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
史书评价
《旧唐书》:“大帝往在籓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师之诬说,元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新唐书》:①“帝既儒仁无远略,见诸将数败,乃博咨近臣,求所以御之之术。”[55]②“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历代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
①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
②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蔡东藩:高宗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
吕思勉:
①唐朝对外的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然其衰机亦肇于是时。高宗的性质是失之于柔懦的。他即位之初,还能遵守太宗的成规,所以永徽之政,史称其比美贞观。
②只有高句丽……高宗乘其内乱,把百济和高句丽先后灭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来是很广的。其最西的可萨部,已和东罗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内乱,把他戡定。分置两个都督府。其所辖的羁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对外的声威,至此可谓达于最高峰了。
王仲荦:唐高宗一代,除了永徽四年在睦州爆发了以陈硕贞(女,自称文佳皇帝)为首的农民起义之外,政局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不断上升,人口从永徽三年,全国户数三百八十万,经高宗、武则天两朝,到了中宗神龙元年,增加到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户,仅半个世纪,增加一倍以上。在军事上,东与新罗联军,取高句丽、百济。西面击败西突厥,俘贺鲁,一度把安西都护府设立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并在龙朔元年,以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于葱岭以西、波斯以东地区置十六个都督府,由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兼任都督,加强了唐和中亚各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密切联系。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哈利发国家,可以与盛大的唐王朝相比拟。
岑仲勉:高宗本庸懦,然以承贞观余荫,武将多材,且获降附突厥之效力,故其前半叶之开疆辟地,有时且过于太宗,是则时势造成,非彼之力量所致。
孟宪实:唐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凡他要做的事情,无不达成。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论用“君主无为”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是实际达成的事功来衡量,他都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国外评价
《剑桥中国隋唐史》:
①可是太宗仍然认为,他是被迫作了错误的选择,而且怀疑意志软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②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轶事典故
李治开始扶着床学走路的时候,喜欢拿着笔乱划,身边的人把纸给他让他划在纸上,人们看到李治在纸角上画出来的竟然是个“敕”字(唐朝政事堂议出的命令和政策后,由皇帝画个敕字,代表诏令)。李世民叫人把纸烧了,而且命令不许外传。
个人作品
《监国求贤令》
《为摄太傅高俭设榻令》
《为文德圣皇后荐福令》
《建东都诏》
《建大慈恩寺令》
《谕普光寺僧众令》
《答沙门慧净辞知普光寺任令》
《答张行成因旱请致仕表手制》
《加潞王周王上柱国别食实封制》
《定乐舞制》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日(656年11月26日)生于长安。
李显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698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但又放纵纵容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宠信武三思,任其陷害功臣,弄权专国,为非作歹,致使朝政混乱不堪。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710年7月3日)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在《全唐诗》中收存其诗七首,有《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立春日游苑迎春》《登骊山高顶寓目》等。
全名
李显
别名
李哲
谥号
孝和皇帝(初谥)、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改谥)
封号
周王、英王、皇太子(即位前)、庐陵王(被废后)、皇太子(复位前)
庙号
中宗
年号
嗣圣、神龙、景龙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长安
出生日期
656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
710年7月3日
逝世地
神龙殿
陵墓
定陵
前任
唐高宗李治、唐则天顺圣皇后武曌(复位后)
继任
唐睿宗李旦、唐殇皇帝李重茂(复位后)
主要成就
神龙政变,复辟唐朝
主要作品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登骊山高顶寓目 、幸秦始皇陵 、立春日游苑迎春
在位时间
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