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隋朝黄帝篇(11)

杨侑(605年-619年),即隋恭帝,隋炀帝杨广之孙,杨昭之子,母为韦妃,隋朝第三代皇帝(617年-618年在位)。[10][11]杨侑自幼聪明敏捷,才气过人,气度不凡,深受祖父隋炀帝的喜爱,三岁时被立为陈王,后又封为代王。大业九年(613年),杨侑被任命为京师总留事,镇守西京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杨侑随隋炀帝到山西晋阳(今山西太原)巡视,被任命为太原太守。翌年,隋炀帝南逃江都(今江苏扬州),企图固守江南,杨侑则被诏令据守长安。[10][11]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占领长安,同年十一月,杨侑在李氏父子的拥戴下,在大兴殿即位称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次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杨侑被迫下诏退位,由李渊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隋朝灭亡。杨侑禅位后,被降为国公,在京师长安过起了寓公生活。义宁三年(619年),被李渊派人杀死,时年十五岁。

全名

杨侑

别名

隋恭帝

谥号

恭皇帝[4]

封号

陈王、代王(即位前)、酅国公(禅位后)

年号

义宁(617年)

所处时代

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日期

605年

逝世日期

619年

逝世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

陵墓

庄陵

在位时间

617年至 618年

前任

隋世祖明皇帝杨广

继任

唐高祖李渊

主要成就

被李渊拥立为隋朝皇帝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侑大业元年(605年)出生,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为韦妃。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食邑一万户。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今陕西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杨侑跟从隋炀帝巡幸晋阳(今山西太原),拜太原太守。不久,镇守京师。被立为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十五日,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隋都大兴(今陕西西安西北)。十一月十六日(617年12月18日),李渊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皇帝。当日杨侑在大兴殿正式登基,改年号为“义宁”。杨侑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不过是李渊扶立的傀儡。只是夺位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李渊才未敢贸然行动而已。退位去世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消息传来,李渊见称帝时机已成熟,遂于同年五月十四日(618年6月12日),逼杨侑禅让,自行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即唐高祖。降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杨侑在位仅177天。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十二日(《新唐书》《资治通鉴》皆作八月初一日,即公元619年9月14日),杨侑病死(一说遇害),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今SX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隋恭帝杨侑死后,没有子嗣,以族子杨行基袭封酅国公爵位。史籍记载《隋书卷五帝纪第五》《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十二》人物评价魏徵等《隋书》①“性聪敏,有气度。”②“恭帝年在幼冲,遭家多难,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既钟百六之期,躬践数终之运,讴歌有属,笙钟变响,虽欲不遵尧舜之迹,其庸可得乎!”

李延寿《北史》“恭帝年在幼冲,遭家金难。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螽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既钟百六之期,躬践数终之运。讴歌有属,笙钟变响。虽欲不遵尧、舜之迹,庸可得乎。”亲属成员先辈曾祖:杨坚,隋文帝。曾妣:独孤伽罗,文献皇后。祖父:杨广,隋炀帝。祖母:萧皇后,兰陵萧氏。父亲:杨昭,元德太子。母亲:韦妃,京兆韦氏。兄弟长兄:杨倓[7],燕王次兄:越王杨侗,皇泰主[7]继子:杨行基,酅国公孙子:杨柔,酅国公陵寝墓地隋恭帝杨侑死后,葬于庄陵。庄陵位于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为平地起冢,封土为覆斗形,其形制规模都较靖陵为大,夯土而筑,周长大约为200米左右,地面已无任何建筑物,在封土西边有很明显的盗洞。

杨浩(?—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伪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长子。母亲王妃崔氏毒杀父王杨俊后,杨浩因罪连坐,取消世子资格。杨广即位,继承秦王爵位,授河阳都尉。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讨伐杨玄感作乱时,有所结交,坐罪免职。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杨广,拥立杨浩为帝。即位后,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后为宇文化及废黜并毒杀。

母罪子及杨浩,为秦孝王杨俊之长子。史书未记载他的生年,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其母崔氏在开皇六年(586年)十月生下一子,但无法确认是否是杨浩。

开皇二十年(600年)六月二十日,杨浩的父亲杨俊死亡。

经过调查,是秦王妃、杨浩母亲崔氏毒杀杨俊,被隋文帝下诏废掉并赐死。

杨俊只有杨浩和杨湛两个儿子,杨浩是崔氏所生,而杨湛是杨俊的庶子。群臣商议认为《春秋》有言“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反之,母亲一旦有罪,儿子一样有罪。

