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历史不该是破茧重生

伦敦城超级大,去伦敦五六次了,虽然每次住的地方不一样,结果还是对伦敦城一窍不通。除了泰晤士河沿岸的风景比较集中,大多数景点都较为分散,地铁,出租车,红色双层巴士都坐过了,如果时间不是很足,坐船顺泰晤士河浏览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威斯敏斯特桥(Westminster Bridge)到塔桥的(Tower Bridge)一段所有的建筑或者代表着的就是英国的历史,而塔桥往伦敦桥(London Bridge)那一段代表着英国的现在。伦敦眼(London Eye)可以说是现代向历史的一种渗透,虽然它在我眼中就是一个败笔,恍惚在文物堆中插了一个现代的风车。英国人普遍给人的印象是守旧的,如那家和英国皇室扯不清关系的哈罗德百货(Harrods),即便像如今网购和大卖场的时候,仍保留着精品销售的模式,把一个好好的卖场面积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块,让人购物的时候转来转去非常不舒服。当然,世界上还有许多的人热衷于在哈罗德购物,认为是一种身份的标志,问题是如果一个超级大型的百货公司就为了服务这个族群,能否延续往日的辉煌就不得而知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著名百货公司不管以前怎么样经营,现在大多改成大卖场的形式,增加顾客的融入性。

乔治六世和丘吉尔都是有血性的种,地理上英吉利海峡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当然英国的军力也没有弱于德国多少。二战期间,英国本土并没有遭受多少战火的洗礼,因此英国的古老建筑大多得以保存。再加上历史原因,英国一直是传统和文化的输出地,所以英国的传统和文化也保持着它们的原生态。不过,这一切似乎随着国际化的进程,特别欧洲一体化的深入,英国的文化和传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首当其中的是对外联系比较多的英格兰,伦敦城就是代表。对比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伦敦的城市面貌现代化得太多太多。

历史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也会不断地加入历史中成为历史。

曾有一个德国的客户和我讲,结婚前他在斯图加特买了一套比较老旧的房子作为婚房,但是法律规定他只能维修外墙和装修内饰,房屋结构和外观必须保持原样。然而国内好多地方地方,包括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城,城市改造总希望把旧的全部推倒,然后在废墟中建筑一个符合所谓现代化的都市。渐渐地我们已经见不到儿时的地标,更别提那些旧照片中保留着的景致。在广州我们对外宣传着的是花城汇CBD中心的摩天大楼以及广州中轴线的所谓现代化城市景观,却让西关的骑楼荒芜;我们对外宣传着临江大道上的草坪和小型花海,却忘了滨江路和沿江路的小叶榕;猎德大桥是美,但是海珠桥也真的不赖。

晚上,坐在酒店房间的窗前,我深深地陷入沉思。

不远处彩灯装饰下的塔桥在漆黑的夜幕中自成一景,由桥上来来往往车辆灯光组成的双色河流不断地穿桥而过,很是美丽。

历史应该是一种继承而不是破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