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玉鱼记(一)

清末,京城里不少好古成风、附庸风雅的高官显贵和有钱有闲的八旗子弟,爱逛琉璃厂,去了呢,不一定非得买什么古董珍玩,而是溜溜腿、歇歇脚,感受感受各家铺子温文尔雅热情不做作的招待,同时瞅瞅满屋的古籍珍本、青铜古瓷,享受一把别样的古意盎然气息。

由打磨厂过来,从琉璃厂东街一进去,各家字号就出现了,一水儿的临界铺子,各色门面,上头的匾额也多是大清朝历代名人文士大臣的手笔,这家是纪晓岚的字,那家或许就是刘罗锅的字,还有曾文正公、克勤王爷、陆状元的手笔,争奇斗艳珍宝荟萃,透着大气典雅。

这些都是坐商,资本雄厚的买卖,做这等买卖,必得有能拿出手的“镇店之宝”,还得遵守行里的各种规矩,通晓各位爱古的大人老爷们爱好嗜好,更得礼仪齐备,接待各位老少爷们,和气热情大方,请安问好、打千作揖,丁点不能错了礼儿,不介准得叫同行笑话,那名声一传出去,擎等着毁买卖啵!

不过呢,也有些风流潇洒,渊博广识的文士官员,不太喜欢这种气氛。他们觉得成日介在朝堂里、衙门里面对上司大人们“嗻嗻嗻”,“是是是”,给上司大人们站班行礼,作揖叩头,呆子一样刻板无趣,而老北京又是天子脚下,最注重这些令人厌烦的“礼节”,连京城里普通老少爷们生活之中都特别在意“老礼儿”,针尖一点的事能放大无数倍,喋喋不休,从夏商周给你嘚嘚到元明清,跟老太太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所以这些人也好古成风,却实在腻歪这种繁琐不堪、没完没了的繁文缛节和迎来送往,只好另寻别的地方寻幽探古。

奔哪儿呢?北京城那么老大,自然有地方,这就得去逛散摊“淘宝”,于是北京城五大庙会,成了他们游览散心和“淘宝”的好去处。

老北京的庙多,庙一多,庙会就多,各种庙会应有尽有,无穷无尽,四九城里有五大庙会,五顶庙会,各宫观寺庙庙会,城外西山直到香山、妙峰山,各路庙会热闹无比,无论年景好坏,这些庙会都按年节日子准时开设,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和五行八作的手艺人、买卖人,无不纷纷云集,香烛纸马、日用百货、水果点心甚或首饰绸缎布匹古玩书籍,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介时大家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随意穿着,也没那么老些礼节规矩,在庙会上游玩几天,饿了呢,到处有小吃摊子,大马金刀往那一坐,来碗馄饨、豆汁,就着老咸菜疙瘩就算一顿,爱吃的呢,寻着爆肚儿、灌肠儿、艾窝窝、驴打滚、芸豆卷、豌豆黄、奶油炸糕、切糕、糖卷果、馓子麻花、油茶面茶、吊炉烧饼,随意选用,几个大子儿就能尝一种,又便宜又好吃,吃饱了溜溜达达往家走,嘴里心里满满当当,全是得意劲。这就是老北京的享受。

城外那些庙会没那么多摊位买卖,爱古的爷们也不爱去凑热闹,他们最喜欢的,便是城里的五大庙会里的隆福寺庙会和护国寺庙会。

隆福寺,位于北京城东四牌楼西北角,始建于大明景泰年间,起初是汉传禅林,后来几位皇帝和内廷大宦官崇信藏佛,尤其是明武宗正德皇帝,尤爱藏里佛学,便由万里之遥招来些喇嘛驻锡于此,听候内廷召唤伺候,由此隆福寺成了当年四九城里唯一的藏、汉佛学大禅林。清朝入关,各位万岁更为信奉藏佛,由打顺治爷那当儿,便在四九城内外大兴土木,修筑庙宇,隆福寺更加兴旺发达,雍正爷登基,觉得汉藏同庙不像话,便下旨重修隆福寺,专归黄教喇嘛驻锡诵经,由朝廷按年节发放俸禄。此地香火更胜大明,那年月,有庙的地界就有庙会,全是大家伙自己张罗,于是每逢旧历一、二、九、十举行庙会。

