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人口老化的格局

一 中国人口老化的城乡格局

理论上说,农村由于妇女的生育水平高于城镇妇女,其老龄化水平应该是低于城镇的。但现实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青壮年从农村向城镇迁移,以获得工作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岗位对技能水平和体能要求越来越高,缺乏劳动技能和体能的老年人很难在城镇找到工作,留守或返回农村,最后导致农村的老龄化水平远高于城镇,且这个差距在不断扩大。图1-6为2000—2017年中国城镇、乡村老龄化水平。如图1-6所示,2000年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人口的6.42%,乡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人口的7.50%,高于城镇1.08个百分点;[8]2005年两者的差距基本没变,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人口的8.49%,乡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人口的9.55%,高于城镇1.06个百分点;2010年两者的差距迅速扩大,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人口的7.80%,乡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人口的10.06%,高于城镇2.26个百分点;2015年两者的差距更大了,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人口的9.24%,乡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人口的12.03%,高于城镇2.79个百分点;2016—2017年,两者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17年两者的差距为4.20个百分点。[9]

图1-6 2000—2017年中国城镇、乡村老龄化水平

二 中国人口老化的省级格局

1.人口老龄化指数的省级格局

按照人口老龄化水平的高低,以2016年、2017年数据为基准,将中国31个省(区、市)[10]分为四类(见表1-3):第一类是非老龄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只有西藏;第二类是轻度老龄化地区(7%≤比重<10%),2016年有山西、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2017年内蒙古、甘肃老龄水平上升为中度,2017年轻度老龄化地区有山西、福建等11个省(区、市);第三类是中度老龄化地区(10%≤比重<13%),2016年有北京、天津等13个省(区、市),2017年上海老龄水平上升最为严重,2017年中度老龄化地区有内蒙古、北京等14个省(区、市);第四类是严重老龄化地区(比重≥13%),2016年有辽宁、江苏等4个省(区、市),2017年有辽宁、上海等5个省(区、市)。

表1-3 2016—2017年中国31个省(区、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分类情况

续表

2.人口老龄化序差的省级格局

但是,分类比较仅能够说明各个省份的现状,为了能够更加客观地研究各省老龄化进程的动态变化,将郭亚军(2007)提出的序差分析方法引入。原方法来比较评价指数的,这里用来比较老龄化水平。首先,将引入最大序差的概念:

为第it年老龄化水平的排序,则第i省老龄化水平的最大序差的计算如式(1-1)所示,计算结果如表1-4所示。

由表1-4可以看出,1996—2017年,有3个省份的老龄化水平属于“跳跃”(“前跳”或“后跳”)式(rmax≥20),其中北京、黑龙江属于“前跳”型,广东属于“后跳”型;有12个省份属于稳步型(rmax<10),其中,河北、江苏、山东、湖南、重庆、四川属于高位稳步型,山西、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属于低位稳步型;有16个省份属于亚稳步型(10≤rmax<20)。2007—2017年,有5个省份的老龄化水平属于“跳跃”式(rmax≥14),其中北京、吉林、上海、黑龙江属于“前跳”型,福建属于“后跳”型;有12个省份属于稳步型(rmax<7),其中,河北、辽宁、江苏、重庆、四川属于高位稳步型,山西、广东、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属于低位稳步型;有14个省份属于亚稳步型(7≤rmax<14)。在把握各省老龄化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的同时,总结来看,老龄化严重的省份有两类:一是经济衰退地区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不足,导致老龄化加速,如“前跳”型省份吉林、黑龙江,属于东北地区;二是经济发展快、生活成本较高的地区,生育率下降且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老龄化加速,如“前跳”型省份北京、上海,属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属于高位稳步型,延缓了老龄化进程。综上所述,需要深入分析中国人口老化的区域格局,以探究不同地区老龄化严重的深层次原因。

表1-4 各省按最大序差的变化范围分类

三 中国人口老化的区域格局

1.中国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四分格局

图1-7为1996—2017年中国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老龄化水平。

图1-7 1996—2017年中国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老龄化水平

总体来看,中国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四分格局为:东北最高,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80%,由于东北人才、劳动力人口流失严重,近些年老龄化水平不断加重,1996年东北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5.98%,略高于西部;东部、中部次之,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1.47%、11.16%,由于东部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大,大量年轻人涌入,老龄化速度放缓,1996年东部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为8.05%,中部地区老龄化速度也较快,1996年中部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0%,略高于东北;西部地区老龄化水平最低,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占人口的比重为9.83%,由于西部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很难留住人才,其老龄化速度较高,与中部差不多,1996年西部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5.75%。

