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联姻之议,朝堂波澜

武德帝面色一沉,语气冰冷且坚决:“朕意已决,不得放肆。”那威严的目光如利刃般扫向曹志,让曹志心中猛地一凛。曹志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身体微微前倾,眼中泪光闪烁,嘴唇颤抖着似乎还想再争取一下,然而最终在帝王的威严下,他无奈地低下头,缓缓退下,脚步沉重得仿佛拖着千斤重担。回到文官队列中,他仍忍不住偷偷抬眼望向武德帝,眼神中满是哀求与不舍,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高阳公主从小到大的模样,心中悲叹着外孙女儿即将远嫁的命运。

殿内的气氛因这简短的交锋而愈发凝重,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众人皆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阳光透过殿顶琉璃瓦洒下,却仿佛无法穿透这沉重的氛围。这时,武德帝神色稍缓,目光威严地扫视群臣,继续说道:“今我大晋国富民强,周围番邦皆欲与大晋联姻。昨日,南召国王命郡主欧阳娜娜前来联姻,不知哪位爱卿为朕解忧?”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武将们大多眉头紧皱,面露难色,毕竟他们常年征战,对儿女私情并不热衷,且边疆战事吃紧,他们也不愿此时分心。文官们则各有所思,有的心中盘算着这联姻背后的利弊,有的则在考虑自家是否有适龄子弟。

沉默片刻后,左丞相李斯神态自信从容地出列,微微抬头,眼神坚定地看着武德帝,语气沉稳且有条理地说道:“陛下,联姻之事关乎两国邦交,需谨慎对待。南召国虽地处偏远,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与我大晋联姻,可增进两国友好,共同抵御其他势力。只是,选派联姻之人,需德才兼备,方能不辱使命。”

武德帝微微点头,目光在群臣中流转,问道:“丞相所言极是,不知丞相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李斯微微沉吟,说道:“陛下,微臣斗胆举荐礼部侍郎赵宇。赵侍郎饱读诗书,精通各国礼仪,且其性情温和,善于与人交往。南召国与我大晋联姻,旨在增进友好,赵侍郎定能凭借其才学与交际能力,与南召郡主相处融洽,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为大晋赢得良好声誉。”他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着武德帝的表情,试图从帝王的神色中判断自己的提议是否能得到认可。

右丞相萧何听李斯举荐赵宇,心中顿时觉得不妥。待李斯说完,他急忙出列,快步走到大殿中央,向武德帝行礼后,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之议有所不妥。南召国虽有联姻之意,但毕竟地处偏远,其民风彪悍。赵侍郎性格柔弱,恐在与南召郡主相处中处于劣势,难以维护我大晋尊严。且联姻之后,南召郡主若对大晋有所不满,赵侍郎恐无法妥善应对,引发两国争端。”他言辞恳切,表情凝重,双手微微握拳,显示出他对自己观点的坚持以及对局势的担忧。

镇国公高欢听萧何反驳李斯,心中一动,想到自己的儿子高翔。他一直期望儿子能在朝堂上崭露头角,此次联姻正是一个绝佳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出列,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末将之子高翔,自小跟随末将在军中历练,不仅武艺高强,还具备过人的胆识。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毫不畏惧。若能与南召郡主联姻,定能让南召国见识我大晋武将的风采,使其不敢对大晋有丝毫轻视。末将相信,高翔定能胜任此重任。”他说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之情,眼神坚定地看着武德帝,希望能得到帝王的认可。

而此时,王离与谢羽静静地站在一旁,神色平静地听着群臣的争论。王离双手抱胸,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但并未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谢羽则神色淡然,目光在群臣之间流转,嘴角微微上扬,似是觉得这朝堂上的争论颇为有趣。

太子萧战在一旁静静听着群臣争论,心中早已有了想法。他深知,联姻不仅是个人之事,更是涉及两国政治、外交的大事。若贸然决定联姻人选,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他出列后,向武德帝恭敬行礼,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次联姻意义重大,关乎大晋未来。南召郡主远道而来,对我大晋尚不了解。若仓促联姻,可能导致双方缺乏了解,难以建立深厚感情,进而影响两国关系。不如先让南召郡主在京城住下,安排她参观大晋的名胜古迹,领略我大晋的文化底蕴。同时,让我大晋的适龄子弟与她接触,增进彼此了解。如此,既能选出真正合适的联姻之人,又能让南召郡主感受到我大晋的诚意与友好,为两国联姻奠定良好基础。”他说完后,目光平静地看着武德帝,等待着帝王的裁决。

武德帝听后,眼前一亮,点头说道:“太子所言极是。就依太子之见,先让南召郡主在京城住下,待时机成熟,再行联姻之事。众爱卿也可留意身边适龄子弟,举荐给朕。”

群臣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然而,这联姻之议虽暂时落下帷幕,但朝堂上的暗流却并未平息。众人心中都明白,这看似平常的联姻背后,实则隐藏着各方势力的博弈。而这一场关于联姻的风云,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大晋朝堂,必将因这南召郡主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波谲云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