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一、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定义

“后整理”一词来源于纺织工业的印染行业,以印染工序为中心,在染色、印花工序前的加工过程称为前处理(或预处理),这一过程主要是采用化学的方法去除纤维上的各种杂质,为染色和印花等后加工工序作准备。在染色、印花工序后的加工过程称为后整理,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化学的方法改进外观和形态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使用性能、赋予纺织品特殊的功能。

非织造布后整理涵盖了印染加工中前处理(预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全流程。从广义上讲,非织造布后整理是指对非织造布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造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赋予产品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从近几年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来看,非织造布后整理更侧重于功能性整理,如抗静电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亲水整理、拒水整理、防紫外线整理、防电磁波整理等。

二、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

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通过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包括生物的)和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变产品的内在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功能和使用性能,赋予非织造布特殊功能。在非织造布的加工过程中,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提高产品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其中包括使产品具有时尚或适宜的色泽和花形,有一定的柔软、硬挺感和尺寸稳定性。

(2)改善非织造布的内在质量,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纤维性能和结构特性。

(3)赋予非织造布特殊的功能和风格,扩大应用领域,增加花色品种。

(4)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内容

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内容很多,包括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内在质量的物理性整理,如轧光、轧花、磨绒、收缩、打孔、烧毛、机械柔软整理;赋予非织造布特殊功能的化学整理,如拒水拒油整理、亲水整理、抗静电整理、阻燃整理、化学柔软整理、吸尘防尘整理、防紫外线整理、抗菌整理、芳香整理等;有改善非织造布外观的染色、印花、轧光、轧花整理;也有改善非织造布手感的柔软、硬挺整理;改善非织造布表面状态的涂层、烧毛、磨绒整理;还有发挥两种或多种材料综合功能的复合加工。

此外,随着其他领域技术的发展,非织造布后整理方法引入很多高科技的成果。如目前流行的PE/PP双组分纺黏法的亲水整理,用等离子体方法对纤维改性等。而微波技术与超声波技术、红外与远红外整理、紫外线技术、驻极体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被应用到非织造布后整理领域,使非织造布产品更具有功能性。另外,非织造布后整理设备和整理剂的不断更新,也为非织造布后整理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