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如何问,对方才愿意回答
- 提问的艺术:如何问出你想要的答案
- 李劲
- 11378字
- 2019-07-08 10:03:11
如果你想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者说抓住某个人的心,就要掌握一些温暖人心的提问方式,让对方的心在你的问题下软化。这当然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不过,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提问方法,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对方的心里真正需要什么,然后试着去满足他。
1.表达同情: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
如果你想与人进行深入的交谈,那么开始的时候要注意,先不要提特别难的问题,也不要提让人觉得有威胁性的问题,以免对方无法回答,造成冷场的局面。当然,要是你正准备去参加辩论赛,则另当别论:在那样的场合,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将对方问得无话可说。不过,我们现在的目的是如何抓住别人的心,那么我们的表达就不能不客气,应尽量从一些让人舒服的问题开始。
然而,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们,习惯于制造爆炸性新闻,忽略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往往会选择一些攻击性极强的问题。结果,得到的回答不是“不好意思”就是“无可奉告”。为什么会如此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问题不能让人感到舒服。
对于被问的人来说,舒服很重要。问一些令对方舒服的问题,将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回答。当然,仅仅是提一些让人舒服且容易回答的问题是不够的。问题的根本在于理解,我们只有怀有理解的心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提出富有感情的问题,才能深入人心,获得对方的热烈回应。
作为一个合格的提问者,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问题,表达出对谈话伙伴的理解和同情,以调动对方答题的积极性,让对方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某社区工作者完成了一些项目,受到了记者的采访。这名记者从这些项目开始提问,但他没有干巴巴地提问,而是通过充满情感的问题向被访者表示,他知道要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他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新的社区组织领导人,你是怎样为这样艰难的项目争取到那么多资金的呢?”这个问题首先对被访者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肯定,让他有机会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样的问题自然很快就激发了被访者的兴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与之类似,在一次市政预算调查中,有名女记者做采访时,她问市政办公室的预算主管:“您是怎样重新编排如此众多的部门和项目来制作项目预算,并保证没有项目混跨于两个或更多部门之间的?”她的提问基于得知对方为完成这项工作所做的各种努力,基于对被访者充满敬意,因此访谈进行得非常顺利。
记住,你的谈话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而我们说话的内容也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如果能据此表现出一定的同感,会让对方舒服很多,也有利于为整个讨论奠定一种舒服的基调。你可以通过身体姿势或面部表情来表达你的关注,也可以说些简单的同情话语,比如“听起来很惨,当初一定很恐怖”,或者用“哎呀”简短地响应。
另一种表达情感理解的办法是,简单地提一提让你具有同样体验的某些事件,如“真是伤脑筋对吧,当初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实在太让人难过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是非常实用的谈话技巧。不过,在使用“同理心”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只靠呈现一个虚构的类比并不会减轻被访者的痛苦,不过这样做能够让谈话双方的心灵靠得更近些,让对方更愿意倾吐心中的话。
另外,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我们真正理解被访者的情况下,要表达同情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我们很难理解被访者的感受,还硬要表达同情就比较困难了。即便表达出来,也可能会有不自然的情况出现,这样对方就会认为我们虚伪或不够诚实。遇到这样的情形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不要假装同情,但可以表示理解。你可以告诉对方,你对他所说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并打算努力向他学习。
例如,有位环保人士对捕杀鲸鱼的事情痛心疾首,愤怒地宣称要炸掉捕鲸船。作为提问者的你,可能并不支持这样的激进主张,这时你可以诚实地告诉他:“虽然你的主张很好,但有些冲动。不过,无论如何,你正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些秉持自己的价值并努力保护物种的人,必然会得到广泛的理解。”
