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忧患继统
咸通八年(867年)二月二十二,李晔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大明宫,是唐懿宗第七子。
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封为寿王,取名李杰。乾符四年(877年),被授为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镇节度使、押奚契丹藩落使、管内观察处置使等。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李杰随侍在僖宗左右,掌握兵权和中枢政要,僖宗极为器重他。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患急病。当时皇帝刚刚回到皇宫不久,人们极其关注皇帝,突然听说皇帝患急病,军民都震骇惊愕。
直到唐僖宗病情危重的那天傍晚,大家还不知道由谁继位。群臣认为吉王李保最贤德,排行又在寿王前面,想要立吉王继承皇位。结果观军容使杨复恭率领军队迎还寿王李杰,立其为皇太弟,改名为李敏。三月六日,唐僖宗驾崩。
三月八日,皇太弟在唐僖宗的灵柩前即皇帝位,即唐昭宗,时年二十二岁。唐昭宗任命司空韦昭度暂时代理宰相。
三月十二日,接见群臣,开始处理政务。唐昭宗喜欢读有关典章文物制度方面的书,特别重视儒家学术,精神气质雄杰英武,有唐武宗的遗风。因为先朝的声威,武功不能振作,国家的命脉逐渐衰微,因而唐昭宗尊重和礼遇大臣,审慎地推行治国的方法,目的在于恢复和扩展先朝的旧业,以统一全国的号令。唐昭宗即位之初,朝野内外都很称赞他。
四月初三,追尊生母为皇太后。韦昭度任中书令,孔纬任司空。
五月初一,任命宣武军节度使、检校侍中、沛郡王朱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自从秦贤、石璠兵败之后,蔡州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弱,当时时溥正被朱全忠进攻,因此唐昭宗把时溥四面行营兵马都统的职衔转授给了朱全忠。五月初六,被伪授为荆襄节度使的蔡州贼将赵德諲派使者来表示归顺朝廷,愿意征讨贼军以效命立功,朝廷便任命赵德諲为蔡州四面行营副都统,赵德諲即率领荆襄的兵马归属于朱全忠。
六月初一,因为川中贼将王建策动大叛乱,剑南的陈敬瑄向朝廷告急,唐昭宗任命韦昭度为检校司徒、门下侍郎、平章政事,兼成都尹,充任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掌管节度使事务,兼西川招抚制置使等。
十二月初一,蔡州的偏将申丛逮捕节度使秦宗权,打断了他的腿,请求投降朝廷,朝廷任命申丛暂时代理蔡州留后。等宫中使者到达蔡州时,蔡州另一名偏将郭璠杀死申丛,把秦宗权抢到手,捆起来送到汴州朱全忠处。蔡州等地获得平定,唐昭宗下诏赐给蔡州行营的士兵二十五万贯钱,命令度支使逐步支付给他们。
龙纪元年(889年)正月初一,唐昭宗驾临武德殿接受朝贺。宣布敕命,实行大赦,改用新年号。对朝内外文武大臣晋封官职,任命韦昭度为检校司空,担任东都留守;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知制诰刘崇望以本职任同平章事;任命刑部侍郎孙揆为京兆尹。[16]二月二十七日,汴州行军司马李璠押解逆贼秦宗权和他的妻子赵氏前往京师献俘,唐昭宗驾临延喜门接受献俘,百官向唐昭宗表示祝贺。唐昭宗把秦宗权夫妇游街示众,祭告宗庙社稷以后,在独柳将秦宗权斩首,赵氏以笞刑处死。
四月初一,任命朱全忠为检校太尉、中书令,晋封为东平王,并赏赐军费十万贯钱。
五月初一,汉州刺史王建攻陷成都府,将陈敬瑄迁徙到雅州,王建自称为西川兵马留后,朝廷任命田令孜为监军。
七月,唐昭宗下诏在杭州设置武胜军,任命钱霮为本军防御使、观察使。
十月初一,青州节度使王敬武去世。唐昭宗决定任命崔安潜为检校太傅,兼任侍中、青州刺史、平卢节度使、观察使、监管新罗渤海两蕃使。青州三军将士却推举王敬武的儿子王师范暂时执掌青州兵马事务。
十一月初一,唐昭宗将要举行祭天大典,于是改名为李晔。
十一月二十六日,祭天大典完毕,唐昭宗驾临承天门,下诏大赦天下。大顺元年(890年)正月初一,唐昭宗驾临武德殿接受百官朝贺。宰相率领百官向唐昭宗敬献徽号为: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礼仪结束,唐昭宗下诏大赦,改年号为大顺。
讨伐晋藩大顺元年(890年)三月初二,昭义军节度使李克修去世,他是太原府主帅李克用的弟弟,三军拥戴李克修的弟弟李克恭掌管昭义军节度留后事务。
