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唐朝黄帝篇(58)

李忱李怡、琼俊、光叔圣武献文孝皇帝→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光王、皇太叔(即位前)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宣宗大中唐朝汉族大明宫(位于今SX省XA市)810年7月27日/28日859年9月7日/10日大明宫(位于今SX省XA市)贞陵846年4月22日至 859年9月7日(一说9月10日)唐武宗李炎唐懿宗李漼河陇归地大中之治《吊白居易》《百丈山》等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1]-859年9月7日/10日[2]),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43]。[80]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在位时一反武宗所为,恢复佛寺,杀道士赵归真等,贬逐李德裕,起用牛党令狐绹等。同时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为死于甘露之变中的大部分官员平反[3]。在对外方面,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张议潮,设置归义军。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大中八年(854年),与令狐绹谋除宦官,事泄,导致南衙北司之争更趋紧张。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后,因所用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也相继发生叛乱[17][18]。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43]因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他为“小太宗”。史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但亦有观点指出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最终招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的后果。李忱工诗善书,《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即7月27日,此据《旧唐书·宣宗纪》载;《唐会要》作六月二十三日,即7月28日),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的大明宫,为唐宪宗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郑氏(孝明皇后)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懿安皇后)的侍女,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论辈分,李怡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敬宗和文宗还小一岁。据说李怡为人持重少言,宫中都认为他“不慧(不聪明)”。他十多岁时,身患重病,当时病势愈发沉重,忽然有光辉照耀其身,他便马上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像对待臣下一样,他的乳母认为这是心病。但穆宗看过后,却抚摸着李怡的背说:“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心病。”并赐给李怡玉如意、御马、金带,安排母亲郭太后的堂弟郭鏶担任李怡的师傅[9]。李怡常常梦见乘龙上天,他将此事告诉郑氏,郑氏对他说:“这个梦不应该让旁人知道,希望你不要再说。”[10]李怡身经太和、会昌两朝,愈加隐晦不露,与众人在一起时,不曾多言。文宗、武宗常在宴饮集会之时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称其为“光叔”。武宗为人豪气,尤为瞧不起李怡,对他不甚礼遇。

登基为帝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等认为李怡较易控制,就把他立为皇太叔,“勾当军国政事”,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李忱监国后,满脸悲伤地接待臣下,决断事务,众人这才见到他的隐德。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驾崩,李忱登基称帝,时年三十七岁,是为唐宣宗。

大中始末

李忱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在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他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李忱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接连击败日趋衰落的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一些史家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于是历史上把他统治的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但亦有观点指出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最终招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的后果。

尽管李忱本人在即位后“忧勤无怠”,但天下常发生水旱灾害。而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后,因所任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也相继发生叛乱:宣州都将康全泰驱逐其观察使郑薰、湖南都将石再顺驱逐其观察使韩琮、广州都将王令寰驱逐其节度使杨发、江西都将毛鹤驱逐其观察使郑宪。李忱分命崔铉兼领宣、池、歙三州观察使、温璋任宣州刺史、蔡袭任湖南观察使、李承勋任广州节度使、韦宙任江西观察使,平定了各州叛乱。

中毒而崩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李忱因为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长年药)中毒,“病渴且中燥”,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八月七日(即859年9月7日,此为《旧唐书·宣宗纪》载;《新唐书》则记为八月十日,即9月10日),李忱在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群臣上其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年)二月,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咸通十三年(872年),唐懿宗李漼为李忱加谥为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