当你理解到某个人为什么做某件事时,可以对他的努力表达你的敬意,对他遭遇的艰难表达同情;当你无法对某人表达敬意和同情时,就努力给予对方有限的理解吧:你可以同意某些事情,但不同意另外一些,保持自己的立场同样可以被对方理解。
总之,在谈话过程中,要注意表达出你的感情,特别是在提问方面,更要用心。如果注意的话,你完全可以通过富有同情和理解的问话来调动对方的情绪。而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发问。
有位先生一向很晚才回家,但有天没有加班,他早早地回到了家中。妻子有些惊奇又有些埋怨地说:“啊,已经回来啦。我还没准备晚饭呢。今天怎么这么早呢?”这怪怪的语气,让丈夫有些不爽:“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以前回来得晚,你要埋怨;今天早早回来了,你还是埋怨。”妻子听了丈夫的口气,心里也变得不高兴了:“这该问你自己怎么回事才对。总是晚回来,偶尔早回来一天,就好像多大的恩情似的。”两个人就这样吵了起来。
其实,只要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问两句,糟糕的状况完全可以避免。丈夫可以这样表达:“今天太难得了,好不容易早回来一天,吃惊了吧?”或者,妻子这样说:“啊呀,今天回得真早呢,还没吃饭呢?现在做饭可以吗?要不今晚咱们出去吃点?”如果两人能够把对方要说的话当作自己提问的内容,相互间都会有所让步。这种表达同情和理解的提问方法最能深入人心。
【用问题软化心灵】
干巴巴的问题怎样打动人心呢?一定要让问题充满感情。最起码,你要让别人从你的问题中感受到理解之情。尤其是面对敏感的心灵,像孩子、青少年,使用充满理解的问句,最容易让对方接受你。当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心便会变得柔软、湿润,从而乐于诉说,并接受别人。
2.激发兴趣:引起对方的关注
有家公司为销售自己的业务,给700个公司发了信件。业务主管对自己所做出的成绩感觉良好。然而时间过了很久,依然没有收到客户的热情回应。
对此,业务主管想不明白,于是去咨询企业顾问。企业顾问问他:“在发给客户的邮件里,你们有没有提到客户的利益?”他有些疑惑:“难道我们提供的业务,对于客户来说不是利益吗?您看,在这封信里,我们很详细地描述了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他们应该明白,那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问题不在于你的服务好不好,也不在于客户需不需要,而是你能不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利益,是更多的、额外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服务。”企业顾问说道,“你首先必须让客户对你感兴趣。激发客户的兴趣,引起客户的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更多利益。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可以让人感兴趣,比如提一些震撼人心的问题。”
然后企业顾问指着那封信,继续说:“你看看,你们这封信上的话语,‘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水净化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样的说法实在太普通了,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为什么你不尝试一下提问呢?用问题激发顾客去思考。”
业务主管眼前一亮,说道:“请您说得具体点。”
企业顾问说:“你知道现在水污染有多严重吗?你了解水质不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吗?你是否知道身体亚健康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饮用水不洁所导致的?你想要喝上更纯净的水吗?你想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吗?那么,现在来关注一下我们的产品吧!”
“一系列的问题,让看到信件的人引发思考,并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产生关切之情,这会让对方对水净化产生了解的兴趣。对方表现出对你的兴趣才是卖弄专业的时候。记住,专业不会让人有兴趣,但引发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却会让人产生兴趣。”
“除此之外,还要在问题中加入顾客有可能产生的其他利益诉求,比如购买或安装水净化设备的个人或商户,将额外获得一个便携式过滤器。你要让对方觉得物超所值。人类都有贪婪的心理,总是希望得到更多。那么,如果你有这样的表示,必然会引发对方的兴趣。”
这样一个提问的技巧,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的效果不容忽视。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平铺直叙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能在文章开头提出有趣的问题,让读者产生思考,那么读者就更有可能继续阅读下去。
如果你有足够的阅读量,想必你会知道,许多出色的文章开头往往就是一连串的问句——那是一些直击人心的问句。有本叫作《拒绝力》的书,作者在开头的序言中,连续提出了12个问题,快速地将读者引入了思考之中:
“你是人们眼中的大好人吗?是否无论你现在有多忙,只要有人提出请求、邀请,不管这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不快和高昂的代价,你仍会毫无原则地照单全收?是否有太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令你应接不暇,感到分身乏术?是否所有这些令别人满意的付出,却并未让你自己真正感到幸福快乐?”
