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应对百年变局、塑造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百年变局和战略机遇期的演进,中国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我们必须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62]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的战略构想。[63]2018年5月,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总结指出,“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64]2018年6月,他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65]的战略思路。2019年4月,他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从各种乱象中看清实质,从历史的维度中把握规律。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66]综上所述,面对百年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秉持战略定力,拓展战略远见,深化战略运筹,实现战略创新,积极把握和创造战略机遇期,构建以融入—变革—塑造为核心的和平发展战略框架,致力于丰富和平发展、规划崛起之后,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行战略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等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新理念新思想,积极运筹战略布局,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在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秩序、基础设施建设和东亚全面合作等领域积极作为,积极塑造和创造出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伴随着这些战略举措,中国不仅成长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也成长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重要维护者和积极推动者。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辩证统一,强调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注重战略运筹,避免战略误判,防止陷入战略误区,[67]紧扣战略机遇期新内涵进行谋划和实施,在百年变局中稳健发展,积极塑造新战略机遇期,体现了“仁以天下、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的优良战略传统。[68]

应对百年变局,塑造中国战略机遇期,其基石在于聚焦中国全方位发展,推动全面开放。换言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全力提升综合国力,夯实中国全面崛起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同时抓住时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全方位发展的核心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塑造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推动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的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我们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从而全面激发和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充沛活力。与此同时,我们主动顺应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69]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等各种试点试验,在商事登记、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进行系统性制度改革,并注重加强系统集成,逐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以系统性的制度开放促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70]同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开辟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71]

应对百年变局,塑造中国战略机遇期,其关键在于锤炼全球视野,积极为世界提供新的战略机遇。中国战略机遇期内涵及其生成条件的变化,与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成为百年变局的内生因素和内生动力,中国不只是世界发展机遇的搭便车者,更应是世界发展机遇的创造者。[72]中国崛起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因此维护和利用新的战略机遇期,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事情,还需要与外部世界实现良性互动。[73]有鉴于此,我们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74]从而在全球事务上扮演更为积极、建设性和引领性的角色。在世界经济前行站在十字路口之际,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建设,佐以金砖国家的制度化合作,形成平衡和制衡美国战略对冲的态势,从而致力于稳定国际体系变革的方向。其间,中国将全球治理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能力,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指明方向和路径。[75]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中国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转型的方向之争已经将矛头指向中国,[76]中国必须致力于寻求共识和妥协,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核武器及其他先进技术的扩散、气候变化等共同威胁上开放合作,与发达国家共同协商推进新型全球化,实现共同进化,防止形成战略对抗的局面。[77]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78]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不仅要善于抓住机遇实现全球拓展,还要致力于向世界提供新的战略机遇期,让中国机遇、中国贡献为世界所共享,以建设性作为防止世界他国脱钩之念,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主线推动实现国际合作的新境界。

应对百年变局,塑造中国战略机遇期,其支撑在于夯实地区重心,优化中国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不是先从自己所在的地区事务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79]一般而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潮流之下,不谋一域者不能谋全局。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挑战虽则来自全球,实则体现在东亚地区和中国周边。一般意义上,由于历史承继的影响,中国习惯用周边来描述地区关系,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视为地区和周边的扩大。有鉴于此,中国的地区重心体现在东亚、周边和“一带一路”三个层面。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更加积极地推进地区合作,[80]致力于促成东亚地区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加强地缘政治经济的塑造能力,有效防止了美国等在周边捣乱、破坏中国战略机遇期的企图。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合作,主导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深化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亚和西亚国家的合作,全面提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保证中国周边的稳定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正确的义利观、安全观、发展观和世界观,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81]堪称中国主动向世界提供战略机遇的明证。“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中国对建构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机制的思考。“一带一路”首先是一个地区经济概念,以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为指向,以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以构建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形式,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区域合作安排。[82]“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通过陆海构建对外经济合作、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构想,是新时代中国塑造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抓手。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视为中国依托亚洲、辐射周边、影响全球的重大构想,是中国开放与地区合作、全球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把中国发展机遇转化为地区乃至全球机遇、为世界提供新战略机遇的重要抓手和核心路径。


[1]《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微镜头》,《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第2版。

[2]张蕴岭:《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上)》,《世界知识》2019年第12期。

[3]习近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6月24日第1版。

[4]《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7月26日第1版。

[5]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8日第2版。

[6]《习近平在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1月5日第1版。

[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版。

[8]笔者曾用“权力转移、问题转移、范式转移”概括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转型。参见门洪华《权力转移、问题转移与范式转移——关于霸权解释模式的探索》,《美国研究》2005年第3期。

