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
- 曲卉
- 762字
- 2020-06-25 20:28:59
2.2.2 Facebook如何突破MySpace重围
早在Facebook成立之前,美国社交网络的老大是MySpace(见图2-1)。MySpace历史久、用户多,还有东家加大金主新闻集团(News Corp)撑腰,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它都应该可以轻易碾压由几个辍学大学生创办的Facebook,但它最终却输得一败涂地。
图2-1 MySpace与Facebook的较量
其中的原因当然不止一个,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有趣的区别是:MySpace公司运营的主要指标是“总注册用户数”,而Facebook在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burg)的指引下,在成立的初期就把“月活跃用户数”作为对外汇报和内部运营的主要指标。
你可能听说过所谓的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虽然总注册用户数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荣指标,但它却有“虚荣”的成分在。为什么这么说?如果MySpace号称自己有100万名注册用户,这里面有多少是5年前注册的?有多少注册之后从来没有二次访问过?有多少试用了几次就变成了“僵尸用户”?有多少仍然在使用但是半年才上线一次?
100万的注册用户可能在给投资人的数据里看起来好看,在员工那里说起来好听,但在公司的内部运营上,它也可能让MySpace误判了形势、走偏了方向、抓错了重点,最终在和Facebook的较量中败下阵来(见图2-2)。
图2-2 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超越MySpace(来源:Business Insider)
相比之下,从“总注册用户数”到“月活跃用户数”,看起来只是改变了三个字,却确保了Facebook内部的任何决策都是指向真实持续的活跃用户增长。
马克·扎克伯格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不仅把月活跃用户数作为内部的北极星指标,还坚持对外汇报同一个指标,以此来确保监督公司的运营策略永远诚实地对用户价值负责,而不是追求简单粗暴的短期增长。要知道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现在很多公司仍然选择对投资人披露一个注过水的“半虚荣指标”,以求数字好看。
数据指标从来都不只是指标,它代表了管理层对用户价值和公司成功关系之间的理解,也会指导每个基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一次次决策和执行。走正和跑偏之间,也许只有一个北极星指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