“此时,你的心中是否存在着困惑:‘我已经为别人做了一切,累得都快吐血了,但是为什么没有赢得人们的重视?我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对其他人的请求和要求,总是来者不拒,为了他们的事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为什么他们将这一切看成理所应当,得寸进尺?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是啊,到底是为什么?你为什么要为别人的事情,牺牲自己的时间,费尽心血地去操劳呢?是为了表现自己高尚的个人品德,还是为了获得更加美好的人际关系呢?人做事总有原因、有目的,那么你如此劳心劳力,目的何在?看看生活中的人们,你会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像你那样费尽心力去讨好别人,同样很受人欢迎,反倒是你这个为别人不断忙碌的老黄牛,最终却为人所忽略,这又是为什么呢?
上面这些问题环环相扣,简单明了,却直问人心,引人深思,这样很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下去的兴趣。这样的提问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学习提问,就是要努力提升问题的质量,尽量多提一些能够引发别人思考和兴趣的问题。无论推销人员还是采访人员,无论是谈判、交涉,还是演讲、访谈,都应该想方设法提一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只有如此,你的问题才是有效的。若不能引发别人的兴趣,就算提出再多的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
【用问题激发好奇】
人类的好奇心就好像一面鼓,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平静的状态,而问题就好像鼓槌。你要学会用问题去敲击对方的心灵,让对方的好奇心苏醒过来,这样你才会有机会。否则,你就很难获得别人的关注。记住,关注的目光背后隐藏着好奇的心灵,而问题是激起好奇心的有效工具。
3.拉近距离:问寒问暖缔造良好关系
你向某人寻求帮助时,如果遭到对方的拒绝,那是因为你不够热心和友好。若一个人对你有好感,他很可能会给予你一些帮助,哪怕不能,他也会给你一些指点。通常来说,如果和某个人相处得很好,他将很难拒绝你,这就是关系好的益处。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缔造良好关系的提问技巧。
缔造良好关系的关键,在于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其实方法很简单。你会不会寒暄?寒暄就是问寒问暖,实际上是极好的表示关心、拉近距离的方法。如果你懂得与人寒暄,那么建立良好关系便很简单。在寒暄的过程中,关切之情油然而生。当然,有些人讨厌与人寒暄,认为说的都是废话,没有实质意义。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
与人交谈时,若想融洽彼此的关系,就不要拒绝寒暄,也不要讨厌说废话。现在不少人做事的目的性很强,说话也有同样的表现,谈话一开始就直接奔着目标去。这种目的性极强的谈话方式不是不好,只是透着浓重的功利色彩,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的情绪。
在一次非正式聚会中,有位作家遇到了两名大学毕业生。其中一位大学生很认真地向作家介绍自己:“您好,我叫XX,今年刚从xx大学毕业,现在正在找工作。”作家愣住了,赶忙接话说:
“是吗?那要加油啊,祝你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
很明显,这名大学生说话方式有问题。要知道,作家和他根本不熟悉,在对他的背景、个性以及特长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传达给作家的是一个正在找工作的信息。这根本就是一种无效信息,对他找工作起不到任何作用。
相反,另一个大学生的交谈方式就非常值得赞赏。他见到作家,很高兴地走上前去打招呼,问了一个看似废话的问题:“您好,先生,听说您是一名作家?”作家谦虚地说道:“哦,哪算得上作家,只是随便写写而已。”这大学生笑着说:“我平时也会写点东西,不过相比写作,我更喜欢画画,因为我是一名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
就这样,二人很自然地聊起了写作和画画的话题。两个人聊得很开心,大学生很自然地提到了找工作的事。作家很愉快地表示,自己很愿意引荐他认识在美术馆和画廊工作的朋友。
