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秋,王汉民同学到南京大学来攻读博士学位,我是他的导师。那一届我招了三个博士生:朱万曙、丁和根和王汉民。他们1999年夏毕业,到今年正好二十年。二十年中,王汉民出版了《八仙与中国文化》《道教神仙戏曲研究》《清代戏曲史编年》《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明清福建文人戏曲研究》等著作,对戏曲文学、戏曲民俗、戏曲传播及区域戏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2018年,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可喜可贺。现在我拿到他的《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书稿,很为之高兴。

乾隆朝是清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乾隆六次南巡对文人戏曲创作、戏曲演出影响巨大,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戏曲关注不够。周妙中的《清代戏曲史》较为全面,也只提到24位剧作家,而《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一书深入发掘出162位剧作家,是目前学术界对乾隆朝戏曲关注最为全面的著作。全书分文人戏曲研究与作家作品考证两部分。第一部分有关文人戏曲研究共十三章,分析了乾隆朝文人戏曲的文化生态、戏曲家的身份年龄、剧作题材、剧作人物、叙事艺术、舞台艺术等内容,观照全面,颇多创见新见。从戏曲家身份、年龄来分析与戏曲创作的关系,这是之前研究者较少涉及的。此书通过详细的考证统计,认为乾隆戏曲家百分之七十八进入封建科举序列,百分之四十六进入封建官场序列,戏曲家地位之高是之前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进而认为戏曲家的地位影响到他们的创作题材与创作风格。又通过戏曲作品创作年龄段的分析,认为不同年龄段的戏曲作品有着较为明显的年龄特点。此书还通过对存剧的分析研读,认为乾隆朝戏曲家继承了戏曲传统,在征实尚史、抒情写心上有所突破;认为乾隆朝文人戏曲以三十二出为通例,以温柔敦厚为宗旨,忠奸斗争题材剧颇为少见。对文人戏曲舞台艺术的研究,也是之前研究者所未关注的。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认为乾隆朝文人戏曲都有舞台期待,他们在舞美设计、舞台调度、戏中戏的安排、戏曲舞蹈的设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舞台理念,他们的作品既可案头阅读,也可搬上舞台演出。诸如此类的研究,颇多开拓性,令人耳目一新。第二部分是戏曲作家作品考证。此书考证认为乾隆朝文人剧作家有162位以上,创作了近400部剧作。作者把162位剧作家分为有剧本存世、无剧本存世两类,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剧作本事、版本情况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述。此书发掘出许多剧作家的生平资料,如郑兆龙、谢庭、张新梅、许燕珍、程景傅、王金英、丁秉仁等。还纠正了前人研究的不少错误,如《灵台记》的作者黄金台,邓长风认为是浙江平湖人,此书通过考证认为是江西临川人。又如汪柱,邓长风的《汪柱的里籍及居地之再探索》文进行了详细的考证,颇为学界所认同。而此书认真辨析,纠正邓文中的差错。学术界一般认为吴震生《玉勾十三种》主要创作于乾隆年间,此书据程琼康熙六十一年《地行仙》序中已明确提及吴震生剧作十三种,因而认为吴震生剧作创作于康熙六十一年前,纠正了学术界相沿已久的误识。总之,此书有理论探讨,也有史料考证,是清代戏曲研究的重要著作。

1999年5月30日晚,朱万曙、丁和根、王汉民他们离校前夕,我带他们到鼓楼茶社喝茶聊天,希望他们毕业后开心生活,快乐工作。那天正好是农历月半之后一日,月色很好,聊得很晚。现在回想,如在目前,而时光已过去二十年了。

2019年金秋时节叙写于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