人家老母威胁,徐庶心里也虚。
“将军好意,再下心领。庶愿为将军谋划一二。若日后将军看不上庶,庶必自辞。”
徐庶啊徐庶,搁这里跟张济玩心眼子。
他不就是想说权衡利弊下可以暂时跟张济走,但日后一旦相处不恰,他希望张济不阻止自己离开。
张济心想我既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日后必让你欢喜的不得了。
让你死都不想离开我!
“元直放心。我的营地,今后你可携母来去自如。”
既然可以带着母亲一起离开,这下徐庶更宽心了。
众人重新聚拢在一起。
王粲看诸葛亮不像先前那般“嚣张”,还主动找张济搭话,猜测已经被折服。
“将军不愧是将军,再下对将军的敬意连绵不绝。”
这话咋很耳熟?
“说话就说话,别凑得这么近。”
张济把王粲那张大脸推到一边,又朝徐庶紧了紧,目光聚焦在司马徽身上。
现在不仅仅是庞统,另有三人如学生般倾听水镜教诲。徐庶点出正是诸葛四友其他三人石韬、孟建、崔钧。
隆中王牌阵容尽在此了。
徐元直已经答应替张济效力,其他三人虽比不上徐庶、诸葛亮,然也可担当重任。
“济求贤若渴,若诸位能屈尊,济求之不得。”
说着,张济对众人致意,却偏偏绕过了诸葛亮。
这可把小诸葛憋红了脸,之前他看不上张济,现在张济反而懒得搭理自己。
这招欲擒故纵用的精妙,反正现在诸葛亮慢慢挪动脚步就差挤进张济和徐庶中间。
张济必须摆明立场,遂他又把徐庶朝自己搂了搂。
徐元直顿时脸比诸葛亮更红!
司马徽言:“骠骑将军不必过谦。庞统方才与我言语,我观他乃经世之才。他甘愿为你效命。如今元直亦投奔将军账下。想必将军不久便有一番大作为。”
石韬又言:“水镜先生说的没错。我等现在皆不如元直对将军用处大。但若将军不弃,将来可与将军再会。”
石韬石广元实诚!
目前张济地盘还不够大,实力不够强,这些人不敢早早把注压在张济身上。但若将来张济鸟枪换炮,这些人必会投奔。毕竟乱世之中,这些人都想替自己寻个好买家。
情有可原!
再者,如今庙小,这些人都过去了反而不好安排。
但若拿下汉中,此间人等都将用上。
“既如此,我愿与各位做个约定。一年之内,我会在汉中等着众人。”
汉中?在场的所有人第一次知晓张济要打张鲁,而且以一年为期便会拿下!
司马徽携四友惊喜异常。
徐庶亦觉身形一震,意识到自己将要派上大用场。那是朝思暮想的大场面!
诸葛亮更加激动,因为这是他被抄的《隆中对》步骤之一。
他甚至想“请缨”,但再次被张济忽视。
孟建言:“那一年之后呢?莫非张将军离开汉中?亦或者,张将军觉得自己拿不下汉中,所以等不到我们?”
崔钧大笑:“孟公威想多了。张将军的意思是,一年内他尚需我等才华。但一年后,张将军身边人才济济,我等未必排的上号,他便不再期待了。”
司马徽总结:“崔州平所言极是。张济将军既言如此。一年内他若拿下汉中,尔等皆可去投。假若有人违约,从此天各一方,祝君安好。”
这些人算盘子打的精妙,张济都想点个赞。
一年内若张济拿下汉中,证明张济实力暴涨,且有汉中基石,这些人去投不亏。
但若没拿下,张济肯定不值得被期待了。
司马徽言尽于此,其余人肯定赞同。
张济也没意见,毕竟有司马徽作见证,在场所有人不至于反悔。
至此,隆中之行目的达成,张济相当满意,离开之前他又礼节性的跟众人客套了一番。
轮到诸葛亮时,这次张济终于没有绕过。毕竟不能晾的时间太长,不然真凉了。
“诸葛亮,我知你有大才,心怀乾坤。但你年岁尚浅,所以一年之约与你无关。”
诸葛亮满心幽怨:“莫非将军一年内都不想见我?”
看着张济和徐庶还是手拉手,他心中全是酸意!
“非也。”张济凑上前来轻语,“你我另做约定。以十年为期,你可随时来找我。我张济都会尊你为上宾。但届时你需确信自己已成当世屈指可数的真正强者。”
为何要以十年为限?因为第十一年大耳贼就要带着红脸和黑厮来三顾了。
年轻人的胜负欲瞬间上来,何况还是被张济刻意压制过,诸葛亮更不会轻言放弃。
“一言为定。若我做不到,我不配去见将军。若我自知可以,将军需委我重任,让我尽显才华,否则我亦可弃将军。”
“哈哈,好。我就喜欢豪言壮语。我张济可以向你保证,届时,你想要什么位置,我张济都可以给你安排。包括我的位置。”
反正诸葛亮一辈子没打算篡主,这番话可以随便说。
冰冷的心瞬间火热,诸葛亮双目透出的光芒几乎要将张济和徐庶全部吞没。
其余皆可目空,然他必须要让张济知道,他诸葛亮才是真龙!
隆中离去,张济再得一臂膀。
徐庶骑马于身侧,回想先前所为,他已猜透张济心思。
“将军故意冷落诸葛亮,好让他明白人外有人,亦让他对将军念念不忘。至此,诸葛亮心中只有将军,且会不断鞭挞自身。”
“此点拙计瞒不过元直。我确实惜诸葛之才。然他年轻锋芒过盛,未来难免事必躬亲不信赖他人,亦会做出一些懊悔终生的选择。所以,不如现在让他明白天下非他诸葛一个天才。”
“我信王仲宣所言,将军确实慧眼真英雄。庶能为将军效命,三生有幸。”徐庶内心澎湃,“刚听闻将军欲取汉中,庶有一计献于将军。”
张济大喜过望:“好好好。元直赶紧说与我听。”
先前和贾诩一直讨论但还没有完美替代绝户之计的方案,现在徐庶谏言,张济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