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
岧郎(小名)
神武孝文皇帝奉节郡王、鲁王、雍王、皇太子(即位前)
圣神文武皇帝(后取消)、应乾圣寿太上皇帝(内禅后)
德宗建中、兴元、贞元唐朝中期汉族长安大内之东宫(位于今SX省XA市)
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会宁殿(位于今SX省XA市)
崇陵779年6月12日至 805年2月25日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唐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联合回纥、南诏、大食打击吐蕃,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促成“古文运动”发展《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等两税法、奉天之难、贞元之盟陇西成纪(位于今GS省TS市秦安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的东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同年十二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李适十四岁,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年)长安失守,他的曾祖父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陷于大动乱之中。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储君元帅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代宗即位。五月,委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肩负起与安史叛军最后决战的使命。同年八月,改封雍王。十月,出镇陕州。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平定,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实封食邑二千户,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适以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并于二月举行册礼。
慝政失国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即唐德宗。李适在居丧期间,一切行为都遵照礼法规定。他曾经召韩王李迥进餐,只吃马齿羹,不放盐和乳酪。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群臣为李适上尊号“圣神文武皇帝”。李适即位之初,任用崔佑甫为相,为政清简,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崔佑甫又推荐杨炎为相,不久,因崔祐甫患病去世,另一位宰相乔琳也被免职,杨炎得以独揽大权。杨炎针对玄宗以后租庸调制的基础被破坏的情况,主张推行两税法,建议:以“量出为入”代“量入为出”;以“计资而税”代替“计丁而税”;征收货币而非征收实物;合并徭役名目,集中纳税期限,等等。主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杨炎的建议,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李适则表示支持,使之得以贯彻实施。但杨炎生性狭隘,以私害公。崔祐甫曾经推荐杨炎与自己同任宰相,杨炎却在专权后对崔祐甫的举措多加破坏。杨炎早年依附宰相元载,对元载感恩戴德,尤其敌视那些曾经参与处置元载一案、进而使自己也受到牵连被贬道州的人,由此陷害了段秀实,罢其兵权,构陷刘晏致死。建中二年(781年),任命卢杞为相。卢杞为官期间迎合圣意,嫉妒贤能,党同伐异,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李揆、杜佑等人。为筹集军饷,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实施后市场商人垄断买卖权,国家收入减半,广泛引起民愤。同年,李适为了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朝命的弊端,决定武力削藩,初期取得胜利,山南梁崇义和成德李惟岳授首,克复二镇。重创魏博田悦,其部将纷纷投降。朝廷又将成德辖地分割为三,削弱其势力。但是,李适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诸多节度使的不满。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兵变”爆发,叛乱的泾原军占据长安,拥立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太尉朱泚称秦(后改为汉)帝。李适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和梁州(今陕西汉中)。后依靠宰相李泌、大将李晟、浑瑊等人平乱。兴元元年(784年)正月,李适下罪己诏,七月,李适回到长安。同年,河中节度使李怀光与部分宦官、藩镇将领矛盾激化,举兵反叛,李适派浑瑊与河东节度使马燧、镇国节度使骆元光等率军讨伐,于次年八月平定叛乱。绥宁内外经历数次的变乱之后,李适开始委任亲信宦官为禁军统帅,他对藩镇多事姑息,晚年对淮西镇用兵失利,致使藩镇的势力日渐增强。贞元年间,唐与吐蕃的战争日益激烈。朝廷财政用度亦日益窘迫。李适以“进奉”、“宣索”、“宫市”等手段大肆敛财。另一方面,其时唐朝天灾频发,李适在敛财的同时,亦多次赈灾免税以安民心。又出兵收复了琼州、姚州、巂州、会州、原州、翼州等地。大历、贞元间,以贾至、梁肃、权德舆、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思潮,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正是从意识领域内来挽救这个严重危机,促进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巩固唐帝国。它反映了广大阶阶层人民的现实要求。而空洞华美的骈文已经成为表达思想的桎梏。因而自然地需要反对骈文,开展一个文体革新运动,提倡古文。古文不仅语言长短不拘,抒写自由,便于表达思想。此影响下,“唐传奇”小说创作也进入兴盛期。李适善属文,工于诗。因而“古文运动”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重视科举,不断网罗人才,文治大兴。除此之外,李适在位时,曾根据宰相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并且利用“回鹘道”,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病重崩逝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初一,各宗室、外戚都前来宫中向李适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病无法前来,李适因而流泪哀叹,自此一病不起,在二十多天中,内宫与外廷讯息中断[13]。正月二十三日(2月25日),李适在长安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九月一日,群臣为其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十月十四日,葬于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