四月初一,李克用派遣大将安金俊率军进攻云州。云州刺史赫连铎向幽州的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求援,李匡威出兵救援云州,双方在蔚州交战,安金俊的太原军被打得大败,燕州的军队擒获了安金俊,将他献给朝廷。李匡威、赫连铎、朱全忠等奉上表章说:“请利用沙陀军战败逃跑的机会,让臣等与河北三镇,以及臣等所管辖汴州、滑州、河阳的军队去平定太原,希望朝廷任命一名重臣统领这次军事行动。”唐昭宗因为太原军在朝廷遭逢艰难时立下了振兴朝廷恢复帝业的大功,心里对这件事有所疑虑,便把事情下达到中书、门下两省、御史台、尚书省四品以上的官员中讨论。只有与朱全忠结成一党的人说太原军可以讨伐,认为不可以讨伐者占了十分之七,宰臣杜让能、刘崇望认为绝不可以讨伐。只有张浚发表意见说:“先帝两次驾临兴元,实际上正是沙陀人的罪过,近来正忧虑河北地区的封疆大吏和沙陀军牢牢地勾结在一起,没有办法把他们分开。现在两河地区的重要藩镇都愿意讨伐他,不趁他们分裂的这个机会除掉他,正是应当决断而不决断。”孔纬赞成张浚的意见。
观军容使杨复恭说:“先帝蒙受顶霜雪、冒风露之苦,流亡在外地的乡野,七八年当中,不能安眠于枕席,虽然是由于贼臣在外面鼓动、破坏,也由于朝中失去了控制。陛下继承了大统,人心欣喜拥戴,不应当轻易发动战争,为国家滋生事端。希望颁发优诏回复朱全忠,而且要用柔婉而能使他心悦诚服的辞令。”唐昭宗同意他的意见。但朱全忠却暗中派遣张浚的亲信贿赂张浚,张浚依仗着朱全忠的后援,不停地上奏章申述。唐昭宗只能勉强同意讨伐李克用。
五月,决定由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以孙揆任副都统;任命华州节度使韩建为北面行营招讨都虞候、供军使等;任命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为太原东南面招讨使;任命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为太原东面招讨使;任命幽州节度使李匡威为太原北面招讨使,云州防御使赫连铎任副使。五月二十一日,潞州军人发生动乱,杀死其主帅李克恭。监军使薛缋本把李克恭的头颅装在木匣里献给朝廷,这时张浚刚刚起兵,朝廷向他祝贺。五月二十七日,张浚、孙揆率领神策军各营的三千名士兵前往前线军营,唐昭宗驾临安喜门送行,向他们发布训诫和誓师的命令。
六月初一,李克用的大将,暂署邢浚兵马留后安建奉上表章,请求以三个州归降朝廷,唐昭宗派遣中使前去抚慰他。决定任命德州刺史、暂署沧州兵马留后卢彦威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任沧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义昌军节度使、沧德观察处置使等。
卢彦威在光启初年驱逐他的主帅杨全玫,请求朝廷赐予节旄,朝廷任命扈跸都将领曹诚担任沧德节度使,曹诚没有到任,而卢彦威的请求也没有得到满足。到这时,王镕、罗弘信借张浚起兵讨伐李克用的机会,替卢彦威陈奏他的请求,因而才有了这项任命。同时任命孙揆任检校兵部尚书,兼任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昭义军节度副大使,执掌节度使事务。张浚和各路军队在晋州会合,朱全忠挑选了三千名士兵作为张浚的亲军。
七月初一,朝廷的军队屯驻在阴地,太原军大将康君立率军队抵抗。朱全忠派遣大将葛从周率领一千名骑兵进入潞州,请节度使孙揆前往节制、镇守。当时中使韩归范监送孙揆的旌旗、节旄、委任状到行营。
七月十二日,孙揆树立节度使的旌旗、节旄,率领两千名兵卒,从晋州前去镇守昭义军。七月二十四日,走到长子县的山谷中,太原军的骑将李存孝埋伏的军队擒获了孙揆、韩归范和五百名亲兵,押送到太原,其余的士兵全部遭到李存孝的杀害。太原军将领康君立率领两万名士兵攻打潞州。
九月初一,幽州、云州的外族和汉族士兵共三万人进攻雁门关,太原军将领李存信、薛阿檀将他们击败。汴州将领葛从周放弃上党,康君立进据上党,李克用命康君立担任泽潞州兵马留后。
十一月初一,太原军将领邢州刺史李存孝仗恃擒获孙揆的功劳,认为自己应当担任昭义军主帅,怨恨李克用把这个职位授予了康君立。李存孝从晋州率领自己行营的士兵回到邢州,占据城池,奉上表章归顺朝廷,并写信给张浚、王镕,请求援助。李克用派遣大将李存信、薛阿檀在阴地抗击朝廷的军队,三战三捷,因此河西的鄜州、夏州、邠州、岐州的军队渡过黄河返回西边。
韩建率领各军守卫平阳,李存信追击他,韩建的军队又被击败,退守绛州。张浚率领汴州士卒、一万名禁军驻守晋州,李存信攻了晋州三天没能攻下,就和部下一起商量说:“张浚是个宰相,把他俘获了没有好处;天子的禁军也不应该加害。如果占领了平阳,对我们也没有好处。”于是便退兵五十里驻扎下来。
