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趣词小百科:不懂最好不要说
- 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升级版)
- 王悦
- 13762字
- 2020-10-14 09:56:11
“沙发”的来历不光彩
如果你还把“沙发”这个词想成是一种家具,那就彻底“OUT”了。因为这个词已经在网络上出现了太久太久,甚至很多人都已经不屑用它了。它主要被用于论坛中一个主题帖的第一个回复,也就是“一楼”,如果有人能够抢先第一个回复,那就是抢到“沙发”了。
说到“沙发”的来历,还真有点儿让人张不开嘴,据说它来源于一个历史悠久的色情论坛。当时,有人在论坛中发了一个图片帖,内容极度暴露夸张,可以用“很黄很暴力”来形容。谁知没发多久就有人来观看了,还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回复,回复的内容为:“好图,爽啊,坐在沙发上××(你懂的)看图!”……后来,很多人觉得这种回复方式很有意思,便开始争相效仿,尤其是那些第一个回复的,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回复。时间久了,第一个回复的人都称自己坐的是“沙发”。这就是“沙发”不光彩的由来。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尽管“沙发”生得“憋屈”,但由于其微妙的表达方式,它很快便得以广泛流传。如今,几乎所有论坛中的网友,都能熟练地运用“沙发”,可见该词汇影响之深远。
知识杂碎
常逛网络论坛的人,对“灌水”这个词也并不陌生,它是指“向论坛中发大量无意义的帖子”。这个词的由来据说与美国前总统里根有关。里根是个网络论坛爱好者,他在任期间很喜欢利用论坛“微服私访”,结交了很多网友。他的网名叫作“add water”。在卸任之后,里根的秘密被一些关系很好的网友泄露。顿时,那些想攀关系或“报仇”的网友统统出动,纷纷给里根留言、发邮件。于是,留言、发邮件如山洪暴发般涌进了这个网站。网站存储空间是有一定容量的,积累东西太多,自然难以承受。可怜的站长不敢贸然删掉这些内容,最终整个网站被搞垮了……最后听说里根对这位站长作出了补偿,但“add water”的威力也这样传开了。后来,“add water”就被直译成“灌水”了。
“吃豆腐”的“咸猪手”
在盛夏来临之际,有人会提醒广大MM提防“咸猪手”。这里的“咸猪手”可不是做熟了的“酱猪蹄”,而是一只只吃女孩“豆腐”的流氓之手。这个词语在粤港地区有非礼女孩子之意。
关于这个词语的来历有许多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看似“有理有据”。据说,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暧昧。据《资治通鉴》记载:“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历史上的安禄山膘肥体壮,而且看起来也算白净,这便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一种动物——猪。据《太平广记》记载:“又尝与之夜宴,禄山醉卧,化为一猪而龙头。左右遂告。帝曰‘渠猪龙,无能为也’,终不杀之。”由此,安禄山有了“龙猪”的别称。
传说杨贵妃与安禄山有一次暧昧过了火,结果杨贵妃的酥胸被安禄山的“猪爪”抓伤。这件事在《隋唐遗史》中也有记载:“唐天宝间,杨贵妃私通安禄山,被爪伤乳。”于是后来人们便将“猪手”看成“性暧昧”和“性骚扰”的代名词。
至于“咸”字,很可能来自于粤语中的“咸湿”一词。在粤语的一些俚语中,“咸湿”有“下流、好色”之意。在“猪手”前加上“咸”字,这“性骚扰”的意思就更加明了了。
知识杂碎
吃豆腐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饮食行为,为什么到后来成了占女孩便宜的意思呢?有人认为,“吃豆腐”的说法与民间“豆腐西施”的戏称有关:豆腐店老板娘因常吃豆腐而细皮嫩肉,而她们为招徕顾客又难免有卖弄风情的举动,于是便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豆腐”便成了占女孩便宜的代名词。
“肮脏”本来不是“脏”
“肮脏的交易”“肮脏的手段”……“肮脏”这个词几乎囊括了一切不洁不净之意。可是在古代,“肮脏”这个词却完全没有不洁净的意思。
先说“肮”字,它原本读作“háng”,其本义是指咽喉。在古代有种死法叫“绝肮”,意思就是割断咽喉而死。再说“脏”,它原本只读作“zàng”(现在仍有这个读音),本义是指身体内部的器官,也就是内脏、五脏。由此可见,这两个字的本义基本上与不洁净没什么关系。
事实上,它们在被组合到一起之后,也曾经是非常“干净”的。当时的“肮脏”读作“háng zàng”,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高亢刚直的样子;二是指身躯肥胖的样子。不管是“高亢刚直”还是“身体肥胖”,恐怕与“不洁净”都相去甚远。
