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见病的麻醉(第2版)
- 郑利民主编
- 2566字
- 2022-04-21 15:54:02
第二节 Charcot-Marie-Tooth病(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麻醉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周围神经病变,避免区域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
呼吸肌麻痹
脊柱畸形
可能合并心肌病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猝死
可能合并其他器官病变
【病名】
Charcot-Marie-Tooth病(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又称腓骨肌萎缩症(peronial myoatrophy)、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
【病理与临床】
1.CMT是一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约占全部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90%,总体患病率约为40/100 000,患病率在人种间无明显差别。本病于1886年由Charcot、Marie和Tooth首先报道,由于以腓骨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尽管Dyck提出采用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作为本组疾病的正式名称,但多数文献仍习惯使用CMT。其共同特点为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慢性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患者有家族史。本病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等。目前认为CMT是一组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相关基因包括PMP22、MPZ、GJB1、MFN2等,它们编码的蛋白表达于周围神经的髓鞘或轴索,基因突变导致周围神经髓鞘形成缺陷或轴索功能异常。本病已被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列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2.根据上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本病主要分为髓鞘型和轴索型。根据遗传方式、临床表现以及电生理,CMT主要亚型包括CMT 1~4型及CMTX,此外还有CMT5~7、dHMN(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HNPP(遗传压迫易感周围神经病)等。常见的亚型有:CMT1、CMT2、CMTX。CMT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脱髓鞘性CMT。其中,CMT1A为最常见的CMT亚型(占40%~50%),其突变基因为PMP22;CMT1B占CMT1的3%~5%,其突变基因为MPZ;X连锁隐性遗传的CMTX1为第2常见的CMT亚型(占10%),其突变基因为GJB1。CMT2为轴索性CMT,其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MFN2(占CMT2的20%)、MPZ(占CMT2的5%)、NEFL和GDAP1等。CMT4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脱髓鞘性CMT,其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GDAP1。
3.临床表现
(1)常于儿童或青春期隐袭起病。男性多于女性,进展缓慢。多数患者肌萎缩和肌无力,从下肢远端肌肉(腓骨肌、伸趾总肌和足部小肌肉)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且对称。少数患者也可从手部开始。肌萎缩常有明显界限,下肢不超过大腿的下1/3部位,酷似“倒置的酒瓶”(称“鹤腿”)。由于肌萎缩可出现弓形足、足下垂及马蹄内翻畸形等,但肌力相对仍较好,与肌萎缩不成比例。上肢肌萎缩多从手部小肌肉开始,但通常不超过前臂下1/3部位。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多见。可有四肢套式感觉障碍,同时伴有皮肤粗糙、肢端发凉、少汗或发绀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偶见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和眼球震颤等改变。以上临床表现常为典型CMT1型患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可伴有共济失调、脊柱侧弯等改变。
(2)CMT2型与CMT1型的遗传特征和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MT2型发病年龄较晚,平均为25岁。与CMT1型相比较,CMT2型的患病率低(约为CMT1型的1/3),感觉症状较轻,上肢很少受累,无周围神经粗大,弓形足少见,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可有平台期。电生理检查示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仅有轻度减慢,多不低于38~40m/s。
(3)Roussy-Lévy综合征:1926年由Roussy和Lévy首先报道,婴儿期或出生后发病,首先累及下肢,表现为轻度远端无力,以后逐渐影响上肢。感觉障碍以位置觉和振动觉损害较重,常伴明显的感觉性共济失调,而无小脑体征。四肢远端肌萎缩,高足弓,脊柱后侧凸畸形,腱反射消失。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检病理符合脱髓鞘周围神经病改变。本病呈良性发展,70岁仍可行走。长期以来多将Roussy-Lévy综合征归类于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但近年来研究显示本病与CMT1型的基因缺陷完全相同,结合电生理改变和周围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现已明确,Roussy-Lévy综合征应归类于CMT1型。
4.诊断 CMT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及基因检测。对于缓慢进展的肢体远端肌肉无力萎缩、弓形足、伴或不伴有轻度感觉异常,电生理提示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无论有无阳性家族史,需考虑到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特别是CMT。基因检测可确诊及分型。
5.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包括:神经营养代谢药(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胞磷胆碱、ATP、辅酶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足下垂或马蹄内翻畸形矫形手术与肢体功能训练等。文献报道,一些药物可能加重本病的临床症状,应尽量避免之,包括:长春新碱、胺碘酮、硼替佐米、铂类、氨苯砜、来氟米特、呋喃妥因、甲硝唑、司他夫定、他克莫司、沙利度胺、扎西他滨等。
【麻醉管理】
1.术前评估 术前详细检查各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除神经系统病变与肌肉受累的程度和范围外,还应关注该病的相关并发症。如:CMT3型可出现弓形足和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CMT4型视觉受累表现为视力减退、夜盲、视网膜色素变性、视野缩小、瞳孔异常和白内障;而多数患者有心肌损害,围手术期可因心脏损害引起急性心衰而导致猝死;还可有神经性耳聋、嗅觉丧失、小脑共济失调、骨骼畸形、皮肤角化或鱼鳞癣;婴儿型还可有抽搐和肌张力低下等。
2.麻醉方式的选择 椎管内神经阻滞用于本病的安全性问题存在争议,有作者认为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毒性作用可能会加速CMT病患的周围神经病变进展,应尽量避免之;但亦有文献报道硬膜外麻醉用于本病是安全有效的。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凡病变呈进行性加重、合并脊柱畸形穿刺困难者及耳聋、智力障碍等不合作的患者应采用全身麻醉。同样应避免区域神经阻滞。
3.麻醉药物的使用 目前无报道提示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可加重本病的症状。但有文献报道本病患者对硫喷妥钠的敏感性增加,小剂量应用(100mg)即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抑制及苏醒延迟,其他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异丙酚和依托咪酯等)和吸入麻醉剂用于本病是安全的。本病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应减量使用;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可导致严重高钾血症,应避免使用。
4.除周围神经受损外,还可能合并中枢神经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除出现吞咽障碍、声带麻痹、易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外,还要注意可能容易出现严重的低血压或心律失常。
(吴新海 郑利民)
参考文献
[1]PAREYSON D,MARCHESI C.Diagnosis,natural history,and management of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J].L ancet eurol,2009,8:654-667.
[2]ROSSOR AM,POLKE JM,HOULDEN H,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genetic advances in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J].Nat Rev Neurol,2013,9:562-571.
[3]SAPORTA AS,SOTTILE SL,MILLER LJ,et al.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subtypes and genetic testing strategies[J].Ann Neurol,2011,69:22-33.
[4]SAPORTA MA.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and other inherited neuropathies[J].Continuum(Minneap Minn),2014,20:1208.
[5]CORRADO B,CIARDI G,BARGIGLI C.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the Charcot-Marie-Tooth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edicine(Baltimore),2016,95:e3278.
[6]OHSHITA N,OKA S,TSUJI K.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J].Anesth Prog,2016,63:80-83.
[7]BROCK M,GUINN C,JONES M.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an obstetric patient with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a case study[J].AANA J,2009,77: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