寒暄之妙,妙在自然。须知,拉近人的心理距离,最要紧的莫过于把握自然而然的节奏。看似废话的闲聊和寒暄有着自然而然的力量,在我国,最常见的寒暄就是“你吃饭了吗?”这样的问句有什么意思呢?其实没什么意思。但人们每天都挂在嘴边,问得自然而然。当你听到对方这句问话时,你会有被关心的感觉。
可能某些寒暄的话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却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它能使见面时的气氛变得融洽、活跃,增加人们之间的亲切感,促进彼此间的友谊与合作。正如一位人际关系专家所说:“寒暄是人际交往的起点。”
在不同的场合应使用不同的寒暄语,这样的寒暄才算得体,才能起到润滑人际关系的效果。下面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寒暄用语及其应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问候式。最典型的问候方法就是问好,如“你好吗”“你们好吗”“大家好吗”等,这是人际交往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问候语。它的好处在于交际双方都很热情有礼,话也说得比较得体,体现了一种亲和友善的关系,对于密切双方关系、增进彼此友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您这是上哪儿去啊”“吃过饭了吗”之类的问法。这类问题虽然表面上是疑问句,但并不表示提问,而是交际双方见面时的一种问候,主要适用于熟人之间。
(2)攀认式。这个寒暄,简单地说,就是问双方共同或相似的地方,以达到拉近双方关系的目的。与陌生人交往时,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双方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共同点或相似点,如“同乡”“同龄”“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经历”等,这些都是拉近双方关系的契机。如:“你是哪里人啊?啊,上海人,上海人好啊,我也算半个上海人。我在上海读了4年书,上海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3)夸赞式。这种寒暄的好处在于,可以融洽和活跃交谈气氛,使人得到心理满足。比如“哎呀,你这头发在哪里做的?好漂亮啊!”在赞美之前加上一个恰当的问句,赞美效果会成倍递增。于是对方开心了,话题也有了,接下来的交谈自然就顺畅多了。
(4)描述式。针对某种具体的交际场景而发出的寒暄。比如对
方正在做什么事、刚刚做完什么事或马上要做什么事,都可以成为寒暄的话题。例如:“哟,最近这么忙啊,刚下班呢?”“买了这么多菜!今晚要亲自下厨啊?”
(5)言他式。交际双方见面以后,以彼此身外的事物作为寒暄的话题。例如:“今天听天气预报了吗?预报说今天的温度高达38摄氐度呢!”“嗯,这天儿可真叫热啊!”简单的两句话,可以迅速拉近双方的关系,沟通双方的情感。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寒暄方法,别看简单,却十分有效。你可以根据场景选用。最后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在问寒问暖的过程中,要把握三点要求:第一,一定要自然,这点可以参看上面的大学生案例。第二,一定要建立认同感。也就是要问对方感兴趣的事情。第三,保持亲和的态度,表达热情,调谐气氛。
【用问题表达亲近之意】
“你们好吗?”这是明星出场的时候,必定要喊的台词。喊了一次又一次,从来没有哪个明星觉得这样的喊法是老套的,而下面的观众同样也不觉得老套。没错,类似这样的寒暄式问候真的很废话,但是它就是有效。善于提问者不会挖空心思去抠字眼、寻些奇怪的问句,只要是有效的,即便是再老套的问句,也不会拒绝使用。
4.营造氛围:促使对方答应你的要求
如果你看的电影足够多的话,想必会见到类似的场景: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悠然响起,和着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夕阳西下,照在两排棕榈树上,浪漫的男士走上前去,单膝跪下,问女孩:“亲爱的,你愿意嫁给我吗?”女孩的眼睛几乎涌出泪水,湿润润的,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然后羞涩地回答道:“我愿意。”此时,音乐顿时变得更加响亮。一切都如此完美,天空都好像明亮了几分。