那么,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污染”了呢?有关史料记载,它大约从元明开始才逐渐演变出糟蹋、卑鄙丑恶的意思,在戏曲和话本小说中使用得非常频繁,后来又慢慢演变出了不洁净的意思。
到了清朝,“肮脏”已经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语意。清人李鉴堂所编《俗语考原》一书中说:“肮脏,俗为不洁者为肮脏。”“肮脏”的不洁之意由此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而其最原始的语意则慢慢湮灭,不再为人所知了。
知识杂碎
“这人有毛病吧?”其实,“毛病”一词原本的使用对象并不是人,而是马。古人相马时,要观察其毛长得如何。马身上的毛旋儿有优有劣,位置生得不好便是“毛病”。后来,这个词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以至于凡是有缺点或有妨害的地方,都可称为“毛病”了。
宝盖下有“猪”才叫“家”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儿,想到这个字我们就会感觉温暖、有力量。据《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可见,这“家”至少应该由夫妇两人组成。人们常说的“成家”其实就是指一男一女结合,生活在一起的过程。
有趣的是,有好事者在细细观察“家”字之后,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宝盖头之下加个“豕[shǐ]”字就是家呢?
众所周知,“豕”就是指猪。宝盖头很好理解,它最初的含义就是指一定的空间。后来人类发明了房子,宝盖头就被形象地比喻成屋顶或房屋。这样看来“宝盖头下有个豕”的意思自然就是房子里养了一头猪了。
“房子里养头猪”就是家,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其实,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在远古时代,人们茹毛饮血,后来学会了通过驯养动物来提供食物和帮助劳作,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畜牧业。那么,最早被驯养的动物有哪些呢?据说是“六畜”,也就是猪、牛、马、羊、鸡、狗。
现在想来,“家”这个字可能就来自那个年代。当时人们把猪养在屋里,有了一定的生活来源,这就成为一个“家”了。那时候,人们没什么别的收入,猪便可以算作财富的象征和家的基础。
知识杂碎
《诗经·桃夭》有注曰:“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这很好地区分了人们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家”与“室”。“室”是指夫妻居住的地方。现在问人有没有“家室”,其实就是问“你家里有没有室”,即委婉地问对方有没有老婆。屋内有“猪”为“家”,家中有妻方为“成家”,家中有“男女”方为“安宁”。古人造字还真是用心良苦啊!
“帽子戏法”不是戏法
那些年,我还是一个“伪球迷”,在看一场比赛时发现一个球员进了三个球,于是我炫耀着大喊“帽子戏法、帽子戏法”。这时,同寝室的哥们儿问我:“你知道‘帽子戏法’是怎么来的吗?”我顿时无语……
是啊,“帽子戏法”是怎么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番调查。原来,“帽子戏法”的说法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50—70年代。在1999年版的《牛津英语大辞典(增补版)》中记载,“帽子戏法”的本意是指板球运动员连续得三分而被奖励一顶帽子。
可是,这并没有真正说清楚它的来由。在继续搜索之后,我发现有关“帽子戏法”的由来还有多种说法。我们都知道“戏法”是一个俗名,它的标准名称应该是魔术。有一种说法就认为“帽子戏法”起源于魔术表演。因为魔术师经常会用帽子变出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便有人将板球赛事中一名球员连得三分的超凡表现称为“帽子戏法”。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帽子戏法”源于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这本书中有一位制帽匠能出神入化地用帽子变戏法。英国板球协会遂借用其意,向连续三次得分、将对方三名球员淘汰出局的投手奖励一顶帽子,并称之为“帽子戏法”,以显示其高超的投球技术。
如今,“帽子戏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足球比赛中。在足球比赛中,它是指在一场比赛中一名球员三次射门得分,当然,这可不包括乌龙球或“点球大战”中的进球。
知识杂碎
