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占北京,崇祯帝自缢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不断向北京城逼近,此时崇祯帝才意识到危险的临近,急忙调兵遣将保卫京师,可为时已晚。

1644年4月,农民军抵达居庸关城下。这是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崇祯帝将最后的希望都寄托于此,他期望守军能守住居庸关,等待各路援军的到来。可事情并没有向崇祯所预想的方向发展,在进攻这座生死攸关的隘口时,农民军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因为守将唐通投降了。同时,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也挂白旗投降,大学士李建泰则在保定投到李自成麾下。至此,北京城已经无险可守。

李自成大军进抵高碑店、西直门,并以大炮轰城,入午时继续攻打平则门、彰义门。崇祯帝为表抵抗的决心,将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内太监也派往了前线,太监们在崇祯帝面前一个个信誓旦旦,称要与北京城共存亡,但上了战场后,还没等交战就挂白旗降敌。半夜,降敌的太监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北京城。

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太监王廉急告崇祯帝。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盛怒的崇祯帝一剑刺死。崇祯帝没有急于携众外逃,而是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辅助太子朱慈烺。接着,崇祯帝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明崇祯皇帝画像

周皇后、袁贵妃自缢。长平公主被崇祯砍伤,昏死了过去。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也被崇祯帝刺死。

知识链接 袁崇焕之死

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山海关进攻北京城,时任兵部尚书的袁崇焕率部火速进京勤王。袁崇焕作战勇猛,连战连捷,于是皇太极使出了反间计,将袁崇焕要背叛大明的假消息透露给了一个被俘的明朝太监,皇太极又命令看守故意让这名太监逃跑。太监回到崇祯帝身边后,把袁崇焕谋反之事告诉了他,猜疑心极重的崇祯帝信以为真,马上令袁崇焕进宫。袁崇焕进宫后,崇祯帝命锦衣卫将其捆绑起来,押进了死囚大牢。第二年,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直到一百多年后,袁崇焕的冤案才由乾隆帝平反。

一切处理妥当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和数十名太监企图趁乱逃离北京城。他们先是奔向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只好再跑到齐化门,一直忠心耿耿的成国公朱纯臣此时竟闭门不纳,崇祯帝只好转向安定门,此时安定门守军已经逃散,大门深锁,用利斧也无法劈开。崇祯帝等人看到城外大火四起,火光映天,只好重返皇宫。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绝望的崇祯帝在景山一棵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时年33岁。大明时代终结。

两日后,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进入了皇宫。得知崇祯帝自缢消息后,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并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

初入紫禁城的李自成下令不得扰民,因此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没过几日,农民军开始四处抄家。有仇富心理的农民军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许多明朝官员及其亲眷都被拘捕,其中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和爱妾陈圆圆。刘宗敏还制作了五千具夹棍,夹棍上钉满了锋利的钉子,被上了夹棍的明朝官员无不骨碎。这使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也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当得知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手中握有兵权后,李自成马上派人招降。而因为一个女人,吴三桂降而复叛,为清军打开了入关的大门。

知识点思考 崇祯皇帝非常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国了?

▲崇祯自缢处

崇祯帝是一个勤于政事的皇帝,但他在性格上有明显的缺陷。他对像袁崇焕这样的忠臣无端猜忌,中了别人的离间计,自毁长城。他对嘉靖帝时的弊政急于纠正,出台了裁减公吏的政策,使李自成等许多小吏没了生路,从而投奔义军。他在剿灭起义军时反复中计,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在走投无路时接受招安,羽翼丰满后重新反明。加上崇祯帝时全国范围内连年发生水旱灾害,致使河南、陕西等地颗粒无收,起义军有了不断壮大的基础。崇祯帝虽有心重振国力,无奈屡次犯错,终是无法摆脱亡国君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