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巴黎管弦乐团

(PARIS ORCHESTRA)

巴黎——世界艺术的中心。法国人的浪漫和热情,法语的柔和精致,把她装扮得绚丽多姿,妩媚妖娆。对于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更多的是从每年的时装节上认识巴黎这座城市。而对于学习音乐的人和广大爱乐者来说,吸引他们的还有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和巴黎的乐团。在今天代表法国交响音乐发展最高水平的是1967年成立的巴黎管弦乐团,不了解她历史的人总是诧异于这支乐团何以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达到如此高的演奏水平,这里面有一个说不上是秘密的缘由——在1967年以前,这支乐团的前身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已存在了100多年。

1828年,阿伯内克这位时任巴黎音乐学院总负责人兼巴黎歌剧院指挥的实权人物,组建了一支由音乐学院学生组成的学院乐团。在3月9日举办的首场演出中,81名乐队成员的大乐团上演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拉开了乐团辉煌历程的序幕。阿伯内克本人是贝多芬的狂热追随者,乐团在他的指挥下,曲目的选择也以贝多芬作品为主,这在随后几年乐团的演出曲目单中能够得到清楚的体现。在1833年乐团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音乐会上,演出了大批贝多芬的作品,贝五《“命运”交响曲》、《爱格蒙特序曲》等均得以上演;此外还有很多钢琴和小提琴的协奏曲,乐团第二年的演出简直成为了“贝多芬作品年”。贝多芬的作品内涵深刻但技法朴实,对于训练交响乐团的合奏技巧很有帮助。在阿伯内克卸任之后,乐团的指挥在很长一段时期中都是由学院的毕业生担任的,如第二任指挥蒂尔蒙、第三任指挥哈恩尔和塔法内尔等。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原本学习器乐专业的指挥家的训练下,乐团的几个声部,是按照受聘指挥的原有专业分阶段地发展起来的。例如蒂尔蒙和哈恩尔学的是提琴,于是在他们任期内,乐团弦乐声部的发展就很迅速,而当学习长笛的塔法内尔担任指挥时,管乐的色彩明显地增添了金属般的音色。尤其是蒂尔蒙,他的手势精确,情绪热烈,很能制造演奏的气氛。他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向乐团和听众介绍了大量新的作品,在乐团曲目的拓展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名善于挖掘人才的“伯乐”,在他的任期内,很多年轻有为的演奏家得以崭露头角。在蒂尔蒙之后的哈恩尔是在击败了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后担任指挥的。在他上任的时候,正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在欧洲引起巨大争议的年代,哈恩尔及其后任都对瓦格纳采取了宽容和欣赏的态度,排练了不少他的作品。尤其是梅萨热,他对瓦格纳的狂热程度决不比乐团第一位指挥阿伯内克对贝多芬的迷恋程度轻。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的发展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在法国、在西欧音乐界都享有不小的名气。

20世纪初期到20年代的巴黎,人才荟萃,众多文化界,尤其是美术界的名流齐聚于此。凡·高、塞尚、毕加索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也在此时争相登场,音乐界也是如此。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的演出也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戈培尔、蒙什等指挥的现代主义倾向也体现了这一点。20年代,蒙什在结束了短暂的第一次任期后,把乐团指挥的席位让给了克鲁伊坦,这可是一位在乐团中任职年头最多的指挥。在1967年以前,他率领乐团录制了不少印象派的唱片,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为乐团赢得了新的喝彩。乐团的演出风格也从19世纪末瓦格纳式的厚重冗长的德国风格,过渡到轻灵纤巧的风格。比较而言,这种本土化的风格与法国人的性格更为吻合,乐团在演奏这些作品时也更为得心应手。

新思潮的到来促成了这支乐团的改革,在当时法国文化部长马尔鲁的倡导下,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改组为巴黎管弦乐团,成为代表法国交响音乐发展水平的国家乐团。蒙什再次担任乐团常任指挥,因为乐团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所以在演奏员录用上标准定得很严格,原乐团中将近一半的人员被裁撤,而留用人员也决不允许擅自离职、自谋出路。蒙什的第二次出任显然比第一次风光得多。在新乐团国际化的宗旨要求下,他带领乐团在国际乐坛上东砍西杀,很快在世界一流乐团的行列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968年后,卡拉扬、索尔蒂两位指挥大师的到来,很大程度地扩展了乐团在曲目选择上的范围,为乐团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75年著名钢琴家巴伦伯伊姆成为了乐团的常任指挥。在此之前巴伦伯伊姆曾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等大牌乐团,可谓经验丰富。独奏钢琴家的身份使他更能了解合奏技巧以及配合对乐团的重大意义。在以后的15年间,这位出生在阿根廷的年轻人,不仅为乐团赢得了更高的声誉,而且在他任期内,乐团还组建了一支合唱团。同期,马泽尔、小泽征尔、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都曾与乐团有过良好的合作。1990年后,贝奇科夫接替了巴伦伯伊姆的职位。这也是位少年有成的“神童”,21岁时,曾获得拉赫马尼诺夫指挥大赛的头名,38岁时又曾因在未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救了临时缺席的穆蒂的场而大名远扬。至于大师卡拉扬对他的称赞更是使贝奇科夫的身价非同一般。110人的巴黎管弦乐团和250人的附属合唱团在这位指挥的领导下,把170余年的历史推向更加辉煌的年代。

巴黎管弦乐团成立后,艺术总监之职相继由蒙什、卡拉扬、索尔蒂、巴伦伯伊姆、贝奇科夫和多纳伊担任,2000年起艾森巴赫担任艺术总监。作为法国乐团的代表,巴黎管弦乐团的足迹遍布了欧洲、美洲和亚洲。2007年10月,艾森巴赫率领乐团与年轻的钢琴家朗郎在中国联袂合作,获得好评如潮。2011年,巴黎管弦乐团由新任总监帕沃-雅尔维带领再次来到中国,在国家大剧院为中国观众奏响了来自奢侈品之都的“奢华之音”。对于乐团的风格,帕沃-雅尔维认为:“巴黎管弦乐团拥有一股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气质,相比墨守成规,我觉得这种内在的力量更加鲜活,也更有利于音乐的演绎。当然,我们也非常尊重传统,这使得乐团不但擅长浪漫主义音乐,也擅长现代派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