除了“帽子戏法”外,在足球比赛中还经常用到“梅开二度”,它意指在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员在同一场比赛中进两球。这个词语来自于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二度梅》。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梅良玉的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又被父亲的好友陈日升收留。梅良玉常到花园的梅树边拜祭其父,有一天发现盛开的梅花被风雨吹打得凋谢了。梅良玉有些伤感,祈求让梅花重开,他的诚心感动天地,结果梅花真的再度盛开。家人都觉得这是个吉兆。后来梅良玉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与陈日升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
“黑马”果然是一匹黑马
在体育赛场上,那些赛前并不被看好最终却出人意料地夺得胜利的运动员,通常会被称为“黑马”。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年轻的公爵》中。
在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场极为精彩的赛马比赛:比赛一开始,有两匹夺标呼声最高的马一路领先,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不料就在这时,突然有一匹不为人们注意的黑色马瞬时将那两匹马抛在身后。只见这匹黑马在观众面前疾驰而过,快如闪电般第一个到达终点,最终夺得了胜利。
此后,“黑马”一词便不胫而走,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不过,当时的“黑马”还只限于被用来比喻在赛马场上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夺冠的马匹。
后来,“黑马”开始进入政界。在人们看来,总统竞选的场面与赛马场上的竞争场面颇为相似。1844年,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当时在政界中默默无闻的田纳西州州长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竟出人意料地当选为美国的第十五届总统,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于是,波尔克成了美国政界的第一匹“黑马”。自此以后,“黑马”候选人就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常用术语。
如今,“黑马”这一术语在新闻报道中已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说,凡具有相当潜力或能出人意料地夺得胜利的个人或团体,都会被人们称为“黑马”。
知识杂碎
爵士乐源自黑人音乐中的布鲁斯(蓝调),那么爵士这个词原本有什么意思呢?据说在某个夜晚,在芝加哥的一家俱乐部里,小号演奏者汤姆·布朗的乐队正在演奏一种独特的音乐。此时,一位听得如痴如醉的客人忽然喊了一声“Jass it up”。“Jass up”是当时美国的一个俗语,意思相当于热热闹闹地做、兴奋、做爱,等等。当时,这个俗语十分适合现场的气氛,于是乐队成员自此就把这种音乐称为“Jazz”了。
死了为啥叫“挂了”
听到“挂了”这个词,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比如某科目考试挂了,某件东西挂了,甚至某个人挂了。它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没通过、不顺心、死了、惨了……反正是没好事。
其实“挂了”最早是网络流行语,在网络游戏中十分流行。而说起这个词的起源,则要追溯到古代的绞刑。依据这种刑罚,在处决犯人的时候要把犯人吊(挂)起来。后来有了斩首的刑罚,按说砍掉了脑袋之后,也就不用再“挂”了,但偏偏有那罪大恶极的人,让人觉得就算杀了也不解气,于是也就出现了把犯人的脑袋或身体挂起来示众的做法。
之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挂了”的含义不断扩展,它逐渐成为一种对“死”的引申或对“失败”的戏称,像我们熬了一夜通宵,就可以说“我要挂了”。在计算机机领域也经常出现“程序挂了”“机器挂了”这样的说法,意思是程序或机器无法运行了。
现如今,凡不如意之场合,都可能用得上“挂了”一词,就看你自己如何发挥了。
知识杂碎
在网上“挂着”可并不是死了的意思,它另有一番含义。我们都知道,人们通常把上网的人称作“网虫”,而把互联网比喻成一张“大网”,于是上网的人也就成了“挂在网上的虫子”,而上网的隐含动词就变成了“挂着”,例如人们常说的“挂QQ”,就是这种意思。
诈骗伎俩“放鸽子”
与朋友约好不见不散,朋友却爽约未来,此时我们难免抱怨一句:“这人,竟然‘放我鸽子’!”爽约就说爽约,为什么要说“放鸽子”呢?下面咱们就来“追查”一下“放鸽子”的由来。
