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挖到一个人才

隔着屏幕,邓云都能听得出姚建成有多么疾言厉色,他饿了一天,先是挨了村民们的骂,又被赶了出来,风尘仆仆地跑去乡间的招待所落脚,这会儿又要挨姚建成的骂,心中格外的委屈。

但是再怎么委屈,他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邓云咬着后槽牙,感觉牙根都在发酸,总算他机灵,赶在姚建成失去耐心之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董事长,我知道错了,对不起。”

姚建成的语气仍旧很愤怒,还带着些失望,“我以为你是个做事仔细小心的,结果你倒好,事前准备功课没做到位,差点酿成大祸,还好这个村子的村民是有法律意识的、对曼筠也算爱戴,不然的话,万一村民们暴怒,伤了她,你有多少个脑袋也不够赔!”

“是,是我考虑不周。”邓云一再道歉,尽管他回想起村民们把姚曼筠和许天敬若神明的态度就觉得此刻姚建成多余的担心简直可笑至极,但是他不敢说什么。

不过,最后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却是姚建成接下来的这句话。

“我本以为你毕业之后跟着我到现在,能力也算出众,可以让我对你放心地委以重任,但是,现在看来,你还是太急功近利了。要你当负责人,我看,还需要一阵子。”姚建成对邓云有些失望,觉得自己的栽培有些浪费了精力。

邓云毕业实习就在姚氏集团,一开始做的是事务助理。那天姚建成看到他犯了错在挨部门主管的训斥,不知怎么的,大概是依稀看到了曾经在张鸿浩手下做事时候的自己,一时心软,姚建成让邓云跟着自己,当了司机。虽然是从基层做起,但其实是有心提携他的。

邓云做了几年的司机,靠着嘴甜会来事,因此哄得姚建成非常重用他,加上邓云擅长纸上谈兵,偶尔也有一些奇思妙想,让姚建成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

现在算算时间差不多,原本想给邓云一个历练的机会,哪知道才到了石羊村,一份企划报告就试出了高低。

表格做得漂亮、数据分析得很像回事,可是,连基本的民意调查都忽略了,看错了人,这种错把萝卜当人参的挫败感,让姚建成非常失望。

挂了电话,他看着电脑屏幕,对那份虚有其表的报告、写报告的邓云、和自己这几年有意无意的栽培所付出的经历,一阵阵的窝火。

姚建成忽然觉得自己很失败,打拼了半辈子,居然连一个人都看不准。

唯一疼爱的女儿还不在身边。

书房里飘着烟草和雪茄的气味。

深夜的庆城,空气是寂寞的,即便姚建成贵为一个上市集团的董事长,也无法例外。

“算了,洗个澡,睡觉吧。”

姚建成起身,正要关电脑,但好巧不巧就在此时,他收到一封邮件提示。

邮件是姚曼筠发来的。

“女儿爱心提示:爸爸要注意身体”的字样瞬间让姚建成心情好了许多,他知道姚曼筠这次恨透了自己和吴敏芝不顾她个人意愿强行把她和周宏远拴在一起,还办了个订婚宴。

虽然他也生气女儿不说一声就偷偷跑回石羊村去,但是究竟是心肝宝贝,俗话说的好,父女之间没有隔夜仇,对女儿的思念担忧还是占了上风,此刻看到这封邮件,姚建成更是没有了一点脾气。

点开,姚曼筠的邮件里鲜少地表达了一些思念之情和劝慰之情。又说道自己已经和许天互定终身,只差回庆城就打算去登记结婚。

姚建成读着邮件,老父亲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

不过,最后他注意到,姚曼筠的邮件里,有一个附件,是一份企划书。

出于商人的习惯和对女儿思路的好奇,他点开来看了一眼。

几乎是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姚建成就觉得眼前一亮——这个企划书实在是剑走偏锋,出其不意。

针对石羊村的开发案,当年就有了数不胜数的企划,包括邓云的企划在内,几乎都是要斥资,花重金去改善山路难行的问题。

但这样一来,涉及到的问题就很多:

首先,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巨大,因为石羊村的地势限制,无论上下山,都会非常艰难,如果要修整山路,起码需要三五年,而且还需要少说数千万的资金。

其次,改造势必会有噪音、污染等问题,除了石羊村的村民之外,山脚下的川羊村等其他村子都会受到影响,如果说为了一百来户人家的石羊村,伤害了其他村子村民的利益,那也是同样令人惋惜的。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的一点,大部分的改造计划多少都会破坏生态环境。石羊村的村民之所以不愿意迁离此地,除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祖祖辈辈的回忆存留,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石羊村风景独好,不输任何名胜古迹,只是因为地势偏僻又实在难行,才一直没有成为景观地标,故此一直就像一座世外桃源一样。

上述原因,这份企划报告里都分析得非常透彻,也和姚建成的顾虑不谋而合,看到的第一眼,姚建成就觉得非常称心,甚至深觉果然是虎父无犬女,竟然还没有正式踏足商场就有这样精准的眼光。

姚建成一时间无比为姚曼筠感到骄傲。

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报告不仅仅指出了这些问题,还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观光缆车计划。

石羊村的风景确实可以搞成旅游发展业务,但是苦于山路难行,这才一直就是个恍若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村落。

如果是从山下建立缆车,大约成本只需要三五百万,其实就可以解决石羊村村民们出行困难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发展成为一项观光旅游项目,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利润。

姚建成看着这份报告,越加惊叹,一是因为越看下去,越发觉这份报告条理清晰,虽然还带着几分布局上的生涩,但是就内容而言,无论是创意、逻辑、还是全面性,都是史无前例的完善。

姚建成觉得自己挖到一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