这简直太浪漫了。那个男人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整个场景氛围的营造,使得他的问题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美感,感动了电影里的美女,也倾倒了电影外向往浪漫的女孩们。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场景和氛围。如果你能在合适的场景中提出合适的问题,同样也可以增加问题的有效性。所有的谈话都会受到环境气氛的影响。曾经有这样的事情:两个情侣闹别扭,大声嚷嚷着要分手。结果在咖啡厅里,他们听着柔和的音乐,回想起过去的时光,两人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熄灭了,顿时没有了分手的意思。于是,告别的话变成了致歉的话,两个人又和好如初。
一些精品商店里会播放柔和的轻音乐,目的就是软化顾客的心。一些婚纱摄影店里的情调音乐让女性朋友顿时有了嫁人的冲动,即便不能立即嫁人,也想拥有那些美丽的婚纱。
有些商场不是播放柔和的情调音乐,而是采用大音量的高调音乐,比如摇滚乐或爵士乐。这些充满激情的乐曲会让人变得十分激动。在这种心境下,人们很容易出现冲动购买的行为,不想买的东西也买下来……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的启示:有时候,询问时所处的环境也是获取想要的答案的关键因素。询问的环境越适合,获取我们想要答案的概率就越大。
比方说,你想求婚,最好到具有浪漫氛围的环境中去;而你想和别人分手,那么不妨找个让人烦躁的地方,这样说分手的话会比较容易一些。
有的人想说分手,却把对方带到播放着情调音乐的咖啡厅,结果让人觉得很别扭。特别是情侣分手的时候,在那样一种氛围中可能会觉得很难开口。选择充满优雅情调的咖啡厅作为分手的地方,是一件相当无脑的事情。
环境优雅,音乐柔和,会使人的心变得柔软,并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在如此婉转的情况下,你将如何斩断情丝,说出分手的话语?请回忆一下和对方亲密时的情形:是不是也是听着柔美的情调音乐,逐渐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当然,如果我们是想得到肯定的回答,也就是获得对方的答应和许诺,那么,这样一个安心舒适的地方是再好不过了。
优雅自然而富有情调的氛围,会使聆听的人产生一种亲密感,具有解除警戒心、使人舒适的效果。我们乘坐飞机,通常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飞机上会播放一段柔和的音乐。其实也是为了安定人心,舒缓乘客紧张的情绪。人的心情放松了,拒绝的能力也会松懈下来。若这时提出你的要求,往往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肯定。
当然,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有机会掌控提问的环境。因此,我们只能尽力去寻求适合的环境,以提高提问的效果。在准备提问之前,我们至少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地点、场合更适合我去提问,或者让对方很难拒绝呢?如果有,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在我们准备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可以先问问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和顾客、客户、未来伙伴或其他相关人员谈项目,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是在我的办公室还是在他们的办公室相见呢?是找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还是午饭后即刻就谈呢?是在安静的地方还是热闹的地方?是不是要和同事一起?如果要的话,和谁呢?是不是等到强大的业务网络功能起作用时再谈?是不是招待热情点儿,好让他们印象深刻呢?是不是等到在高尔夫课程上再问呢?是不是在健身房的更衣室就大胆说出来呢?是不是午餐时间在酒馆喝完一杯酒再说呢?”这样一连串的问题问下来,我们基本上就很清楚自己应该去寻求和营造怎样的提问环境了。
关于提问环境,无法直接给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每个时机都有可能成为最佳时间,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你要问的内容也要视相关人员的品位而定。你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忽视如此绝佳的机会。准备提问之前,应先问自己:“怎样的环境才适合我要提出的问题?在怎样的环境中提出问题,才能获得对方的肯定回答?”
