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外篇7 春秋

一年有四季,为什么只说春秋?老人说,春是播种,播下“因”,秋是收获,收下“果”。温度、水分,是生命的基本条件。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人从水中走来。人离开了水,又离不开水。

人离不开氧,氧使生命燃烧——不是调养。

火的储存:煤块、石油,种子,脂肪。

拼,搏,是火的推力。

占有或毁灭,是火与火的较量。

水是善,水是勤。

水与火是敌对的。

水与火的完好的结合,创造了人,成就人类的事业、未来。

人本脆弱,为生存计,求万无一失,求稳,求安,求顺,求吉。

人的社会在变化与稳定寻求平衡。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想法不同。

人活着的意义在哪?

为生存,繁衍,发展,兴盛,为长久永恒留下什么……

.

老单说,人源于水。

我们的文明源自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人人皆知。那不是传说。

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以反映治水的艰辛努力。

早年华夏区域在中原、平原,那是冲积形成的,所以伴随着的是水患多发,灾年频现。

九州,主要的行政区划,反映的是自然状况。人生活在水的困扰中,“州”是象形字,形象说明了远古生活定居的集聚区或部落。

平原的联合部落主要的防御,除了高原的其他群落的攻击,就是高原奔流的洪水。

如何治水?是治国的初始。

鲧,是堵,是拦。结果是失败。

大禹代表了新文化,发展为后来流行的儒家文化,疏导代替堵塞。

河流改道,是不可堵塞的证明。

湖泊湿地遍布,是疏导的动力。

九鼎是政权巩固的标志,更是疏导的庆祝和纪念,是文化的传承。

虽有反复,但是,仁治成为治国主流。

周公,唐太宗……是典范。

商纣王,周厉王,秦二世……是反面。各种“起义”就是洪水滔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