隆福寺庙会规模浩大、五方聚集、人文荟萃自不必说,连清廷编纂的官书《大清一统志》都有专篇记载:“隆福寺,逢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古玩字画,风味小吃,花鸟鱼虫……为诸市之冠也。”

这倒不是官书瞎吹嘘,隆福寺毕竟是朝廷的“官庙”,又在内城,紧邻六部九卿官衙汇集的东、西江米巷,离着南城也不远,而当年国家鼎盛,八方辐辏,一到开庙会之际,内则四九城亲贵大员,外则蒙古、藏地、西域,甚至海外朝鲜、安南、琉球、暹罗诸藩属国的商旅朝贡使节,上至内城里的黄带子、红带子等王公亲贵,下至南城内外的贫苦百姓、五行八作的手艺匠人纷纷云集,真得说是人潮如海,热闹非凡,门庭若市,跟北宋汴京城朱雀门大街的热闹劲好有一比。因其在东四牌楼,跟护国寺庙会相对,故而四九城的老少爷们,都称其为“东庙会”。

隆福寺庙会跟城外的庙会自然不同,这里除了京城常见的各类美食小吃、戏剧杂耍百戏、锅碗瓢盆针头线脑、服饰衣帽,更多的还有城外庙会见不着的绫罗绸缎、彩绣锦织、古玩字画、珠宝首饰,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那些跑烦了琉璃厂的文人雅士、学者名流,便视此地为“淘宝”之处,接长不短便服步行,溜溜达达来这儿消遣,或是赏画,或是淘书,或是在鳞次栉比的散摊上流连忘返,聚精会神,每每辛苦一番,说不定就能淘到些大古玩铺子都没有的奇珍异宝,古董字画,那得意兴奋劲儿足以解忧破闷儿,说出去就是一段士林名流鉴赏佳话,到了清末年间,风气更盛,不仅朝廷里的文人学士,连琉璃厂各大铺户的掌柜也常常青衣小帽悄悄来逛,寻觅些市面上少见的珍玩书画杂宝秘书“捡漏”。

这“漏”一捡可都不是小“漏”,据说,有文人在这儿仨瓜俩枣买了方汉玉小玺,回去清洗鉴赏,竟然是西汉年间鼎鼎有名的“赵飞燕印”,好家伙,世传四大美女之一的印章!还有个古玩铺掌柜,一吊小钱收了卷满是尘埃虫眼儿的旧画,无印无款,画的是个大黑胖子跟个小瘦美人的“春宵一刻”,那美人玉脂凝香,金莲半露,红绫半臂映小乳,半掩玉容哀哀泣,被几个小丫鬟托着粉臀,大黑胖子一脸横肉,筋骨强悍,衣不遮体,剑拔弩张,霸王硬上弓。这画俗是俗,可经行里大家一品评,竟然是北宋年间宫廷画师所作《宋太宗强幸小周后》图,一转手这画就卖了足足三万两雪花银!

按古玩行里人的话说:“与其说是淘宝捡漏,欺负人家摆摊的不懂价码行市,不如说是练练咱寻古鉴赏的眼界。”,话是如此说,不过大家伙儿干啥吆喝啥,摆摊那些穷哥们弟兄却另有一番道理:“憋屈!谁叫咱是不识字的大老粗呢?人家诸位识文断字,见多识广,博古通今,人家发财!咱是什么人什么命,宝贝摆在面前,愣是卖漏了!”,言下大有不平愤懑之意,可说归说,哪朝哪代不读书没见识也得受穷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