在南宋赵令畤的《侯鲭录》中记载:杭州曾有一个名妓叫周韶,她有幸结识了当时的一位大臣。于是周韶不想再做妓女了,便恳请那人帮她“脱籍”。可大臣却指着一只白鹦鹉让周韶做一首诗。周韶也是个有学问的人,当即提笔写道:“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周韶当时有孝在身,身穿白衣,因而把自己比作“雪衣女”。这位大臣十分赞赏周韶的才气,于是最终帮她摆脱了妓女的身份。这件事发生之后,“金笼放鸽”便成了将身边的美女自由放飞的隐语。
可是,周韶毕竟曾是妓女,因而社会上有些人便对“金笼放鸽”这种行为加以联想,将有些人故意利用漂亮女人的色相去勾引他人以骗取钱财的行为称为“放鸽子”。由此可见,这“放鸽子”原本是一种诈骗的伎俩。与之相佐证的是上海话中的“放白鸽”一词,它的原意就是设饵行骗,且大多是指男女勾结,尤其是以色相勾引富人进行诈骗的行为。
知识杂碎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通常都有一个“放鸽子”的仪式,这个仪式其实与宗教信仰有关。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因为厌恶人类而发动洪水毁灭世界,不过有一个叫作诺亚的信徒得到上帝的照顾。上帝让他建造了诺亚方舟,携带全家和各种动物逃脱了灾难。洪水退去后,诺亚派出一只乌鸦去打探消息,可是它却一去不回,于是诺亚不得不又派出鸽子。结果,鸽子嘴里衔着橄榄枝飞了回来,诺亚见此便知道洪水退去了。之后,鸽子和橄榄枝便成了和平的象征。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和平、团结、友谊为宗旨,在开幕式上放飞鸽子正是以鸽子来彰显奥林匹克精神。
“叫板”原为戏曲术语
生活中,人们常把挑衅的行为称为“叫板”,这个词的由来与传统戏曲有关。
《顾误录》中解释说:“板,古拍也。”在古代乐曲中,板和鼓是打拍子常用的乐器。板所打出来的是强拍,鼓打出来的是次强拍或弱拍。由于打拍方式不同,中国传统戏曲中出现了“板式”这种说法。
所谓的“板式”就是指乐曲的节拍和节奏形式,其中包含板眼和下板形式两层含义。“板眼”指的是强拍、次强拍和弱拍相结合的节拍形式,又分为一板一眼(二拍子)、一板三眼(四拍子)等形式;“下板形式”指的是节奏的形式。以戏曲唱腔为例,字随板出的叫“应头板”,后半拍出字的叫“腰板”等。根据节拍节奏的强弱舒缓,又将板式分为“叫板”、“起板”、“转板”、“留板”、“歇板”、“砸板”等。
“叫板”作为戏曲中的术语,指的是演员以一定的唱腔示意司鼓下面的唱段应采用什么节奏的板式。它通常用在戏曲中的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板式中。它的曲调以散板为主。为了能够使表演更加艺术,演员在道白的最后一句上运用“叫板”的方法,或以语气示意,或用动作唱腔示意,让司鼓转奏出下一唱段的板式。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将叫板这种引出下文,挑出新板式的意义引申为挑衅或挑战。
知识杂碎
电影片头和片尾字幕中有“特别出演”和“友情出演”两组名字。那么,什么情况属于“特别出演”,什么情况属于“友情出演”呢?电影中有一种角色,戏份不多但很重要。这类角色要由演技高超的大牌演员来演,但因为不是主角,所以不能说他们是主演。为了对他们表示敬意,就给他安上了一个“特别出演”的名头。而友情出演的人一般演的都是配角,顶多就是在电影里露个面。这些演员多是出于和导演或主演之间的朋友关系参加演出的。
“跳蚤市场”:有跳蚤的市场
第一次听到“跳蚤市场”时,还以为是卖“跳蚤”的市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跳蚤市场”就是一个买卖二手货和冒牌货的地方。可是这二手货市场怎么会跟“跳蚤”扯上关系呢?
有一种说法是,“跳蚤市场”最早源于中世纪晚期的法国。据说,当时在巴黎圣母院旁有一个大型市集,那里专门卖王公贵族淘汰的旧衣服。后来,一场“跳蚤之灾”席卷了这个地方,搞得市集上到处都是跳蚤,旧货商们不得不迁往巴黎北边的圣图。有人在圣图的市集闲逛时,半开玩笑地说这里的旧衣服上可能到处都是跳蚤,于是有人便开始称这里为“跳蚤市场”。圣图现在仍然是巴黎有名的“跳蚤市场”。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19世纪后期,巴黎市长奥斯曼对巴黎基础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更新,拆除了许多旧街道,因此街上的旧货商纷纷“走避”(英文称“flee”,法文称“fuir”),这有点儿像现在城市中摆地摊。于是人们便提出了“跳蚤市场”这个概念,它在英语中就是“Flea...Market”,其中“flea”就是在老鼠身上常见的跳蚤,与“flee”同音。
当然,如果你不相信以上两种说法的话,这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大约在1816年,纽约曼哈顿地区有很多荷裔移民,他们在那里建了一个个谷地市场(“vlie...markt”),而这个荷兰语中的“vlie”的发音和英文中的“flea”相似,于是“谷地市场”就变成了“跳蚤市场”。