[9]约瑟夫·奈认为,21世纪正在发生两种关键的权力更替,一种是由西方国家向东方国家的权力转移(power transition),另一种是全球信息化革命影响下,由政府到非政府行为体的权力扩散(power diffusion),而权力更替使得全球政治复杂性不断增加。参见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70—82页。

[10]张蕴岭:《对“百年之大变局”的分析与思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11]张宇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评论》2019年第5期;朱锋:《近期学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综述》,《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

[12]罗建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战略机遇期》,《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9年第3期。

[13]裘援平:《世界大变局中的时与势》,《国际战略研究简报》第78期(2019年3月20日)第1—4页。

[14]张蕴岭:《对“百年之大变局”的分析与思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15]黄仁伟:《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亚评论》2019年第1辑,第4—5页。

[16]孙哲:《百年变局与中国担当》,《人民论坛》2019年第17期。

[17]王毅:《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 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时事报告》2019年第1期。

[1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员课题组:《世界大变局深刻复杂》,《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1期。

[19]杨洁篪:《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2期。

[20]阮宗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助力中国战略机遇期》,《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1期。

[21]史志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身份的变迁》,《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

[22]柴尚金:《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社会主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6期。

[23]权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机理与中国之战略应对》,《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9年第3期;贾康:《中国“现代化冲关期”须防两大陷阱》,《参考消息》2019年4月5日第11版。

[24]张蕴岭:《百年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年第1期;胡鞍钢:《牢牢把握并主动创造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25]王毅:《2018中国外交: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1期。

[2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

[27]张蕴岭:《对“百年之大变局”的分析与思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28]李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向何处去》,《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

[29]李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9年第3期。

[30]郑永年:《抓住未来十年改革“战略机遇期”》,《中国经贸》2011年第4期。

[31]梅毅全、罗剑英:《江泽民战略机遇期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32]魏胤亭:《简析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辩证内涵》,《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7期。

[33]黄仁伟:《论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34]门洪华:《“一带一路”与中国—世界互动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5期。

[35]门洪华:《关于中国大战略的理性思考》,《战略与管理》2012年第2期。

[36]鲁世巍:《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三个视角》,《理论参考》2005年第10期;丁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存续》,《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6期。

[3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2页。

[38]胡锦涛:《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人民日报》2003年11月25日第1版。

[39]郑必坚:《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和平发展之路》,《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

[4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41]颜晓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打好战略主动仗》,《红旗文稿》2019年第4期。

[42]《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人民日报》2018年1月15日第1版。

[4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2日第1版。

[44]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9月21日第2版。

[45]《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第1版。

[46]《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9日第1版。

[47]俞正樑、唐喜军:《新战略机遇期:中国引领世界大方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8期。

[48]陈文玲:《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中国经济》,《中国金融》2017年第21期。

[49]隆国强主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第24—25页。

[50]袁鹏:《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当代世界》2011年第9期。

[51]张幼文:《新时代中国国际地位新特点和世界共同发展新动力》,《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52]杜尚泽:《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人民日报》2015年3月30日第1版。

[53]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6日第2版。

[54]《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7年2月18日第1版。

[5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2页。

[56]钟山:《深化经贸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求是》2018年第19期。

[57]王帆:《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与维护》,《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5期。

[58]阮宗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助力中国战略机遇期》,《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1期。

[5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页。

[60]徐坚:《重新认识战略机遇期》,《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2期。

[61]张宇燕:《战略机遇期:外生与内生》,《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期。

[62]陈宝生:《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深化与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的研究》,《理论视野》2013年1月,第7—11页。

[63]《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第1版。

[6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4日第1版。

[65]习近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6月24日第1版。

[66]《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民日报》2019年4月27日第4版。

[67]丁元竹:《把握战略机遇期要避免战略误判》,《人民论坛》2019年17期。

[68]《管子·小称》。

[69]《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

[70]房爱卿:《开创中国开放发展新时代》,《中国外资》2016年第12期。

[71]毕吉耀、李慰:《创新完善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

[72]胡鞍钢:《牢牢把握并主动创造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73]张蕴岭:《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

[74]《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6月24日第1版。

[75]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9日第6版。

[76]徐坚:《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系的三大风险》,《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4期。

[77]门洪华:《新时代的中国对美方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9年第1期。

[78]《习近平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致辞》,《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第1版。

[79]门洪华:《地区秩序建构的逻辑》,《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7期。

[80]秦亚青:《国际体系转型以及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延续》,《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4期。

[81]陈文玲:《“一带一路”建设开启新型全球化伟大进程》,《大讲堂》2017年第6期。

[82]马学礼:《“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性风险研究》,《亚太经济》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