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火水不是水,麻雀不是鳥——方言詞

一般來說,一種東西和我們的關係越密切,我們對這種東西的稱呼就越細密。就以冰雪為例,北方天氣較冷,冬天常會結冰下雪,因此北方人對「冰」和「雪」兩種事物分得很清楚。南方天氣暖和,人們對冰雪比較陌生,於是把冰當成雪,亂叫一通。明明是用來在冰上走路的冰鞋,廣東人卻叫「雪屐」;明明是冰做的冰棍兒,廣東人卻叫「雪條」。不過,北方人也不必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們跟愛斯基摩人比起來就差了一大截,人家有十五個名稱來表示各種各樣的雪。

由此可知,地方不同,大家的用語就有差異。廣州人說:「他『靈機一觸』,想到一個『與別不同』的法子賺錢,終於『白手興家』。」要是讓北方人說這句話,他就會把『 』裏的詞語改為「靈機一動」、「與眾不同」、「白手起家」。這些詞語的差別不大,大家寫法不一樣也不會影響溝通;可是有些說法相差很遠,用廣州話寫北方人看了可能會不知所云,他們怎麼可能想得出「火水」(煤油)是甚麼樣的「水」?其中最要注意的是名詞和動詞。

先看看名詞,試用普通話詞語替換「 」裏的廣州方言詞語:

 他擦傷了「手㬹」和「腳㬹」。

 我要「散紙」坐公共汽車。

 沒有「飲筒」我怎麼喝這瓶汽水?

 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公仔」和五包「公仔麵」。

 「電掣」在哪兒?

再看看動詞,差別也相當大:

 客人來了,快「斟茶」。

 明天我們到大埔去「踩單車」。

 媽媽說:「我要『去街』,你留在家裏看門吧。」

 你的名字是誰給你「改」的?

 每個人睡覺都會「發夢」。

名詞部分的答案依次是:手肘、腳跟、零錢、吸管、娃娃、方便麵、開關。動詞部分的答案依次是:倒茶、騎自行車、上街、取(改名是改換另外一個名字)、做夢(不是造,不管好夢惡夢,我們都沒有能力製造)。

有些詞語廣州話和普通話都有,可是解釋風馬牛不相及,這類詞語最容易引起誤會。

 北方人對廣州人說:「我帶你去『打靶』。」

分析 廣州人以為北方人要槍斃他,其實不過是練習射擊罷了。

 廣州人說:「林太太,你的『手勢』真好!」

分析 廣州人稱讚林太太的手藝好,如果林太太是北方人的話,她會奇怪為甚麼忽然談到她雙手的姿勢。

 北方人說:「他好大的『口氣』!」

分析 北方人是說這個人自大,廣州人卻會誤會這個人三天沒有刷牙,要不然就是腸胃出了毛病,不然怎麼會有口臭?

 廣州人對北京朋友說:「我帶你去看『戲』。」

分析 廣州人準備帶朋友去看電影,可是北京朋友卻滿以為可以見識一下廣東粵劇,因為北方人心目中的「戲」是在舞台上演出的京戲或地方戲。

 林太太對北京朋友說:「『奶奶』和『阿姨』『打麻雀』去了。」

分析 林太太是香港人,她說的「奶奶」是丈夫的母親,「阿姨」是母親的妹妹。這兩個詞在普通話裏的解釋完全不同:「奶奶」是祖母;「阿姨」是對母親年歲差不多的婦女的稱呼,和自己沒有親屬關係。你可以想像到北京朋友怎麼想:林太太的祖母和那位阿姨真是老當益壯,不在家裏打麻將,竟然跑到樹林裏打麻雀去了!

廣州話和普通話的詞匯差別那麼大,我們寫文章的時候當然要小心,非不得已不要用方言詞。甚麼時候可以用方言詞呢?當我們談到一些香港獨有的事物,如「公屋」、「居屋」、「單車徑」之類,找不到對應的普通話詞語時,就可以用方言詞。不過我們也不必過分敏感,把一些廣州話和普通話共有的詞語改得非驢非馬。下面一句是常常被人當作病句修改的:

 「雖然已經晚上十一點半了,我一接到消息就打電話給他。」

分析 「十一點半」會被改為「十一時三十分」,「就」會被改為「便」,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談到時間,普通話和廣州話都說「幾點鐘了」、「九點鐘了」,無須把「點」字改為「時」字。至於「便」字,在這個句子裏的用法相當於「就」。只不過「便」字是近代漢語,「五四」時代的作家常用,現在已經成為書面語;「就」字是現代漢語,我們現在寫文章,還是用「就」字比較合適。

練習三

找出下列句子裏的廣州方言詞語,用普通話詞語替換。

1.間中我們會到公園去散步、影相。

2.我不過是開玩笑,誰不知激怒了她。

3.看見弟弟笑嘻嘻地從學校走出來,不其然使我想起小學時候的快樂時光。

4.我不喜歡這些家俬,一個櫃桶都沒有。

5.這個就是最新式的電飯煲嗎?插蘇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