当然,不管如何,如今的跳蚤市场已经和跳蚤没什么关系了,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担心会把跳蚤招回家。
知识杂碎
“黑市”一般是指不合法的交易场所,而古代的黑市则是一个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地方。“黑市”一词原意就是在黑夜里开市的市场,有史料为证。清人徐珂在《清俾类钞》中说:“黑市,以其不然灯烛,凭暗中摸索也。”据说清朝时,在很多大城市里,一些不良商人会在晚上或凌晨带真假参半、优劣不一的货品到市场上去买,买方如果有本事就能在黑暗中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可是多数人只能买到假货和劣货。
“靠山”靠的是什么山
“我上面有人!”每当看到《武林外传》中的搞笑人物说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都会会心一笑。而这句“我上面有人”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社会生态——“靠山”。
“靠山”常被用来比喻足以凭借和依靠的人或势力,可它为什么叫作“靠山”而不叫“靠人”“靠势”呢?原来,这“靠山”来源于一个鲜为人知的典故。
话说唐玄宗时期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名叫安禄山。在皇帝面前,他装得十分恭顺,以骗取皇上的好感。没想到这招还挺管用,唐玄宗竟因此十分宠信安禄山,还打算升他做宰相。当时的右相杨国忠得知这个消息后,为了争夺权力便极力劝谏皇上不要重用安禄山。当时的驸马爷张洎,与安禄山的关系一向很好,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听后十分恼火。
后来有一次,张洎与在京任职的诗仙李白聊天时谈到了安禄山。李大诗人直言道:“我看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到时可能会连累你。你万万不可靠山(‘山’即安禄山),还是靠近皇上吧!”张洎觉得李大诗人言之有理,于是开始疏远安禄山。后来,安禄山真的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张洎暗自庆幸:“幸亏我没有靠山啊!”“靠山”一词由此而来。
知识杂碎
看到“靠”这个字,很多人会想到“我靠”一词,它是年轻人常用的一个口头语。看到这个词,人们普遍会联想到一个不雅的粗口,可也有人觉得这个词可能是某个英文单词的音译。例如,美语中有一俚语为“walker”,其含义为“不会吧!”。另外,“cor”在英文里面表示惊讶,意为“啊呀、天哪”,而且其发音与“靠”也相同。
“老丈人”与“老泰山”
在民间,女婿对妻子父亲的称呼有很多种,如“老丈人”“老泰山”“岳父”等。
先说“老丈人”一词。据说在魏晋以前,妻子的父亲被叫作“舅”或“妇翁”,而“老丈人”则是对上了岁数的男子的尊称。大约在唐代,这一称谓开始用来称呼妻父。唐柳宗元在《祭杨凭詹事文》一文中曾写道:“年月,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
再说“老泰山”。将妻父称为“泰山”,古已有之,据说也源自唐代。相传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到泰山封禅。当时的丞相张说被委派为封禅使,而他顺便也把自己的女婿郑镒带了去。因为按照惯例,有幸跟随皇上参加封禅的人,除了丞相之外,都会在之后晋升一级。这郑镒原本是个九品芝麻官,可是张说却利用职权一下子让他连升四级,成了五品官。
一个区区九品芝麻官,一下子升到了五品,这未免也太明显了。在举行宴会的时候,唐玄宗也注意到郑镒穿着五品官服,于是便问他这是怎么回事。郑镒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一位名叫黄旖绰的宫廷艺人讽刺道:“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却也没有加以追究。自此,有人便称妻父为“泰山”。又因泰山为五岳之首,所以也有人称妻父为“岳父”。
由此看来,“泰山”“岳父”的称谓原本来自亲属关系中政治利益的关联,真是有趣之极。
知识杂碎
人们常说“有眼不识泰山”,这里的“泰山”可不是上文所说的“泰山”,而是指一个叫作泰山的人。传说老木匠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做一只木头鸟都能在天上飞三天三夜。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名声在外,招来很多人前来学艺,其中有一个叫泰山的,做起事来笨手笨脚。鲁班见他实在没什么天赋,就直接把他扫地出门了。几年后,鲁班偶尔发现有一家杂货店里的家具做工精良,很受欢迎。鲁班上前一问才知道,做这些家具的人正是当年被他赶走的徒弟泰山,于是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女婿变“金龟”,其实不可悲
在古代,女婿常被称为“金龟婿”,这种说法还真让人觉得有趣之极。好好的一个女婿,为什么偏偏被形容成“龟”呢?
