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透视未来商业世界的主宰——什么是产业赋能平台

第一节 应运而生的产业赋能平台

不断涌现或进化的产业赋能平台

链家和58同城的进化在中国当前的商业演变历程中并不是孤例,一系列重塑产业生态和赋能产业参与者的新兴物种正在不断涌现,全方位地覆盖我们日常熟悉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1. 阿里新零售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定义,新零售是指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

与据守单一零售环节和单一零售业态的传统零售相比,新零售更加强调从消费需求出发的多环节和多业态的融合创新,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方便好玩”的全方位、全流程、极致化的消费体验。

客户数据是新零售模式运行的核心,因此阿里巴巴计划将多年来积淀的交易数据和投资建设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开放,通过与产业的融通和互动实现向传统企业的全面赋能。

一方面,阿里巴巴与海澜之家、太平鸟、顾家、浩沙等各个传统产业的领军品牌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产业数据的提取和深度挖掘帮助这些品牌提升产品开发精准度、进行精准营销和改善门店体验,并实现全流程的经营效率优化。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开始全面加速在实体零售产业的布局,打造各个传统业态面向新零售的转型样本。目前,阿里巴巴在线下已经形成盒马鲜生、银泰商业、零售通、零售+ 4块业务,覆盖实体零售领域的4个主要细分业态——超市、百货、便利店和专业连锁。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通过750亿元的股权投资,将新零售试验扩展到苏宁、百联、三江、日日顺、新华都、大润发、居然之家等一系列的传统实体零售企业。

如今,阿里巴巴正在新零售的旗帜下掀起一股中国零售业模式革新的浪潮。拿CEO张勇的话来说,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事业是要推动“中国商业零售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系统性升级”。

2. 永辉新生鲜

在实体零售萎靡的背景下,永辉超市却逆流而上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传统零售企业之一。2017年,永辉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45%。自上市以来,永辉继续保持着每年40家左右的开店速度,并极少关店。

永辉崛起的秘诀在于以生鲜产业经营能力为内核的平台化,事实上,永辉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家超市,而是在致力于打造“大生鲜食品全产业链共享经济生态圈”。

生鲜零售经营能力是永辉过去发家的起点,也是未来平台化的内核。从丰富、精准的生鲜食材数据积累和完善的源头采购体系,到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规模化、专业化食品精选加工体系,再到贯穿生鲜供应全流程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和前端规模化、精细化的生鲜零售门店经营体系,永辉已经在生鲜经营全产业链上构筑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专业化能力。

在能力专业化的基础上,永辉实现了能力的内外部开放。首先,永辉将产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化,将其改造成融合共享的基础业务平台和基础职能平台。其次,永辉通过用商行取代事业部、用合伙人取代管理层级、用利润分享机制取代传统考核激励等一系列的组织再造,实现了公司内部的平台化,让公司的一线员工有机会嫁接公司的平台资源实现内部创业。再次,永辉着力打造彩食鲜平台,为中高端餐饮企业、企事业机关单位及大专院校食堂、连锁酒店及便利店、永辉旗下各业态门店、永辉自有电商及其他生鲜电商平台实现专业化的生鲜供应链赋能。

永辉目前已经形成云超(永辉各业态门店)、云创(孵化新业务,如超级物种)、云商(彩食鲜)、云金(围绕云超、云创、云商生态圈提供金融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共治理”模式日渐成形。

3. 阿里未来酒店

“不久的未来,从入住开始,消费者不需要到前台,只需要到机器面前刷脸,就可以在机器上选房,在机器上拿到智能门锁的指令,用手机就能开门。当他走的时候,不需要等待打发票,因为发票已经打印好了放在前台。”这段话描述的是阿里的未来酒店。

2016年8月10日,阿里旅行、首旅酒店集团、石基信息三方合资成立的“浙江未来酒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揭牌。

阿里旅行副总裁、未来酒店CEO蔡永元表示:未来酒店就是要基于阿里大数据、芝麻信用体系和诸如在线VR选房、人脸识别、智能门锁、智能家居等一系列的新科技,创造“年轻人向往的住宿体验”。

阿里旅行在初期已经实现了对如家、华住等酒店集团的接入,但未来将进一步着重对于中小酒店、单体酒店的开放赋能。为了帮助后者在个性化的同时享有规模化的优势,阿里旅行推出了两大利器:智慧酒店云和众筹未来计划。

智慧酒店云是基于云端的酒店管理系统,它将阿里旗下的阿里旅行、阿里云、石基信息、支付宝、芝麻信用以及酒店数据商SnapShot的大数据与服务整合成为一个行业性的开放云,供酒店各取所需,主要模块包括消费者信用体系、行情预测、支付结算、酒店营销、收益管理等。

众筹未来计划则为那些缺少资本的单体酒店提供系统升级改造的能力,以会员共享、数据开放和交易结算一体化为基础功能,单体酒店可以在众筹未来计划内众筹到资本、设备、技术、运营、智力等一切酒店运营之所需。

