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气味酸平,无毒。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人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不老。
《别录》名覆盆。《本经》名蓬虆。始出荆山平泽及冤句,今处处有之。藤蔓繁衍,茎有倒刺,就蒂结实,生则青黄,熟则紫黯,微有黑色,状如熟椹,至冬苗叶不凋。马志曰:蓬虆乃覆盆之苗,覆盆乃蓬虆之子。李时珍曰:蓬虆、覆盆一类二种,覆盆早熟,蓬虆晚熟。然近时只知有覆盆,不知有蓬虆矣。愚以覆盆、蓬虆功用相同,故合而为一。
《本经》名蓬虆,以其藤蔓繁衍,苗叶不凋,结子则蓬蓬而虆虆也。《别录》名覆盆,以其形圆而扁,如釜如盆,就蒂结实,倒垂向下,一如盆之下覆也。气味酸平,藤蔓繁衍,具春生夏长之气,覆下如盆。得秋时之金气,冬叶不凋。得冬令之水精,结实形圆。具中央之土气,体备四时,质合五行,故主安五脏。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故益精气而长阴。肾气充足,则令人坚,强志倍力,有子。是覆盆虽安五脏,补肾居多,所以然者,水天上下之气,交相轮应也。天气下覆,水气上升,故久服轻身不老。 (《本草崇原》卷上)
蓬蘽即覆盆子。覆有阴义,一名阴蘽,养阴之药也。蓬蘽者,言其繁衍也。夫脏为阴,脏者藏也。五脏之气,宜充盛而收藏,蓬蘽繁盛而味酸收,故能安养五脏。肾藏精志,强阴有子,皆养阴也。
【歌诀】
蓬蘽子酸安五脏,能益精气使志强;
长阴令坚倍气力,无子阴虚久服良。 (《医学要诀》草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