其实在古代,龟被看作一种吉祥之物。我们都知道,明清时代的文武官员的官服上绣有“禽兽”,所以便有了“衣冠禽兽”一词。而“金龟”的来历,其实与唐朝官员的佩饰有关。
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初年,朝廷内外五品以上的官员,须佩戴“鱼符”“鱼袋”。这些小玩意儿看似是一些配饰,但实际上却是用来区分身份贵贱和职务高低的依据。当时的“鱼符”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鱼袋是用来装鱼符的袋子,不同的人所用的鱼袋也有区别,“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后来武则天上台之后,顺便也改了改规矩,将“鱼符”改为“龟符”。之所以这样改,也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武媚娘本姓武,“武姓也,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灵物),龟也”。于是,武则天当朝后改“鱼符”为……“龟符”。
“龟符”的使用与“鱼符”一样,也要依照身份地位而定,通常三品以上官员佩戴“黄金龟”,四品官员佩戴“白银龟”,而五品官员佩戴“青铜龟”。后来,李商隐在诗中采用了“金龟婿”一词,这里的“金龟”可能是指“黄金龟符”,也可能是指装“黄金龟符”的“锦绣袋”。但无论是哪种东西,都与权贵联系在一起。传至后世,“金龟婿”便代指身份高贵或富有的女婿了。
知识杂碎
关于“金龟婿”的来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据说按照有些地方的习俗,女婿第一次进岳父家门的时候,要送给老丈人一个金龟,寓祝老丈人健康长寿。当然,金龟价值不菲,也不是人人都送得起,于是有钱的就送个真金的,没钱的就送个镀金的。人们在夸人家的女婿有钱有地位时,就称他是“金龟婿”。
“法西斯”原本是一种刑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称为“法西斯”,这个词语在我们的思想中似乎一直都代表着邪恶,但它具体是指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知晓。
“法西斯”(fascis或fasces)其实最早来源于古罗马,当时它代表一种刑具。这种刑具是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杖,名叫“笞棒”,其中间还常夹有一柄锋刃向外的斧头。据说,当时的罗马执政官由12名侍卫官保护,每个侍卫官肩上都荷有一束“法西斯”。
“法西斯”是用来处死犯人的一种刑具。如果有人犯了重罪,执政官便大声宣判:“用‘法西斯’将他处以死刑!”侍卫官便会立即从肩上解下“法西斯”,用其中的笞棒狠狠地抽打犯人,直到把对方打得皮开肉绽时,再拉他跪在地上,然后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他的脑袋。
“法西斯”在早期的古罗马被当作王权的标志,也是古代罗马高级长官的一种权力标志。
知识杂碎
德国纳粹党的标记为“卐”,看到它时很多人都会想到佛家的“卍”,但两者显然有很大区别。关于纳粹“卐”的由来,据说与当年奥地利的一个反犹太组织有关。1909年,希特勒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读了当地反动会道门“新圣堂骑士团”发行的一本刊物,对其中的反动观点大为赞赏。这个团体是一个反犹太组织,并以“卐”为标志。
别说你真懂“OK”
现代人都讲究“洋气”,连说话也都喜欢带点儿“洋味儿”,总爱说个“OK”什么的。虽说很多人都会说“OK”,也都知道它的意思,但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来历。
关于“OK”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内战时期。当时最高统帅称“Ober...Kommanpo”,简称就是“OK”。也有很多人说,它是某个德国记者习惯在文章末尾写的核对标记,即“Ohne...Kovretur”(意为“没有错误”)的缩写。还有人觉得,它可能是某个叫作Otto...Kaiser(奥托·恺撒)的人的签名缩写。
在美国的一本词典上有这样一种说法:1840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马丁·范布伦在竞选时用“OK”作为竞选口号。他出生于纽约的老金德胡克(Old...Kinderhoek),用这个地名的缩写作为竞选口号,寓意“竞选成功”。
不过,上面的说法似乎都不太靠谱。比较靠谱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学家的说法,他们认为“OK”是由“all...correct”(完全正确)一词的错误写法(“oll...correct”)而来;另一种说法则认为,“OK”一词出自一个美国记者笔下。据说,早年在《波士顿晨邮报》有一位记者,他在文章付印前习惯写上“OK”一词。一些研究古希腊语的学者据此认为这位记者一定受过希腊古典教育,因为在千百年前,希腊老师在批改学生文章的时候便习惯在末尾写上……“OIA...KALA”或“OK”,意思就是一切都好,这与现在英语中“OK”的意思基本一致。
知识杂碎