【好氛围带来好答案】
和谐的交谈需要良好的氛围,这是毋庸置疑的。你想要得到比较好的答案,那么就应让谈话的伙伴舒服点、放松点。这样做是必需的。你认为一个坐立不安的人会有耐心回答你的问题吗?你觉得在一个嘈杂的工厂里求婚,女人会因为感觉良好而答应你的请求吗?不要小看环境和氛围的力量。
5.给出解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有个很简单的技巧,很容易深入人心,使你的问题更有效,那就是在问出问题之后,再给出一个相应的解释。这样做可以触发对方的潜意识反应,使对方相信你所问的问题是有原因的,不是无的放矢。
哪怕只有一个原因,即使你给出的理由很弱,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只要你使用了“因为”这个词语,仍然可以带来积极的效果,让对方答应你。
事实上,有时候被问的人甚至根本就没听明白具体原因。只要在“因为”后面听到你给出的解释,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噢,有道理!看来一定是事出有因,我应该答应他。即便不能答应他,我也应该表示理解和支持,尽量给他一些建议或帮助。”
这就是“因为”的作用。它会让你的问题变得更有力量,更有效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的心里都有一种渴望得到解释的倾向。
下面是关于该技巧的另一个事例:
有个人开着车,载着朋友到了一个车位拥诸的停车场。等他到达的时候,那里已经挂上了“车位已满”的牌子。穿着黄色外套的停车场工作人员正挥着指挥棒劝人们离开。朋友看到这种情况,心情很郁闷,立即建议他:“再找别的地方停车吧!”
但这个人没有这样做,却笑着说:“放心吧,他一定会让我们进去的。”他不理眯工作人员挥舞着的指挥棒,直接冲上分流通道。然后打开车门,愉快地对工作人员说:“我知道车位已经满了,你能帮我们找一个车位吗?因为要找其他停车场实在太困难了,我对这里完全不熟。”
这个人前一句提出了问题请求,但他更刻意地强调了后面的“因为”。然后,工作人员什么也没说,举起关卡,放他们进去了!
你也许会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看起来很让人吃惊,其实又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如果你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这个方法不行呢?下次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技巧。看一看包含“因为”的问题,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到底有多少。
反过来,你也可以要求对方做出解释,这可以促进你们的交谈。
举例来说,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顾客问你:“再便宜一点吧?”通常听到的回答是这样的:“对不起,没法再便宜了。”“很抱歉,这是最新款,这已经是最低价了。”这样的说法也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很可能无法继续沟通下去了。
其实,你可以尝试着反问他一句:“请问您有什么理由吗?”要求对方做出解释,接下来就轮到对方该怎么回答了。
对方可能会告诉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这就给了你寻找除降价以外其他可以应付他的方法,主动权又回到了你的手里,也可以从防御转为攻击了。
不过有时候,即使你问他理由,他仍然会很强硬地说:“没什么理由!你看你这人怎么这么难说话,真的不行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断重复提问或争论不休会让你感到很累。那时不妨尝试用拜托的语气回答他:“对不起。我如果知道理由,就知道怎样帮助您解决问题了……能不能告诉我您要求降价的理由呢?”可能对方根本就没有什么理由,只是想把价钱压低点儿。那么,他自然会说“再便宜点儿吧”。
总而言之,多问一句“为什么”。对方要你做某事的时候,也不要因为不想做就当即反驳,最好询问一下对方的理由。知道了理由,即便仍不能答应对方,或许也还有其他解决办法。比如,别人要求你去开门,但你不想这么做,这时不要急着拒绝,不妨问问对方为什么。对方说空气不好,那么你们可以坐下来商量,不开门而开窗,或者换一下座位。如果对方不愿意给出解释的回答,那么对方可能本就没什么理由,只是想在你面前示强而已。这样你也就知道对方的态度了。
【用问题表达重视之意】
要求解释或给予别人解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什么理由吗?”“您说的意思我还是不太明白。能不能再给我讲一下?”“到底是什么问题呢?能不能给我讲一下?”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当你问出这样的问题时,对方会有被重视的感觉,感觉你做事很认真。不过,也不能像小孩子那样一个劲儿地在“为什么”上纠缠不休,以免让人产生反感情绪。
6.学会倾听:把表演机会送给别人
丽女士是企业经营者威先生开户银行业务部的副总裁。她打电话给威先生,想和威先生共进午餐。威先生通常不会和客户预约午餐时间,但是丽女士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会打电话给他,希望能够获得一个见面的机会。于是威先生决定见见这位执着的女士,或许以后办理业务能方便一些。
两人选择在一家餐厅里碰面。威先生到达的时候,丽女士已经在那里等候了。服务员来点餐的时候,丽女士便开始讲起自己在银行里多年的奋斗历程:“通过不懈地努力工作,我坐到了今天这个的位置。”
等服务员把汤送上来的时候,丽女士又说起她将要去夏威夷度假的事情。她的语气中透着兴奋之情:“我们每年都会去那里度假,我们非常享受住在大岛的那些时光。那是多么令人愉快!”
