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稀世珍宝?平常物件罢了
- 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 吾誓当曹贼
- 2001字
- 2022-01-26 19:41:24
黄福一惊一乍的表现,引来诸多太监的观望。
晋王府的菜园子里出现宝物的事情,在府邸内不胫而走。
当崔知温上班回来的时候,看到一群太监围在菜园子里观望,不由愣了愣。
“怎么了这是,是殿下心心念念的土豆发芽了吗?怎么有这么多人围观啊?”
崔知温一边询问,迈步走了过去。
太监们看到他过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崔先生!”
随后,有人开口解释道。
“并非是土豆发芽,而是殿下用一块稀世珍宝,给小土豆……盖了个小屋。”
嗯?
这是什么话?
崔知温没听明白,顺着太监们让出来的空间走了进去。
等他看到这群人说的“稀世珍宝”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崔知温人傻了。
“啊这……”
世人都说世界上最通透的翡翠,透得跟玻璃一样。
而且还将这种最珍贵的品种,用“玻璃种”来命名。
可问题是再怎么通透的翡翠,又怎么可能比得上玻璃来的透明呢?
崔知温是个有见识的人。
作为清河崔氏的嫡长孙,他见识过太多的稀世珍宝了。
可那些宝物,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这块玻璃来得珍贵。
先不说物以稀为贵,光是玻璃透露出的美感,就让他心神皆醉。
如果不是这块玻璃没有经过任何的雕琢,他敢肯定地说,这东西就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宝物。
难怪这些太监会围在这边观察。
这么晶莹剔透的物件,那确实是有够稀罕的。
崔知温欣赏几眼过后,迈开步子往正房那边走。
他倒要问问,这东西究竟是从哪来的。
倒不是说他对李治暴殄天物的行为看不过去。
对于李治这等身份的人而言,哪怕再珍贵的珍宝,也就不过尔尔罢了。
崔知温对李治糟践宝贝的行为,并没有意见。
而是他眼馋了,自己也想要弄一个。
如果能搞出个玉佩之类的配饰出来,那岂不是美滋滋。
崔知温带着兴奋心情走入李治的正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李治颇为嫌弃地看了他一眼,往他的脑门上泼了盆冷水。
“精雕细琢?那东西脆得跟蛋壳似的,别说是精雕细琢了,你敢稍微一用力,那玩意儿就敢碎给你看。还精雕细琢,你美得你!”
最基础的玻璃就是这样,哪怕一点点的划痕,都能引起连锁反应。
别说是有足够的韧性,支撑工匠去雕刻了。
把那玩意儿带在身上,不划出一身鲜血出来,那就该谢天谢地了。
还想玩玻璃饰品,你怕不是想屁吃。
听到李治这么说,崔知温不由惊讶出声:“所以,那东西其实就是你这两天捣鼓的那个宝贝吗?原来玻璃这么好看啊?”
“也就好看这么一个好处了,中看不中用,没啥卵用。”
李治嫌弃地摆摆手,玻璃除了能赚钱之外,他还真找不出其他的好处。
如果他不是皇子,倒是挺乐意拿这东西敛财的。
但问题是他不需要啊!
李治毫不客气地把大唐的财富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相比起那巨大的财富,这点钱他还真看不上眼。
而且如果是国家财政出现问题,玻璃创造出来的财富,也只是被谁车薪罢了。
因此,玻璃的价值在他看来,也就这样了。
至于别人是否会为之惊叹,那是别人事情。
李治表示自己并不关心。
“你如果是为了玻璃的事情来的,那我劝你还是赶紧回去睡觉算了,那玩意儿没有大用,不值得你去关心。”
闻言,崔知温倒也干脆耸耸肩道:“行!那我走了。”
“哈?你真是为了这点破事来的啊?”
这下,轮到李治绷不住了。
你可是未来的宰相唉,怎么会这么俗呢?
崔知温用眼神表示,我就是俗不可耐怎么了?
瞥了一眼之后,崔知温迈步离开,高傲地如同一个雄孔雀一般。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李治忍不住笑骂出声:“瞧你那熊样!”
玻璃带来的风波,在过了两天之后,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不过晋王府这边是安静下来了,皇宫那边却是刚刚开始。
这不,李治原本还想待在家里咸鱼一天,宫里的传召就过来了。
不用多说,肯定又是玻璃引来的。
将作坊的变化肯定瞒不过他那位精明的父皇,这不就找过来了吗?
李治在前往宫中的路上,已经做好了腹稿。
对于接下来要面对的询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位父皇根本就不关心玻璃。
李世民一开口,就询问起了正事。
“朕听说你在将作监有了大动作,让将作监的整体产能,提升了很大一个程度?”
听到这话,李治先是一愣,随即很快反应过来。
“您是说鼓风机和煤炭的事情?”
李世民摇头,说道:“朕说的是熔炼铁矿的效率!”
“那不是还是鼓风机和煤炭的事情嘛。”
这话听着虽然糊涂,但还是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
至少在李治听来,这话听着丝毫不觉得费劲。
玻璃本身的价值不大,看得出来李世民也很清楚这一点。
但李治给将作监带去的真正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
风箱加煤炭,直接把熔炉的温度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原本,大唐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熔炼铁矿的实力。
但因为李治挖掘出了煤炭的潜力,以及带来了崭新的发明--鼓风机。
当有了这两样东西之后,熔炼铁矿的技术难关也就成功突破了。
而这,将意味着大唐的工业产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可能有人说了,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李治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进行制造玻璃的试验,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变化。
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这么做带来的收益,足以让他动心罢了。
其中,就已经包括加强大唐的产能这件事。
如果没有这些收益,光是给土豆种个小屋,还不足以让他刻意去把玻璃制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