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治理

【环境综合治理概况】2018年,唐山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唐山建设摆在全市10项重点工作之首。成立生态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浩和市长丁绣峰任双组长,制发《建设生态唐山实现绿色发展工作方案》和《唐山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大气治理60项具体任务,形成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总作战图。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每月召开生态唐山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开展情况一月一调度、一月一会诊、一月一通报、一月一部署,推进企业深度治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防治机动车污染,管控扬尘污染和应急减排,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制发《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细化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责任分工,夯实监管职责和责任边界;制发《建设生态唐山实现绿色发展考核奖惩办法》及14个配套考核细则,每月进行考核奖惩;建立“双罚”机制,市级在处罚违法违规企业同时,等量扣减相关县(市、区)财政资金,倒逼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

【污染围城问题破解】2018年,唐山市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推进城市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建成区内铸造企业2家搬迁入园。市核心区50家印刷企业中,35家搬迁取缔或停业改造,15家企业改用环保性油墨或水洗液,铁艺加工行业全部取缔喷漆工序。唐钢(包括本部、不锈钢和唐银公司)、大唐热电等城市周边工业企业搬迁年内实施,国丰钢铁南区平稳安全关停。研究制定《唐山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停市中心区陶瓷企业177家。在重污染天气全面启动应急响应,按照“一业一策”“一厂一策”实施清单化管理。成立“散乱污”企业出清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孙文仲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方案编制、综合协调、现场督导等工作。全市排查上报“散乱污”企业3535家,按照“先停后治、分类施治”原则,对“散乱污”企业一律实施停产。对关停取缔类企业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关停取缔到位,做到“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防止死灰复燃。对整治改造类企业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验收标准,督促企业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逾期未完成一律关停取缔。对整合搬迁类企业,科学制定整合搬迁方案开展搬迁,逾期未完成一律关停取缔。年内关停取缔2686家,整治改造819家,整合搬迁30家,综合完成率100%。

唐山市公安、交通运输、环保部门共同组成5个执法组开展机动车污染整治行动。

海健 摄

【重点行业治理】2018年,唐山市加大重点行业治理力度。钢铁行业完成121台烧结机(球团)烟气脱硝脱白治理,改造90座转炉一次烟气点火装置,完成120台烧结机机头和113台转炉烟气一氧化碳在线监测安装,完成76台加热炉煤气换向吹扫改造和136座高炉煤气均压治理。焦化行业完成19家企业烟气脱硫脱硝脱白治理。生态环境部在唐山市建立钢铁行业环境执法培训基地,河北省超低排放(深度治理)培训班在唐山举行,推广唐山市重点行业和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经验做法。玻璃行业13家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治理。陶瓷铸造行业全部完成煤改电、煤改气,陶瓷行业完成脱硝治理。涉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行业完成20家重点企业、843家一般企业深度治理任务,安装在线监测设施26套、超标报警传感装置405套。汽修行业安装废气收集处理设施897家,拆除或取缔576家,封存停用274家。完成83家企业恶臭气体治理,21家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

【重点区域治理】2018年,唐山市突出市中心区治理,取缔废品收购站186家、养殖场(户)81家,搬迁取缔二类以下涉挥发性有机化学物汽修企业119家、印刷企业35家,全部取缔铁艺加工行业喷漆工序,全部取缔露天市场燃煤灶具,油炸作业全部进店经营,3177家餐饮饭店逐一建档实行动态管理,清理各类建筑垃圾19处,取缔冥纸售卖点685处,劝导不文明祭扫968处,完成71家加油站油气三次回收升级改造。以开平区、丰润区为突破口,清理整治城市低效空间,开展环境深度治理攻坚行动,清理违法违规建筑及无名院场4498处,取缔散料堆场及黑加油点186处,清理及整治畜禽养殖场户212户,清理垃圾81.4万立方米,腾出土地1023公顷。其中,开平区以陶瓷公司国控点周边11.5平方千米为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对全区845家企业及各类场院实施拆墙(门)透院,整改、净化提升企业及场院829家,拆除围墙11.2万延长米,拆除违法建筑22.9万平方米,清运物料及垃圾49.7万立方米,购进并覆盖绿化土28.5万平方米,实施高标准苫盖27.1万余平方米,硬化路面2.4万平方米。丰润区摸排散乱污企业、违规建设场院、散料堆场及其他乱搭乱建、违规违法建筑等4700多个,年内拆除4515个,拆除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腾空土地691公顷。路南区举行22次集中拆除行动,拆除违法建筑1108处面积37.1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00多公顷。

【环卫作业新模式构建】2018年,唐山市推出“洗扫冲洒”环卫作业新模式,每天出动多功能洗扫车70台次,对唐山市38条主次干道进行“洗扫冲洒”作业,作业面积1700万平方米,道路机械化湿扫率81.1%,清扫保洁18小时以上,城市环卫工作效率提升20%,改变“机械化清扫+人工保洁+洒水降尘”传统作业模式。“洗扫冲洒”保证市区快车道每平方米尘土不超过5克质量标准,全市投入多功能洗扫车25辆、洒水车22辆、洗地车9辆、小型便道冲洗车30辆,结合不同季节,区分不同路段和时间,对38条城市主次干道路面尘土进行高压冲洗及吸附性清除,防止干扫造成二次扬尘污染,提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质量。