到了吃沙拉的时候,丽女士又说起了她刚刚降生的小孙子。她一边说,还一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些照片给威先生看,初为袓母的自豪溢于言表。
喝完了餐后咖啡,她看了看手表,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丽女士非常开心地说道:“威先生,真的非常荣幸,能和你共进午餐!我的心情很愉快,是的,我真的期待能和你再次见面!”
威先生笑着说:“是的,女士,我也很荣幸。”但是,丽女士后来再次打电话给威先生并发出盛情邀请,威先生却拒绝了她。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丽完全搞错了。
通过这顿午餐,威先生了解了丽的许多事情,可是丽对威先生却一无所知。她没有问威先生任何事情,也没有尝试着鼓励他说点什么,或问问他的个人情况,甚至连他的生意都没有试着了解。对一个服务业人员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她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开放式问题来了解一下她的客户。例如,“您能告诉我,您对我们银行的服务感觉如何?”或者“您为什么要自己做生意?”再或者“您是我们的重要客户,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服务以满足您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丽应该努力成为倾听者,而不是做表演者。她应该将表演的机会让给客户,让她的客户多讲讲,而她要做的是通过提问获取客户更多的信息。
你想向别人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或者将自己推销给别人时,首先应该运用提问的方式,对别人表现出足够的兴趣!
回想起那顿饭,威先生肯定会说:“我的银行经理竟然连一个想了解我的生意或职业的问题都没有,其实她完全可以问我:‘您是如何处理所面临的挑战的?’由于她对我的事务和要求并不关心,也没有对我目前的事务进行充分了解,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她绝对无法为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丽就这样浪费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想要得到更多的业务,建立起牢固的客户关系,就不能忽视对客户的关心和了解,但她并没有这样做。从丽的故事,我们应该得到启发和教训。谈话不是独角戏。如果从头到尾都是你一个人在说,就无法了解对方。
19世纪时,有位女士在一个月内分别同格莱斯顿和迪斯雷利共进晚餐。这两个人都曾担任过英国的首相,被公认为英国最伟大的政治竞争对手。
当别人问这名女士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时,她回答道:“在我和格莱斯顿先生共进晚餐之后,我觉得他是全英国最聪明的男士。”
当她的朋友问她和迪斯雷利先生共进晚餐的感觉如何时,她回答道:“在我和他共进晚餐后,我觉问题鼓励他人多得自己是全英国最聪明的女人!”
当你让谈话都在围绕着自己时,别人也许会认为你很聪明,但这并不能在你们之间建立起信任,也就无从了解对方。同时,也失去了一次建立深厚友谊的机会。
因此,若要推销自己,可以尽力表现自己的聪明。如果想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更多别人的信息,或者获得成交机会,那么就应该将表演的机会让给别人。
想要赢得他人的心,就要多向他人提问,以表达你的兴趣和关心。当对方回答时,你可以进一步问对方:“能跟我多讲讲吗?”这样会让你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更加畅通。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简单的问话,它可以用在任何场合使用,将对方迅速带入到互动的对话中。
“你能多跟我说说吗?”是一个随时都能用上的有效问题,甚至每天都可以用。
【用问题鼓励他人多说】
鼓励他人进行深度对话或多说一些话,是每个优秀提问者的任务。你可以先这样问:“关于这件事,你能再多说一点吗?”接下来再这样问:“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呢?”弄清楚对方的情况和需求后,你才会知道该怎么去做,而对方也会从你的问题中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你能多跟我讲讲吗?”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问题,不妨经常这样问别人,以开启更为流畅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