关于英语叹词“Oh,yeah!”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清朝时,曾有一位大清学者坐船去美国。那时美国西部还没得到开发,还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有很多印第安土著。一天,学者闲着无聊,便找到一个土著问他:“你们不干活时都干啥呢?”土著比画着说,他们下班之后会去小酒馆喝酒、跳舞,直到天亮。后来土著反问他:“我们这样的娱乐方式,在大清国叫啥呢?”学者告诉他:“我们称它‘熬夜’,A-O-Y-E!”土著听到很高兴,之后再下班时便高呼:“Go Go Go!熬夜!熬夜!”再后来,他们一遇到令人心情激动、舒爽的事,就喊“熬夜”,也就是“Oh,Yeah!”。
少给工资叫“跌份儿”
平时丢了面子、失了身份,人们总会自叹“跌份儿”,有时也会说“丢份儿”。不管怎么说,这“份儿”显然就代表了身份和面子。有人就不明白了,要说把东西分成份儿很好理解,可是把身份和面子看成“份儿”似乎就不那么恰当了。
原来,这里的“份儿”本就是指分成份儿的“份儿”。在旧时的戏曲行业和一些服务行业里,工资发放的规矩是将总收入分成份儿,然后按职位高低进行发放。以当时的戏班为例,通常,班主和头牌拿大份儿,而其他人按照职位类别、人头等条件拿自己的份儿,有的人可以拿到几份儿,但有的人只能拿到半份儿。
时间久了,业界逐渐流行起一种有趣的说法:得到足份儿的“工资”就是“够份儿”;拿不到足份的“工资”就是“不够份儿”。行业之中自然是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存在份儿大份儿小,于是身份地位便可通过所拿份子一目了然。“份儿”就在这时与身份地位和面子产生了联系。
再后来,能够拿到足份“工资”的人,如果“工资”涨了,人们便称之为“拔份儿”;如果“工资”降了,那就成了“跌份儿”。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工资发放制度逐渐被新制度取代,但是人们却把种种关于“份儿”的说法拓展到了生活中,并借助它的引申义来指代身份和面子。
知识杂碎
人们经常把事没办成叫“黄了”,为什么不说“绿了”“黑了”,而偏偏叫“黄了”呢?原来在很早之前,做生意开张时通常要在店外贴喜报,用大红纸写上“开张大吉”四个字。如果生意不好,或者老板要转行停业,门外也会贴关门告示。这时人们觉得再用红纸就不合适了,于是改用黄纸,写上“收市大吉”四个字。就因为这样,人们便把店铺关门或生意失败说成“黄了”。时间久了,“黄了”的这种意思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男女房事称“云雨”
古人对房事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云雨”。乍一听,这种叫法还真是贴切,但其真正的来历却未必如我们所想。
“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播雨”之事。巫山就在现今重庆市的东大门,这里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而且峡中云雨多变,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在这巫山奇景中,“朝云暮雨”占有重要地位,故人们将“巫山云雨”作为一种标志性景观。
“巫山云雨”变成男女缠绵情爱之事的说法,最早见于楚辞《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故事写的是楚襄王与宋玉一起游览云梦台时,宋玉说:“以前的先王,也就是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后来他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自称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于是宠幸了那位巫山之女。她临别之时对楚怀王说,如再想她的话,就来巫山找她,她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此后,“云雨”一词开始应用于各种诗文辞赋中。唐代诗人杜甫写诗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然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久而久之,“云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觉得用“云雨”一词形容男欢女爱之事,既生动形象,又文雅贴切,于是“云雨”便成为了古代小说中描写男女房事的常用词汇。
知识杂碎
避孕套又被称为“安全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叫法呢?据说在1492年,哥伦布手下的水手们从美洲的海地回到西班牙,结果带来了“梅毒”。这种疾病在一年内迅速传播到法国、德国和瑞士,并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针对这种疾病,意大利解剖学教授加布里瓦·法罗皮奥发明出一种用亚麻布制成的避孕套。因为这种避孕套可有效地预防性病,所以被有些人称为“安全套”。
上厕所咋就变成“解手”
上厕所有很多种说法,西方人把上厕所说成是“摘花”,日本男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猎”,而在中国,人们一般说“如厕”“去洗手间”“去方便”,还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说法,叫作“解手”。如厕应该解裤子才对,怎么就变成了“解手”呢?