【机动车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是唐山市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之一,2018年,唐山市成立车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公安、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人员组成5个联合执法组,采取昼夜结合、分区划片方式,依法治理超排、超限、超载以及扬尘飘洒和尾气超标排放等车辆污染行为。各督导组督导检查300余次,发现路段管控、源头监管、联合治超站等各类问题279个,12月份开展全天候24小时督导检查。全市查处问题车辆5.4万辆,处罚违法驾驶人3.4万人次,记分17.3万分,罚款9166万元。按照相关规定处罚货运企业、货运车辆及驾驶人664个,处罚货运场站403个,行政拘留101人,刑事拘留27人。

【机动车限行】2018年,唐山市为进一步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缓解道路交通压力,自10月8日至2019年3月31日,工作日7时至20时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不限行。对非营运小(轻、微)型汽车(包括临时车牌和外地车牌)按车牌尾号每天禁行2个号码,禁行号码与北京市保持一致,车牌尾号为英文以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为准。执行任务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和军车,按规定取得常规禁行区域货车通行证的邮政专用车(含特快专递车)、燃油(气)运输车和鲜活产品运输车,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执法任务行政执法车,作业期间保险查勘车、殡仪馆殡葬车、专用清障车、洒水车、扫路车、护栏清洗车、吸污车、垃圾清运车以及悬挂合法号牌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残疾人专用汽车(残疾人驾驶)允许在禁止通行范围内道路行驶。

【河流水污染防治】2018年,唐山市综合整治多条河流流域环境。引滦入津河流治理争取引滦生态补偿金1.78亿元,实施遵化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城区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环潘大库区垃圾收运系统等工程,水质年均浓度值达到二类。还乡河流域治理推进丰润城区污水截留纳网工程,2万吨污水实现截留纳网;完成丰润区污水处理厂总磷维稳工程改造,在出水达到一级A基础上消减排放量;取缔还乡河沿岸2个养殖坑塘、8个养殖场,清理4万立方米垃圾。陡河流域治理实施东郊和北郊污水处理厂水质维稳工程改造,完成石榴河沿岸古冶段和开平段改造,每日2.5万吨污水实现截留纳网;完成陡河支流李各庄河管网建设工程,沿岸1500吨污水实现截留纳网;清理陡河沿线坑塘养殖,共清理坑塘养殖场197处180公顷,解决坑塘养殖污染对陡河水质的影响。

【水质保护】2018年,唐山市多举措保护水质。工业污染防治在造纸、焦化、钢铁及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推进水减排工程,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所有新、扩、改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环保准入要求,新建项目污染物等量或减量替代,增产不增污。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市有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19个,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十三五”以后新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厂12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2.1万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地理界标和警示标识,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整改。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全市21条入海河流全部纳入每月水质常规监测,对入海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和环境监管,全市6个入海排污口,未发现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全市1120家加油站全部改造,31个重点纳污坑塘全部整治并通过验收。

【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唐山市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2轮521家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核实,对23块疑似污染地块建立名单,其中2块完成修复,7块完成招标进入土壤环境调查阶段,1块待搬迁后实施,其余13块再利用开发前完成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整治尾矿,解决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电石渣等固废污染,治理脱硫、脱硝、除尘等产生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排查整治各类固体废物堆存场所,180家尾矿库、尾矿堆场所全部完成整改,其他固体废物堆存场所36家,其中32家整改结束,4家进入整改阶段。建立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和信息化监控平台,全市应安装智能监控单位111家,其中,7家经营单位视频部分及智能地磅全部安装完成,企业端实现与省厅联网,104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中97家安装结束、5家单位联网、2家在装。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2018年,唐山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消除垃圾围村,推进“厕所革命”,治理生活污水,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四好农村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市112个村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4项指标全部达到水考核要求。4次对农村环境积存垃圾进行排查,通过5月份春季集中整治行动、6月份攻坚行动、7月份集中清理行动、8月份“回头看”治理行动、10月份秋冬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再提升大会战,累计清理农村生活积存垃圾712.35万立方米。

【辐射安全管理】2018年,唐山市加大对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监管力度,强化辐射环境管理,全年检查企业800余家次,报废19家企业68枚放射源。钢铁企业安装门禁式辐射自动监测设施68台,投入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卫健委和市委宣传等多个部门130余人开展辐射事故应急综合演习。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排查整治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建成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和信息化监控平台。涉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单位全部完成智能监控安装。

【生态系统修复】2018年,唐山市在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中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项目,7个专项行动按时间节点完成现场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开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违法违规开发建设项目(或建设活动)60个,其中59个完成整改销号。完成并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089.4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7.67%。实施国土(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海盾”“碧海”“护岛”等海洋执法行动,编制《2018年唐山市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增设102个监测站位,对河北乐亭菩提岛诸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升级保护。矿山治理方面省下达4家矿山迹地治理任务,年内全部按时完成。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绿化2.7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1万公顷、封山育林6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