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长卿殿前讲兵事

那日竹林一别以是四年未见,姑苏城中,太宰府前。一听说孙武到了,太宰当即出门迎接“几年不见,长卿风采依旧,员确是已然老迈啊!”孙武与伍员虽然只有一面之交,但是有些交情不已相识的长短而论,这两个不世出的奇才相互为对方的才学所钦佩,所以一面之交也是莫逆之交,自然不用太多虚礼。“子胥为国事操劳自然不能与吾这等山野村夫一样悠然自得了。”“所以不能让吾一人操劳,特奏请吴王,请长卿来助我。”孙武微微一笑“子胥后面的话,可是要进屋再说?”子胥会意道:“正有此意,里面请”。

太宰府内,分宾主落座后,伍员遣散众人后正色道:“内室之中绝无六耳,不满长卿,员楚国之事积于胸中十余年,每日均梦到父兄死在郢都天牢中。然大仇未报,熊居老贼已死,吾如何不急!员每每想及此事恨不能提剑杀到郢都刨坟鞭尸,然吴国国力太差,无力覆楚。员心中急躁常因事争与大王。吾自知一楚国叛臣居于高位,虽有大王庇护,然非长久之计。员恐奸人调拨,大王因吾掌兵权而忌。员观天下英雄,兵事上能过吾着,非长卿尔。望长卿助员统领吴国兵马,上安君心,下助员报家仇!”说完跪坐起身,深施一礼。孙武是齐国贵族出身,家里面辈辈都是大夫、将军等高官,中原地区文明程度肯定要高于吴楚这些蛮荒之地,那些勾心斗角之事见的太多了,来吴国也就是不想参与国内的那些政治斗争以及后续的军事斗争。但是对于伍员的身世,自己还是很同情的。也愿意帮朋友一把。而且子胥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帮他掌兵,这样分散了子胥手中的权利,吴王也就会对他少一些猜忌,而兵权他伍员也的确没有什么别人可以托付了,毕竟战争关乎国运,伐楚失败可能吴国可能十余年都缓不上气力,他伍员这辈子可能就没有机会报仇了。再说了,自己在这些年潜心研究兵法,如果不施展出来,也觉得愧对自己平生所学。只是孙武心中还是有些顾虑的,伍员这个人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太强势了,看不惯的当殿就敢和吴王叫板。自己在他手下,如果意见相左,恐怕很难说服对方。伍员如果不懂军事也好说,只能依赖自己,偏偏这人也是个军事天才。难免不会指手画脚啊。孙武一时有些犹豫“子胥大才何须吾领兵,山野村夫逍遥惯了,可受不得这份辛苦啊。”伍员见孙武推过,想自己手下人能把孙武接到姑苏,那就说明孙武愿意出仕,今日推脱莫非是在这里待价而沽?转念又想不对,与孙武虽是一面之交,但是意气相投,此人绝不会如此作态。“内室之中,长卿无不可明说。员真心请长卿任司马,来助吾覆楚!”孙武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看着伍员:“太宰任司空之时,可曾行过司徒之职?”伍员老脸一红瞬间明白了。自己报仇心切,所以行事做派比较强势,偏偏吴国的司徒(管理土地、人民)为人懦弱,所以伍员的改革很多时候涉及到了人口与土地政策都是跳过司徒做了很多事情。孙武是怕今后一旦战事起来,双方意见相左,部队没有了统一指挥。“长卿不必多虑,汝之军才超员十倍,战起员俯首做长卿帐前一将军,听从孙司马调遣。”说完相视一笑。

次日吴王殿前“启奏大王,臣举荐的乐安孙武已,请大王召见。”“宣”孙武闻宣,走到殿前。吴王见孙武是身高七尺,长的鼻直口阔,剑眉虎目的一名齐国(山东)大汉。却偏偏全身透着一股儒雅之气,不似一般的武人。只有那双眼睛,烁烁放光没有一般文人的那种柔和。既然太宰推荐任司马,想必是个儒将了。“乐安孙武见过大王”“孤王听太宰介绍过长卿,说汝之才胜太宰十倍,不知长卿对太宰造的这座姑苏城可有破法?”“太宰谬赞了,武虽略懂兵法,却与太宰之才相差顺远。姑苏城昨日进城之时,武也只是匆匆一见,已然震撼不以,实不敢称有破城之法。”孙武顿了一下,看了一眼伍员,继续说道:“然太宰日理万机,正所谓百密一疏,漏洞也是有的。”此话一出,吴王一愣,太宰一惊,就听着孙武有继续说了下去:“姑苏城周围水路纵横,所以太宰烧土为陶以防雨水侵蚀,这本是一个绝佳的方法。但是陶土虽然坚固,但是确无夯土之坚韧。如以投石车破坏姑苏城外围陶土,在堵住上游河道,发洪水冲城,几日即可破城。”伍员听得是冷汗直流,也顾不上君臣之礼了,急忙在一旁问到:“长卿可有补救之法?”孙武冲着一旁的伍员略带歉意的微微一笑“子胥莫要着急,这天下的矛与盾孰强孰弱呢?如真有敌国入侵,何须凭都城自保呢,拒敌于国门之外才是良策,如真兵临城下,以床弩破投石车即可。”伍员闻听笑道:“吾一时心急,中了长卿的全套了。所谓兵无定法,哪里有什么可安天下的妙计啊,见机行事才是正理!”孙武也笑道“正是如此。”吴王对于孙武的能力依然信服,但是还想试他一试,于是就又说道:“长卿真国家之栋梁啊,太宰练兵,招尽吴国的精壮才凑出三万精兵,不知长卿对士卒有何要求啊?”“回禀大王,士卒身体素质自然是越高越好,然两阵交锋,训练有素能遵守号令的士兵更加重要一些。”“长卿的意思是身体素质差一些也能用?”“吾愿一试”吴王听闻大笑道:“明日开始请长卿到教军场训练孤王后宫的一百八十名宫女,为了便于长卿指挥,再派两名孤王的爱妃负责卒长之职。”孙武听得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