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芮
惊蛰是带给人希望的节气,就像朱自清写的那样“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就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我接收到了女诗人白蕙侨发来的诗集稿子:《星星在水中流动》。
开始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昨夜的睡意还没有从脸上抹去,刚刚推开的窗户上还保留着夜露的潮湿气息,湛蓝的天幕上浮现出令人惊艳于自然界之伟大的七彩霞光,让我一瞬间觉得心里充满了诗意。那么,诗意是什么呢?依我肤浅的认识,我觉得诗意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独特的感受吧。
蕙侨从十几岁就已经开始诗歌创作了,也就是说,她的人生从懵懂起步就已经与诗歌相伴了。十几岁的女孩子,怀揣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把诗歌注入了青葱岁月,何其曼妙!如此的年纪,正是应该有玫瑰装饰的世界,可是,作为一个诗人,她的内心已经拥有了有别于庸常女子的丰富与细腻,犹如夏季里茂盛多汁的藤蔓。当然,也会有淡淡的、浅浅的忧伤,但那完全是妙龄女子的青春注脚,是一种人生的文身方式。我想,一个被美丽的汉字浸润着的女子,韶光亦会厚待于她,那些明亮的语言积聚在一颗温润的心里,身上便多了些清澈,多了些坦然,多了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纵使生活里涌动着雷电风雨,她依然可以把尘世的一切看得云淡风轻。在一首叫作《架一座桥》的诗里,蕙侨写道:在岁月里行走/偶一抬头/遇见你的笑/微勾的嘴角是月牙儿在摇/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诚心天地共鉴/只须架一座桥/便能把莲叶样的圆满捞取。捧一杯香茗在手,读一首这样的诗,我可以说这是个很美好的事情吗?
其实吧,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就像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蕙侨的眼睛里,花花草草是诗,小猫小狗是诗,因为她有一颗善感的心,所以,自然属性里的四季轮回,都在她的笔下呈现出来,完全没有违和感。看这首诗:做青草池塘边的一只蛙/做月夜麦田里的一只虫/做午夜紧闭门窗还瑟瑟发抖的胆小鬼/做一个纸糊的红灯笼的灯芯/做长街连绵不绝的执着的雨水/做捅破梦寐的一支生锈的戟/做透明的爱人/做一次轻轻的吻/做地狱里牛头马面的神/做下毒颤巍巍的手/做道貌岸然的金权杖/做折翅而中箭穿心的天使/做默默无言的一阵风下/颓然背影一饮而尽的一壶酒/做不敢爱不敢恨的苦行僧/脚下的雕刻莲花的石头/做八字胡侦探只穿的黑色风衣/做个欢脱的孩子/北跑东跳西进南出。很有意味的一首诗,这该是蕙侨作为诗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境界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观照。整首诗字里行间跳动着悲悯之情,亦有对芸芸众生的尊崇,也是对生命本相的参悟,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蕙侨已经有了自省意识,我们不能苛责一个小姑娘达到一种圆融无碍的境界。
收录到《星星在水中流动》这本集子的190首诗歌中,抒写青春苦闷的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比如郁闷时,蕙侨写道:我穿梭在风景中/沉睡的青春/猛然惊醒/山风与海涛依旧如往昔/流过再多泪的爱情/终究是一场/无果的修行。诚然,青春期有着任何人生阶段都不可替代的伤痛与迷惘,而少年人的烦恼里是带着清纯与忧愁,也带着些许矫情的。我在蕙侨的诗里更是读到了一份真诚和善意,甚至还有禅意。修行是永生永世的事情,蕙侨却在涉世之初,就开始抚摸到了生命的底色。基于此,在一首叫作《如常》的诗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孤单 无助 不安都太如常/回首望望/多年的经历都太平常/敷衍 苛责 咒骂都如常/谁不曾受过伤/的确是只有一个月亮/但谁知道它照着几个镜子梳妆/别怨了 别怨自己/世事依旧如常无常。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叙述的语句也是平淡无奇,可是,倘若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会发现作者仿佛一个大智若愚的导游,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心无旁骛的清凉之地,那份处事不惊的淡然让我觉得似有无尽的意味在其中。很难相信这些意蕴颇深的诗歌竟然出自一个20岁的小姑娘之手,那些颇有哲理的诗句,很有受教之感。
从蕙侨的写作经历来看,从创作初期的直白语言到后来的象征、隐喻的熟练运用,她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有的作品还显得稚嫩,但也说明蕙侨还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当今时代物欲横流,诗歌作为一种难以饱腹的精神存在,其实一直在被现实社会无情地驱逐着,柏拉图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曾试图把诗歌从古希腊共和国驱逐出境,但诗歌却以任何文学样式都替代不了的形式坚挺在我们的生活中,足见诗歌的艺术魅力。我想,有幸读到这本诗集的人,都是与诗结庐的有缘人,诗歌一定会使你的人生充满奢侈感。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