阿里未来酒店事业的推出,表明阿里旅行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线上渠道平台,而是一个连接阿里生态和行业生态的赋能平台。在用户端重塑住宿体验,在行业端重塑行业生态,将让阿里旅行在未来建立一个开放化的酒店生态战略高地。

4. 滴滴洪流联盟与智能出行

2018年4月,中国出行的巨头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洪流联盟”。洪流联盟将以开放和赋能为核心,广泛与汽车全产业链合作,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推进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发展,协力建设面向未来出行用户与车主的服务平台。

开放和赋能是洪流联盟的核心价值理念,除了将流量、大数据、产品运营能力和渠道网络等资源向联盟伙伴开放合作外,滴滴也提出了汽车租赁与运营、分时租赁、汽车售后市场等面向用户需求的合作解决方案。目前滴滴已成功构建了一站式出行平台和围绕车主的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

滴滴与联盟成员还将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充换电设施建设方案等领域展开合作。滴滴旗下的“小桔充电”可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标准化的即时充电服务。未来,滴滴与联盟成员共建的智能化和数据化充电服务,将促进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进一步助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落地。

滴滴的董事长程维表示,交通和汽车产业正在迎来近百年来的一次重要变革,出行正在快速地线上化、智能化、共享化,而用户出行习惯的改变也在影响上游汽车的设计、生产、运营,汽车的所有权和用户的使用方式,汽车和出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程维坦言,开放赋能是洪流联盟的核心价值观。在整个开放平台的建设里,滴滴希望能够把核心能力开放出来,帮助大家在新增的蓝海市场里布局,携手走向全球。

5. 开放的衣全球

作为一家以服装设计和供应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柏堡龙2016年推出衣全球平台,希望整合全球时尚产业资源打造“时尚产业的滴滴”。

为了在商品、推广、销售等多方面实现向买手店、中小品牌、批发市场的全面赋能,衣全球在一系列专业能力上进行了大力投资,主要包括:

设计师云创平台。包括设计师学院、数码打样车间等,为全球时尚设计师提供创意落地与变现的便利。

时尚产业供应链管理平台。包括柏堡龙的自有工厂及外部广泛整合的各类专业化工厂,保障生态中所有商品的规模化和及时化供应。

新批售平台。包括精品买手展会、位于上海和深圳等区域中心城市的线下体验中心,为中小品牌、买手店提供和商品端交流与交易的界面。

营销平台。投资网红营销机构等,为生态各参与方的营销推广提供专业化的支持。

区别于作为线上纯服饰交易平台的淘宝服饰类目,衣全球通过围绕产业需求投资一系列的产业基础设施,打造出一套融合平台开放和产业深耕的商业模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衣全球吸引全球数千名优秀设计师和国内数千家买手店和中小品牌参与平台,以传统企业无法比拟的成长速度成为国内服装行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产业赋能平台产生的商业驱动力

1. 需求压力:极致专业、深度个性和高速迭代的客户需求呼唤新的平台物种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全面进步,永不断网的地球村逐渐形成,信息的全面对称使得几乎所有产业的客户日益专业化、苛刻化,需求不断变迁与升级。极致满足客户成为传统的管道型产业巨头和数字化革命第一阶段涌现的交易平台巨头都难以企及的目标。

从消费品产业和零售服务业来看,随着年轻化的、成长于数字化时代的“千禧一代”成为市场中的主流消费者,他们与生俱来的对于个性的追求和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信息收集能力让市场上的另一方不再是过去极易被品牌或大众媒体等权威引导的盲从消费者,而是一个个极富个性主张、极具专业鉴别能力的精明购物专家。

他们基于每一个独立的自我视角,对产品的品质、功能、设计、性价比等理性价值提出全方位的苛刻要求,并且在挑选、体验、购买、取货、支付、服务等消费全流程的便利性和人性化上要求良好的个性体验。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商品多样性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因为商家只有提供足够丰富的选择才能满足他们随时随地在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他们还是一群极其善变的消费者,勇于尝新和喜新厌旧是他们的消费常态。企业只有不断切换和升级对于产品功能和时尚潮流的认知,才能避免成为被时代抛弃的落伍者。

从工业品企业来看,其下游的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地深度个性化与动态升级,客户越来越渴求专业、一站式、高性价比、无缝衔接与即时响应的客制化解决方案,并且期望其上游供应商能够深度嵌入其应对动荡商业世界的生态网络之中。

客户需求的高度个性化和苛刻化不仅使得传统企业提供的各种规模化产品沦落为中庸之物而鲜有人问津,还使得数字化双边交易平台因为缺乏产业链的即时响应能力而无法面对高度个人细分和定制化的市场需求。一种全新的不仅连接供需双方,还要让整个产业链数字化和即时互联化的新兴物种呼之欲出。

