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唐朝黄帝篇(21)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陇西成纪(今GS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六位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圣历三年(700年),受封北海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年),即皇帝位,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景云二年(711年),改封襄王。开元二年(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唐朝汉人

李显

李旦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李重茂延载元年(695年)出生,是唐中宗李显的第四子,生母不详,据推测是身份低微的宫人。圣历三年(700年),被封为北海王。神龙元年(705年),受封温王,且任右卫大将军兼遥领并州大都督。继位为帝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毒死,韦皇后遂立年仅16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由韦皇后临朝称制。李重茂即位后不足一个月,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当政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政治女性。禅位相王政变结束后,李重茂和他的叔叔安国相王李旦登上城楼,说:“韦皇后窥伺神器已被诛灭,百姓不要惊慌。”为安抚百姓,下令免除全城百姓全年赋税的一半。可当时政治敏感的人就感到不对,皇帝抚民,相王跟着干嘛?未过几日,李重茂在太平公主的教唆下,下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叔叔李旦。李旦因为在政变中没有任何作为,身份尴尬所以坚辞不就。政变各人轮番上阵劝说李旦,李旦才答应做皇帝。

影视剧中的唐殇帝李重茂。

甲辰日被太平公主的挟持,李重茂上朝。因为中宗李显刚刚驾崩,还属于国丧期间,所以皇帝的御座就在东面,坐东朝西。西面就是中宗李显的梓宫,旁边还站着相王李旦。群臣为首者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一见群臣各就各位,就说:“国家不安,皇帝为了稳定国家要传位相王李旦。”唐隆政变的大谋士刘幽求也适时的拿出早就写好的传位诏书宣读起来。李重茂知道自己皇位难保,但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当时就傻在哪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尴尬局面,传位诏书宣读完毕,新皇帝等着接班,李重茂愣是不动。太平公主当即三步两步来到御座前,对着他说道:“人心已经都归向相王。孩子,这个位置不是你的了!”一把拉住领子扔在一边,到棺材旁拉着李旦的手扶上皇位,下去率领群臣山呼万岁。就这样李重茂被废掉皇帝身份,被重新降封为温王。景云二年(711年)又改封襄王。遭贬去世李重茂被废帝位不久,其兄谯王李重福以为自己是中宗年纪最长的儿子,理应即皇帝位,就假传圣旨到了洛阳,诏告天下自己是皇帝了,改元“中元克复”。又给了现任皇帝和废皇帝安排了工作——相王李旦封为“皇季叔”,少帝李重茂封为“皇太弟”。但是没几天,洛阳留守官员在没有中央指挥的情况下,就挫败李重福叛乱,李重福兵败身死。李重茂也受到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被贬往地方,没过一年,不明不白死在任地房州,时年20岁,葬在武功西原。

历史评价

《旧唐书》:“天将涤荡昏氛,非重茂所能枝也。”人际关系先辈祖父:李治,唐高宗。

人际关系

先辈祖父:李治,唐高宗。祖母:武则天。

父亲:李显,唐中宗。母亲:生母不详。后妃陆皇后。

哥哥李重润,懿德太子;李重福,谯王;李重俊,节愍太子。

姐妹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宜城公主,初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定安公主:初封新宁郡主,下嫁王同皎,再嫁韦濯,三嫁崔铣;长宁公主,下嫁杨慎交,又嫁苏兴;永寿公主,下嫁韦鐬,早薨;永泰公主李仙蕙,下嫁武延基;安乐公主李裹儿,下嫁武崇训,再嫁武延秀;成安公主,字季姜,初封新平公主,下嫁韦捷。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

人物争议

李重茂是唐中宗李显第四子。《资治通鉴》写明他于景龙四年六月丁亥日(710年7月8日)即位为帝,时年十六。这和《旧唐书·凉王璿传》中“将诛韦后,故温王重茂虽年十六七,竟亦居中”的记载相互吻合。据此推算他当出生在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死在开元二年(714年),时年二十岁。《旧唐书·殇帝传》中说他死时十七岁当为误记。现已无法查证李重茂的生母是谁,李隆基起兵诛韦后时她应该还活着,但毫无影响力。从重茂应对政事极其白痴来看,她并未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对时事政治也一窍不通,应当只是一位普通宫人,很可能是中宗在房州所纳的民间女子。重茂的嫡妃陆氏,也非当时着姓。则重茂出身寒微,应无疑问。

李重润,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唐高宗李治嫡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序齿排为次子),母韦皇后。开耀二年(682年)正月,当时其父唐中宗还是太子,李重润在东宫殿内出生。李重润的祖父唐高宗非常高兴,在李重润满月之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淳。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唐高宗立李重润为皇太孙。唐高宗打算为李重润开设府署,设置官属,询问吏部郎中王方庆的意见。王方庆回答说:“晋和齐都曾立皇太孙,太子的官属就是皇太孙的官属,未曾听说太子还在东宫而另外又为皇太孙设置官属的。”唐高宗说:“从我创始,可以吗?”王方庆回答说:“三王不互相承袭礼仪,有什么不可以!”于是王方庆奏请为李重润设置师傅等官。后来唐高宗疑虑这样做不合古法,始终没有任命。永淳元年(682年)秋天,唐高宗准备封禅嵩山,让唐中宗赶赴东都洛阳,让皇太孙李重润留守京师长安。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去世,唐中宗继位,由武则天临朝摄政。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初六日,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幽禁起来;改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仍由其临朝摄政。二月初八日,武则天下令废除李重润的府署,并将其贬为庶人,另在别处囚禁。四月二十二日,武则天将唐中宗、韦氏等人迁移到房州。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复立唐中宗为皇太子,封李重润为邵王。大足元年(701年)九月,当时张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则天,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日,将三人杖杀而死(一说逼迫自杀,一说中宗李显杀之)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李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于非罪,大为当时人们所悼惜。唐中宗复位后,追赠皇太子,谥号懿德,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到乾陵陪葬,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李重润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