西汉的栗姬有罪,儿子刘荣便被废掉;东汉的郭皇后被废,她的儿子刘彊因此被废黜,如今,杨俊的两个儿子的母亲都各因有罪而被废黜,不应继承王位。

于是,秦王府的丧主竟是官员,而不是杨浩兄弟。

废爵免官仁寿四年(604年),杨浩的伯父杨广即位。

大业二年(606年)九月十三日,杨广封杨浩为秦王。以作为秦孝王杨俊的继嗣。又封杨浩的弟弟杨湛为济北侯。后来杨浩担任河阳都尉。

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造反,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兵讨伐,到河阳时修书于杨浩,杨浩又到宇文述军营中,士兵们几次来往。有关部门弹劾杨浩以诸侯身份与内臣来往,杨浩因此被废黜王位,免除官职。

傀儡皇帝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准备立蜀王杨秀为皇帝,众人舆论认为不行,于是杀死杨秀和他的七个儿子。又杀死齐王杨暕及其二子和燕王杨倓,隋朝的宗室、外戚,无论老幼一律杀死。只有杨浩因平时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所以宇文智及设法保全了他。

同月,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总理百官,以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的命令立杨浩为皇帝,改年号为天寿,住在别宫,只让杨浩签署发布诏敕而已,仍然派兵监守。

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万返回长安,杨浩被裹胁同行。宇文化及在巩县被瓦岗军首领李密打败,率领残余部众两万人逃到魏县(今河北大名南)。

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杀杨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许,年号天寿。

杨侗(604年-619年),皇泰主,字位谨,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之子,隋朝末代皇帝之一。杨侗为人宽厚,早年被立为越王。617年,隋炀帝出游江都,命杨侗留守东都,令大臣段达等辅佐他。当时农民起义军已流传全国,杨侗以东都为据点,与由翟让、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激战。次年3月,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东都留守官段达、王世充等人于同年5月庚午日拥奉杨侗为帝,改年号为“皇泰”,杨侗称帝后,仍是个傀儡,军政大权落入王世充之手。619年4月,王世充自行称帝,废杨侗为潞国公,监禁于含凉殿。5月,王世充部属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划想攻杀王世充,重立杨侗为帝。可是此事败露,王世充先下手为强,杀死了裴仁基父子。为绝后患,于6月派侄子王行本带毒酒赐死了杨侗。

全名

杨侗

别名

皇泰主、皇泰帝

仁谨

谥号

恭皇帝

封号

越王(称帝前)、潞国公(禅位后)

年号

皇泰

所处时代

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日期

604年

逝世日期

619年

在位时间

618年至 619年

前任

隋世祖明皇帝杨广

继任

郑开明帝王世充(无庙谥,仅以年号称之)

籍贯

弘农华阴(位于今SX省WN市华阴市)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侗,字仁谨,是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小刘良娣。杨侗仪表漂亮,生性宽厚。大业二年(606年)八月初九日,杨侗被封为越王(《北史》误作大业三年)。

隋炀帝每次出外巡幸,杨侗常常留守洛阳。大业九年(613年)六月初三日,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叛。

杨侗与民部尚书樊子盖抵拒叛军。

杨玄感的叛乱平定后,杨侗到高阳朝见隋炀帝,被授任为高阳太守。

不久又以本官身份,留守东都。

苦撑东都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初十日(《隋书·杨侗传》误作大业十三年),隋炀帝巡幸江都,命杨侗与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代理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总管留守后方的事宜。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初九日,瓦岗寨首领李密、翟让等攻占兴洛仓。

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萴进攻李密等人,反被他们打败,十之五六的官兵战死。

被立为帝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中卢楚等人提议,认杨侗元德太子杨昭之子,与皇室血缘最近,于是在洛阳共同拥立他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皇泰,史称其为皇泰主或皇泰帝。追谥隋炀帝为明皇帝,庙号世祖,追谥元德太子杨昭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尊其母小刘良娣为皇太后。

以段达为纳言、右翊卫大将军、代理民部尚书,王世充也任纳言、左翊卫大将军、代理吏部尚书,元文都为内史令、左骁卫大将军,卢楚也任内史令,皇甫无逸任兵部尚书、右武卫大将军,郭文懿任内史侍郎,赵长文任黄门侍郎。委托他们以机密要务,并制作金书铁券,藏在宫廷里。当时洛阳人称段达等七个人为“七贵”。

李密请降杨侗继位不久,宇文化及立秦王杨俊之子杨浩为皇帝,并带兵来驻扎在彭城,他们所经过的城邑,大多背叛朝廷,追随逆党。

杨侗惧怕,派使者盖琮、马公政招降李密。李密于是派使者来请求投降。

杨侗很高兴,很礼遇他的使者。随即授任李密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让他抵抗宇文化及。

杨侗派遣使者下诏给李密,李密见到使者,很高兴,向北面拜伏于地,人臣之礼很恭谨。李密于是向东抵抗宇文化及凡是打了胜仗李密就派遣使者向朝廷报捷,人们都很高兴。

王世充掌权皇泰元年(618年),王世充对他手下的各将领说:“元文都那帮人,写写划划文官而已,我看事态的趋势,一定会被李密抓起来。再说我的部队多次跟李密作战,杀死他的父兄子弟,前前后后已经很多,一旦成为他的下属,我们这些人就没有生路了!”