2.中国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八分格局

但是,主流东中西三分法或东中西及东北四分法,并不能有效地说明中国目前老龄化的区域差异,由于划分较为粗糙,不能完全概况区域特征,可能将老龄化差异水平较大的两个一高一低的区域都划分到东部或西部。因而,本书以八大区域为研究对象,1996—2017年中国八大区域老龄化水平如图1-8所示。[11]

图1-8 1996—2017年中国八大区域老龄化水平

总体来看,中国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八分格局为:东部沿海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6%。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65个百分点。2008—2012年这一阶段,东部沿海地区老龄化程度有明显的下降,阶段性低于东北、北部沿海,这是由于随着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吸引了较多的年轻人,使老龄化水平显著下降。2017年,笔者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就指出,由于竞争太过激烈,使东部沿海地区人才市场扭曲,无法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为人才提供相匹配的岗位,造成高端人才低端岗位,浪费人力资本优势,且基本公共服务分异现象逐渐突出,社会分层日益明显,这也使一部分人才逃离北上广,东部沿海地区要格外警惕老龄化问题。果不其然,近些年东部沿海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2011年到2016年,曾经人口流入最多的北京、上海、天津的流入人口在逐年减少,2017年同步转为负增长。再加上上海、江苏、浙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教育、医疗、养老成本都比较高,导致生育率一直较低,以2017年、2018年数据为例(见表1-5),部分省(区、市)生育率排名(31个),上海倒数第5、江苏倒数第8、浙江倒数第12。

表1-5 2017年、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出生率

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东部沿海地区,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80%。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与体制的矛盾迅速凸显,经济增长呈现“断崖式”下滑趋势,劳动人口流失严重。再加上出生率也不高,2017年、2018年吉林、辽宁、黑龙江生育率排名均是倒数后三位,因而2017年、2018年东北地区生育率排名均是倒数第一,也是东北地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原因之一,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6.82个百分点。

北部沿海地区老龄化水平排名第三,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13%,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4.69个百分点。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带动了京津冀环京经济带的发展,其产业高度集中、人口高度密集,已经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末期,当传统产业由于产业升级、环境保护面临增速下行压力,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的北京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失去了对人口的吸引力。2018年京津冀的农民工净减少了27万,且人口也是净流出的。人口流出最为严重的是北京,且人口并没有流向环京地带。实际上天津的人口吸引力从2014年就开始明显走弱,2017年,天津人口首次出现净流出,超过9万多人。

长江中游地区老龄化水平排名第四,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79%,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5.05个百分点,仅次于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老龄化水平排名第五,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26%,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4.51个百分点。在2010—2015年这一阶段,西南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是最严重的,但是从2016年开始,以成都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2017年开始流动人口不再向曾经人口流入最多的北京、上海、天津流入,而是向广州、深圳,还有重庆、成都、长沙、武汉等南部和中西部核心城市流入,由“孔雀东南飞”变为“孔雀西南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西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增速放缓,是由于吸引了原本要迁入北京、上海、天津的人迁入该地区,最终也导致北部沿海地区老龄化加速,排名上升。一旦城市失去对人口的吸引力,老龄化问题就立刻凸显,经济增速必将受到拖累,这也就是“人才争夺战”开启的重要原因,西南地区则抓住了这一先机,延缓了老龄化进程。

黄河中游地区老龄化水平排名第6,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22%,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4.28个百分点。

南部沿海地区老龄化水平排名第7,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49%,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1.47个百分点。

大西北地区老龄化水平排名第8,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95%,相较1996年,21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15个百分点。


[1] Sanderson,W.,Sherbov,S.,“Rethinking Age and Aging?”,Population Bulletin,2008,Vol.62,No.4.

[2] 罗淳:《从老龄化到高龄化:基于人口学视角的一项探索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3] 穆光宗:《有关人口老龄化若干问题的辨析》,《人口学刊》1997年第1期。

[4] Harper,S.,Leeson,G.,“Introducing the Journal of Population Ageing”,Journal of Population Ageing,2008,Vol.1,No.1.

[5] Dalgaard,C.J.,Strulik,H.,“The Genesis of the Golden Age:Accounting for the Rise in Gealth and Leisure”,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iscussion Paper,2017,Vol.24,No.1.

[6] Becker,G.,Murphy,K.,Tamura,R.,“Economic Growth,Human Capital and Populatio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Vol.98,No.5.

[7] [英]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另一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人均寿命不足35岁,但未见其数据来源,故采用麦迪森的说法。

[8]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和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9] 资料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2018》计算所得,2001—2004年的数据与2000年数值差距较大,是由于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的差异,类似的2005年、2010年是普查数据,其他年份是抽样数据,故描述时采用普查年份数据更可信,其他年份数值仅作为参考。

[10] 由于数据难获得,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下同。

[11] 八大区域划分法来源于研究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中国分为八大区域: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福建、广东、海南)、黄河中游(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和大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由于数据难获得,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