十二月初一,张浚、韩建率军从晋州、绛州开拔逃走,李存信收复晋州、绛州,大肆抢劫河中四郡。十二月初九,决定由张浚署理检校兵部尚书,兼任鄂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鄂岳观察使。任命孔纬为检校司徒,兼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观察处置使。十二月十九日,新被授予鄂岳观察使的张浚贬职为连州刺史,新被授予荆南节度使的孔纬贬职为均州刺史,同时由驿路驰赴任所任职。太原军队屯驻在晋州,李克用派中使韩归范返回朝廷,借此奉上表章申诉冤屈,说:“贼臣张浚依靠朱全忠离间功臣和朝廷的关系,以致削除了臣的官职、爵位。”
为了平息李克用的怒火,唐昭宗罢免了当初赞成出兵的官员。
大顺二年(891年)正月初一,李克用急攻邢州。李存孝向王镕求援,王镕派兵去救援他,把军队驻扎在尧山。李克用率军从太原来到,击败了王镕,进而围困邢州。[52]二月初一,李克用恢复检校太师、中书令、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观察处置使的官职。当时张浚、韩建兵败之后,被太原军的将领李存信等追击,这时候才经含山越过王屋山,出河清县到达河阳。时值黄河泛滥,没有船只,韩建便拆毁民房,做了几百个木桶,才得以渡河,但大多数人都翻下河淹死了,韩建让他的部下在司徒庙休息。
这次战役,朝廷依靠着朱全忠和三个节镇的军队。朱全忠正和徐州、郓州合兵在一起,便向镇州、魏州要军粮,但朱全忠终究没有到军营中去。镇州、魏州依靠太原李克用作为自己的屏藩。如果太原郡被攻破,恐怕会危及到镇州、魏州,所以王镕、罗弘信也不出兵。
只有邠州、岐州、华州、鄜州、夏州的乌合之众会集在晋州。双方的军队还没有交战,孙揆就被捉住了,燕州军失败,所以河西、岐下的军队也就望风溃败、逃散,而张浚、韩建也就归于失败。朱全忠因为镇州、魏州不援助军粮而居中观望,派遣庞师古率军讨伐魏州,攻占了十个县。罗弘信请求议和,庞师古才退兵。棣州刺史张蟾被青州将领王师范击败。新授职为平卢节度使的崔安潜从棣州回到朝廷,再授为太子少师之职。
三月初一,任命暂署青州兵马留后王师范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任青州刺史、御史大夫,充任平卢军节度使、观察使、监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等。
九月初九,唐昭宗赐给左军中尉杨复恭几杖,令其以大将军职衔告老退休。杨复恭发怒,称说有病而不接受诏书。
十月初八,天威军使李顺节率领禁军讨伐杨复恭,杨复恭的养子玉山军使杨守信率军进行抵抗,在昌化里列成战阵。昭宗登上延喜楼,布置士兵自卫以等待局势的变化。双方相持到晚上,不战而退。这天夜里,杨守信便带着他的部下护卫着杨复恭离开京师,边打边走,出了通化门,经由七盘这条路去商州。杨守信又命令义子张绾殿后。永安都的头领安权追上了张绾,把他捉住而返回。
十二月初一,任命刘崇望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徐州刺史,充任宁武军节度使、徐宿观察处置使。当时李顺节仗恃着皇上的恩宠恣意横行,出入都以兵卒甲仗跟随自己,两军中尉刘景宜、西门君遂害怕他有非分窥伺的图谋。十二月十一日,两军中尉传下诏令召见李顺节,李顺节带着三百名甲士跟随在自己后面。走到银台门时,掌门官传下诏令不许跟随的人入内。两军中尉在陈放甲仗的屋子迎候李顺节,落座以后,令部将嗣光审斩李顺节,头颅随剑而落。李顺节的部下知道他死了,大声鼓噪着出了延喜门。这天,天威都、捧日都、登封都三支部队发生动乱,抢掠永宁里,到晚上才安定下来。
景福元年(892年)正月初一,唐昭宗驾临武德殿接受朝贺,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福。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王行瑜、华州的韩建、同州的王行约、秦州的李茂庄等上表指出:兴元杨守亮接纳叛臣杨复恭,请求共同派遣本部军马讨伐,并自行准备供给军用的粮草,不向度支司支取,只要求加授李茂贞山南招讨使的名义。内臣宦官都不同意他们的奏章,昭宗也认为李茂贞取得山南之后会有窥伺朝廷的野心,迟迟不颁发诏书。李茂贞发怒,和王行瑜一起,不管诏令下不下,就发兵进攻兴元。李茂贞多次请求发布授予招讨使的命令,又给宰相杜让能、中尉西门君遂写信,语句中有指责谩骂的话,凌辱轻蔑王室,昭宗心里不能容忍。
十一月初一,凤翔、邠宁的军队进攻兴元府,攻陷该城。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和前左军中尉杨复恭、判官李巨川突围逃跑,将去投奔太原。李茂贞表示由他的儿子李继密暂时掌管兴元府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