根据《洪洞县志》记载:古时历次战争之后,都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那时候移民是强制性的。有些人留恋家乡,不肯离开,便想方设法躲避,但终究躲不过官府的追查。在迁移的路上,负责护送移民的官吏担心移民中途逃跑,便用一根长绳拴住每个人的一只手,像串项链一样把他们串起来。
可是,人多事也多,这么多人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烦人的就是去方便。俗话说“人有三急”,有人需要大小便时,便央求护送的差官把绳子解开。开始时,央求的话比较罗嗦:“大人,小的要小便,请解开绳子吧!”后来,由于次数多了,慢慢地,人们说话也简单明快多了,只说“解手”。而负责护送移民的差官听到之后便知道他们的意思,就把他们的手解开,让他们去方便。这就是人们把上厕所称为“解手”的由来。
知识杂碎
俗话说“人有三急”,意思是说碰到某些特殊情况时,谁也没法子不急。可是,这“三急”究竟是哪三急呢?有一种说法认为,“三急”其实是指入洞房、妻子生产和上厕所这三种情况。入洞房很好理解,毕竟“春宵一刻值千金”;妻子生产也往往让丈夫焦急万分。至于上厕所,那就更不用解释,有幅对联说得好: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另外,还有些人干脆把“三急”说成是“尿急、屎急、性急”,话虽粗俗,却也很有道理。
“三脚猫”是一种动物
在江浙一带,人们常用“三脚猫”来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懂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例如,某人技艺不精,偏偏要去修理电器,别人就会说:“你这个‘三脚猫’最好不要乱动,东西修不好,再被电到就惨了。”为什么说“三脚猫”,而不说“三脚狗”“三脚羊”呢?
关于“三脚猫”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在清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还有一样绝技,就是能将货船上的两个铁锚当作兵器(每个锚足有五六十斤重),舞动如飞,当时在上海轰动一时。有意思的是,在艺人走后,很多人上前试提铁锚,但都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对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和“猫”的读音相近,于是时间久了,“三脚锚”就被讹传为“三脚猫”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明人郎瑛《七修类稿》)捕鼠是猫的专职,“三脚猫”的“工作技能”尚可,却“走不成步”,难怪作者接着解释道:“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就这样,“三脚猫”一词成了技艺不精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
知识杂碎
“菜鸟”就是生手,是对某件事情不熟悉操作过程的人的代称,常被用来形容“计算机初学者”。这个词语出自闽南语。刚学会飞的小鸟飞时跌跌撞撞,甚至会掉到地上,闽南语中常管这样的鸟叫“菜鸟仔”。后来,有人把“菜鸟”用到了军队中。军中的学长都会私下戏称自己为“老鸟”,而刚入部队的士兵因为对部队的作息与操练流程不太熟悉,时常会听错口令,所以经常被称为“菜鸟”。
“走后门”出自一出戏
无论做什么事,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走“正门”,而喜欢“走后门”。说白了,“走后门”就是找熟人、托关系。那么,“走后门”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走后门”这个词的由来可追溯到北宋年间。据说宋徽宗刚刚即位,就任命蔡京为宰相。蔡京是个什么人?他是北宋有名的大奸臣,被百姓称为“六贼”之首。“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合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朝中重要的大臣,他们贪赃枉法、横行霸道,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因此,这个蔡京无疑成为民间百姓的讥讽对象。
据说有一次,蔡京参加一个宴会,参加演出的艺人们想借机讽刺他一下,于是就演了这样一出戏:一个大官坐在公堂上,下面有一个和尚。原来,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可是由于他拿的戒牒(戒牒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是哲宗年间的,结果被判还俗。后来,来了一个道士,他遗失了自己的度牒(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请求补发,由于他是哲宗年间出家的,所以被判“复为百姓”。这时,一个差役在下面小声对大官说:“今天国库发下来了一千贯俸禄,都是哲宗年间造的,该如何处置呢?”大官想了想,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在这场戏中,“走后门”既是对蔡京的一种嘲笑,也是对做官者昏庸无能的一种讽刺。此后,“走后门”便成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托关系的意思了。
知识杂碎
人们常说“天长地久”,据说它的由来与“走后门”有关。据说在清乾隆年间,安徽天长县一个姓张的秀才在科举考试中考了第九名,而天长县只取前八名。幸好,张秀才的舅舅与主考官关系不错,于是张秀就靠“走后门”被录取。乾隆看到录取名单时,发现天长县名额超标了,于是就质问主考官。没想到,这个主考官急中生智,说:“张某非录取不可,他是天长县第九名,正是我大清‘天长地久’的预兆啊!”乾隆一听,龙颜大悦。后来,“天长地久”就成了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