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

比特币和区块链同为中本聪的作品,世界上第一条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即便到笔者写这本书时,比特币仍然是所有区块链中应用规模最大的。如果理解了区块链,对比特币及整个行业的理解也会更深一层。本书不打算写成技术偏向的书,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浅显地描述比特币及区块链是什么,为了不让讨论过于复杂,本篇只讨论目前比较成熟的公有区块链。

中本聪的白皮书原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个系统其实就是指区块链,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电子账簿系统,兼有存储和运算的功能。这个系统有何特别的地方?和以往的电子财务系统相比,这个系统没有中央服务器,所有人可以自愿加入提供服务或者随时退出,没有责任和义务束缚。并且加入也没有任何门槛,只需启动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并打开一个程序即可,而且对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非常低。我们看到比特币运行了那么久,7×24小时不间断运行了8年,其间从未发生一次全网瘫痪,运营这套系统不是靠IT技术专家的支持,也没有公司或组织对此负责,只是一些熟悉电脑操作的普通用户自发、自愿地参与而已。只有在需要版本更新的情况下,才需要相关专家升级程序代码。

这样的一个人人都可以加入的系统,账簿里面的资料自然是人人都可以看的。其实(公有)区块链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即所有的记录都是在阳光底下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黑客敲诈时经常使用比特币呢?难道不怕被追踪吗?这是因为每个比特币账号都是匿名的,查到每一个比特币地址的账目流水很容易,但将地址对应到现实中具体的某个人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黑客可以通过“混币服务”将自己的交易与其他人的正常交易混淆起来,给侦查带来极大难度,至少到目前为止,被抓到的盗窃、敲诈比特币的黑客寥寥无几。

这听起来和点对点的BT下载很像,但还是有所不同,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区块链独有的“共识机制”。可以想象得出,一个人人都可以加入的系统不可能不产生分歧,更何况比特币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系统,必须防御地球上任何一个试图作恶的人,如果防御失败,账簿就会变得不可靠。区块链防御作恶的方式是给作恶增加成本,当成本远超过了收益,自然没人去作恶的动力了。区块链是从机器的角度去设置门槛的,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挖矿”。目前主流的挖矿方式有两种:POW和POS,前者是比拼算力,其实就是比计算机性能和电力,谁的设备性能好,投入的电力多,谁的可靠度就高;后者是比拼持币量,谁持币量多,谁的可靠度就高。当然区块链也不能给算力或持币量最高的人100%的权力,它是按比例算的,例如在POW中,你的算力占全网的20%,那么20%的记录就以你录入的为准。

然而,没有回报只有付出的活动是难以持久的。区块链的设计者(起始于中本聪)十分聪明地将挖矿变成了一项商业活动,即挖矿可以获得奖励。比特币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完全靠计算机和网络运行,无法提供传统的法币作为“工资”,唯有可能产生自己的代币。但代币如果不值钱也是没用的,让代币值钱最简单的途径就是控制发行总量,总量有限之后,就有了炒作基础,待时机成熟就可以产生价格(比特币诞生的最初一年多是没有价格的)。目前,大众媒体上所说的比特币就是运行在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上的代币。

讲到这里,笔者的观点就是,对于公有区块链,无论如何改进、如何重新开发,“代币系统”都是无法省略的部分,无论是近期颇受青睐的智能合约以太坊还是Lisk,它们都有自己的代币系统。至于瑞波币(Ripple),本质上讲并非区块链,瑞波币的诞生时间甚至早于比特币,它是基于熟人信任的网络系统,和比特币使用的技术大相径庭。

以上简要地描述了公有区块链的原理。现在来看一下在没有代币奖励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区块链系统的运转,也就是由公司、机构运营的私有区块链。

如果一个区块链由公司或者机构维护,确实可以省掉代币奖励,因为机构可以提供人力、设备和电力。同时,因为是集中管理,当有人试图作恶时可以进行仲裁,挖矿环节的确可以省略。但是,如果这家机构停止运营了会发生什么?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其他人接管,这条区块链也将停止运行。虽然不能说私有区块链没有价值,但就其可靠性而言,并不能取代以比特币为首的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