2. 技术动力:全息化的万物互联技术和深度人工智能推动一种即时链接所有人、物、设备的深度数字化平台诞生

第一次数字化革命推动了各种以提供信息和撮合交易为目标的线上双边交易平台的形成。随着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和交易手段的数字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局限于有限的地域和有限的人群,通过永不落幕的全球化电子市场,一部分在信息不对称时代从事“倒买倒卖”的中间交易商逐渐消失,交易手段的数字化和丰富的产品信息、交易记录与评价使得交易端的信息对称成为可能,买方和卖方通过线上技术实现了即时的深度互联。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过去分布于线下和处于产业链上端的各种实体产业链设施都开始了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伴着整个产业创造环节的上网和即时互联,一种深度连接产业所有专业环节,实现深度客户价值创造的新兴平台物种将日渐展露其进化后的巍然气象,形成对传统产业巨头和竞争力单薄的双边交易平台的巨大威慑。

3. 商业引力:日益觉醒的商业创新力量期盼摆脱传统模式对创新与创意的钳制扼杀

随着创意经济的全面到来,一方面客户越来越需要针对其个性、具有创造力的产品和服务来提升其需求满足水平,另一方面产业中日渐活跃的创新力量更加急迫地期待摆脱传统规模化竞争模式对各种非主流、原创性创意力量的漠视和扼杀。一种致力于让一千个读者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商业世界充满个人色彩的产业变革力量,正借助智能化设备和各种数字化技术,推动整个商业世界的重构。这些全新的变革者将借助大量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和各种专业化资源,令产业中的创造者解放其全部创造力,并在高度离散的极致化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知音和伯乐。

产业赋能平台的定义与内涵

数字化的全面深化和普及推进了产业的深度变革,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赛跑正在众多传统领袖和新时代的破坏者之间展开,他们的终点将是成为推动产业重构、实现全新的消费者福祉的一种新型物种——产业赋能平台。

产业赋能平台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界面设计和基础设施投入,赋能于客户需求场景中的价值创造者,并将其与客户互动链接的新型平台模式。

区别于传统管道型价值链模式和纯粹的线上交易平台模式,产业赋能平台模式具有一系列独有的特征和内涵。

1. 客户至上

产业赋能平台是真正实现了客户导向的商业模式。

由于模式的垂直性和封闭性,采用管道型价值链模式的传统企业遵循的更多是从自我出发的生存逻辑,在不同的时代分别表现为制造为王、渠道为王、品牌为王、交易为王等,也即制造商、渠道商、品牌商和零售商或服务商在不同的竞争阶段分别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设计成为商业的主导者。

线上交易平台的出现彻底确定了交易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为海量丰富的供给端和多样个性的需求端在精准匹配的基础上提供了随时随地随性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但由于对供给端的改造极其有限,线上交易平台并没有办法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帮助供给端创造出适其所需的产品。

产业赋能平台通过一系列的界面设计和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能使客户与固有商品链接,实现匹配层面的客户导向,更能将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深度反馈和融合到供给侧的价值创造中,实现新价值创造层面的客户导向。如果说线上交易平台使得客户在交易选择层面享有了“用脚投票”的特权,那么产业赋能平台将客户在包含制造和交易的全产业链中最终加冕为王。

2. 智能化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产业赋能平台模式是数字化技术集大成的商业模式。

产业平台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智能识别、物联网、AR(增强现实)/VR等技术在客户端的广泛应用,能够全息化地收集客户数据和为客户创造极致化的消费体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则支撑着产业平台与平台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即时共享,为平台和各参与方的决策提供智能支持,帮助它们提高决策的精准度和实现快速应变。

相比垂直价值链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有限收集、分析、分享和应用,产业赋能平台模式更加注重数据的全息化、计算的深度化、分享的即时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相比于线上交易平台模式,产业赋能平台模式在全息化数据收集和挖掘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分享和应用渗透到供给端,从而搭建起一套从客户端出发的、数字信息流贯穿价值链始终的智能商业体系。

3. 开放性

与线上交易平台类似,产业赋能平台模式通过开放边界、引入多种类型的参与方来实现平台的不断迭代。

但不同的是,产业赋能平台不仅强调供给端的开放,同样在产业基础设施端也注重外部力量的引入。无论在产业经营的哪一个环节,基础设施端的开放都能帮助平台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资源整合的方式嫁接平台原先不具备的补充性的产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平台既有能力的动态化升级。

即使在供给端,产业赋能平台也不仅为开放合作的参与方提供交易平台,而且还为它们提供产业能力的深度赋能,从而在赋予供给侧更高创造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供给端参与方对产业赋能平台的依附性。

4. 产业能力的深度专业化和集成化

产业赋能平台兼具线上交易平台的开放性和传统价值链模式的产业经营能力,同时实现了产业能力的深度专业化和集成化。

与线上交易平台相比,产业赋能平台深度渗透到产业中,更加注重对供给端的改造。同时,由于具备更加全面的经营视角和更加雄厚的投入实力,产业赋能平台比垂直价值链模式更有条件在一些基础性的产业能力上进行持续投入和饱和攻击,从而在那些决定产业未来的重大能力上形成长期积淀。

为了实现对供给端的赋能,产业赋能平台需要将产业能力标准化和模块化,进而转变为产业经营的基础设施,供参与方随需调用。参与方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在每一个价值链环节上进行全面布局,而是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便可以嫁接和调取平台的专业能力,共同完成价值创造和变现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