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我国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高端工业装备、精密仪器和加工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规模复杂工业产品制造、先进产品技术和系统集成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需求,如工业数据的爆发式增长需要新的数据管理工具、企业智能化决策需要新的应用创新载体、新型制造模式需要新的业务交互手段,这些都直接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同时,新兴中产消费者对制造产品在品质、功能、设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满足基本使用价值,而且要有一定的审美、潮流甚至艺术价值,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和心理满足,需求侧的改变倒逼供给侧向产品的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快速迭代的方向发展。

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落实这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和战略中,我国制造业的转型路径逐渐明晰,即通过推动“机器换人”和建设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来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技术路线。智能制造本质上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需要强大的工业人工智能赋能,需要强大的工业大数据赋能,需要强大的工业互联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