王世充说这番话是为了激怒他的将士们。元文都知道后非常恐惧,跟卢楚等人商议,趁王世充上朝的时候,布下伏兵杀掉他。纳言段达平庸怯懦,害怕此事办不成功,就派他的女婿张志把卢楚等人的计谋告诉了王世充。当天夜晚王世充带领人马包围宫城,将军费曜、田阇等人在东太阳门外迎战,费曜战败,王世充夺取城门冲了进去,将军皇甫无逸只身逃脱,王世充抓住卢楚将他杀了。

这时皇宫大门紧闭,王世充派人敲着宫门对杨侗说:“元文都他们要挟持皇上投降李密,段达得知后告诉了我,我不敢背叛朝廷,是来讨伐背叛朝廷的人。”

开始,元文都听到发生变故,来到乾阳殿伺候杨侗,指挥部队保卫,命令将士们凭借城池抵御兵变。段达诈称杨侗的命令捉住元文都押送给王世充,一到就乱棍打死。段达又诈称杨侗的命令,打开宫门迎接王世充,王世充派人换下了宫中的全部警卫人员,然后拜见杨侗向他道歉,说:“元文都等人犯下说不完的罪行,阴谋制造内乱,情况紧急才采取这种办法,我是不敢背叛国家的。”王世充道歉时言辞、表情都很哀苦。杨侗还认为他很忠诚,让他上殿,王世充披发为盟,发誓没有二心。

当天,升任王世充为尚书左仆射,总管监督朝廷内外各项军务,从此王世充独揽朝政大权。

禅位被幽杨侗因元文都等人被王世充所杀心中愤愤不平,于是与记室陆士季谋划除掉王世充,事情没有结果,便就此作罢。到王世充破败李密之后,众望更加归向王世充。

王世充有一次在杨侗跟前吃他赏赐的食物,回家大吐一场,怀疑是食物中毒造成的,从此以后不再朝见杨侗,跟他不打照面了。他派遣云定兴、段达向杨侗禀奏,要求他为王世充加九锡之礼。

皇泰二年(619年)三月,杨侗不得已下诏任命王世充为相国,统管百官,封为郑王,加九锡之礼。

皇泰二年(619年)四月,段达、云定兴等十人入见杨侗,说王世充功德很大,希望杨侗效法尧舜禅位于王世充。

杨侗一听,十分震怒,说:“天下是隋文帝的天下,东都是隋炀帝的东都。

如果我隋朝的气数还没有衰竭,这种话就不该讲,如果天意要改朝换代,那还谈什么禅让不禅让?

你们各位都是先帝的老臣,竟然说出这种话,我真的很失望啊!”

杨侗说的时候神色凛然,侍卫莫不吓得流汗。退朝以后,杨侗对着其母小刘良娣哭泣。王世充又让人对杨侗说:“现在海内未定,需要君长。等天下安定后,再恢复你的帝位,一定像以前向你发誓说的那样,在道义上不违背你,不辜负你。”

杨侗不得已,禅位于王世充,王世充将他幽禁在含凉殿。王世充即皇帝位后,降封杨侗为潞国公,食邑五千户。

惨遭杀害皇泰二年(619年)五月,礼部尚书裴仁基以及他的儿子左辅大将军裴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几十人计划谋杀王世充,再次拥立杨侗为皇帝。

因事情泄漏,王世充将他们全部杀死,并灭他们的三族。

六月,王世充的兄长王世恽趁机而鼓动王世充杀掉杨侗,以使断绝人们复辟的念头。

王世充派他的侄儿王行本带着毒酒到杨侗处,让杨侗喝毒酒。杨侗知道难免一死,请求与他的母亲刘良娣相见,王行本不允许。杨侗以布为席,焚香拜佛,说从今以后,望再也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

于是喝了毒酒,不能应时绝命,王行本又用布帛将他缢杀。王世充谥杨侗为“恭皇帝”。

人物评价

魏徵等《隋书》、李延寿《北史》:“美姿容,性宽厚。”

司马光《资治通鉴》:“皇泰主眉目如画,温厚仁爱,风格俨然。”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代王侑为李氏所立,越王侗为东都所立,虽其后同归废死,然李渊、王世充等,究与化及有间,侑废而唐兴,侗死而隋乃亡,稽古者固不得徒据隋书,存侑而略侗也。观隋家之如此收场,益见主德之不可不明,过眼繁华,皆泡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