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平衡理论篇

道德经上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讲的就是平衡,虽然就简单的两个字,但却是自然的一种规律,也是目前我认为最适合人生实践的一套思想系统,为什么我这么推崇这两个字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管我们碰到什么烦恼,大部分都可以用这两个字去解决,最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还是,它既算是一种理论又可以算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方法,那么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说的平衡到底是什么。

俗话说:“上天给我们关了一道门就必定会给我们开启另一扇窗,”一个失明的人往往听觉非常灵敏,而一个失聪的人却可能视野更加开阔;好吃的东西往往都不太健康,而苦口的良药却可以更好的治病;好相处的人可能比较平庸,而有才华的人却可能性格独特;越聪明的人可能身体不太好,而身体好的人很多都头脑简单;一个帅气的人往往比较花心,而不花心的人可能相貌普通;好听的话不一定有用,而有用的话往往是逆耳忠言;经历坎坷更多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长,而一帆风顺的孩子可能一摔倒就很难站起来,生活中这种不完美的平衡无处不在,如果我们习惯用这种平衡的角度去思考就知道世上其实有很多事情根本做不到两全其美,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过多的去强求,心态自然也就会慢慢变好,当然也有很多情况可以往更完美的平衡去追求,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越来越优秀的人。

第二种我要讲的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平衡,比如当我们要求别人会做饭时那么自己也必须要会,当我们要求子女孝顺自己时那么我们首先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当我们要求孩子成绩好时那么我们自己也要成绩好,当我们要求老公是一个好丈夫时那么自己也要是一个好妻子,俗话说:“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恭”很多平衡都是这种相对的,如果我们只是不停的要求别人去做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跟理由去说服别人,生活中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如果我们习惯的用这种相对的平衡的去思考的话,至少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会要求别人要做到,心态自然也会变好,正好也做到了孔子的那句经典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种讲的是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种比较极端的物极必反的平衡,虽然比较少见但有时候却很有用,如果用这种平衡的角度去思考的话,就知道一个人的运气不可能一直好,好到头了就会变差,差到头了就会变好,就像荡秋千一样有高也有低,这就意味着无论目前是高是低,都只是暂时的,也就不会在高处的时候得意,在低处的时候消沉。

最后一种平衡应该算是真正的平衡,都说熬夜是健康的一大杀手,但睡觉太多同样会精神萎靡不振;都说谦虚是一种美德,但谦虚过度就变成了虚伪;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过度严重的甚至会猝死;都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大关键,但自信过头就变成了自负;都说孩子需要关爱,但关爱太多就变成了一种溺爱;都说勤劳可以致富,但没日没夜的工作必定累坏身体;都说身体需要营养,但营养多了照样营养过剩反而更容易生病,生活中这种平衡比比皆是,当我们用这种真正平衡的角度去思考的话,就知道凡事不要过于极端,该追求的应该的是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虽然上面讲了好几种不同的平衡,但其实用起来都差不多,无非是用不同的角度去追求平衡罢了,区别只是看哪种类型的烦恼而已,当然仅仅知道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经过越来越多的实践才能慢慢习惯这种思考方法,下篇开始将详细的介绍怎么在各种烦恼中去主动使用平衡,上一部书讲的平衡主要是寻找人性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平衡,以便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很多烦恼并不是那么容易两全其美的,所以这本书讲的平衡更多时候就是学会选择,主要是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