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的心事有谁知

(按:2001年5月17日,李嘉诚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的独家采访。下面是专访全文)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我们在“雅虎中国”网站上输入“李嘉诚”三个字,结果一下子检索出三万条有关您的报道。我们发现,其中有关您商业活动的报道和慈善活动的报道,数量差不多。

李嘉诚答:是这样,我现在差不多有40%的时间,放在教育和医疗上。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那您是不是越来越愿意做一个“慈善家李嘉诚”而不是“实业家李嘉诚”了?

李嘉诚答:不能够说“慈善家”,只能说更加关心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事情,我认为做这些蛮有意思。业务的工作我还是照常进行,其他的时间都拿来做医疗和教育。你们也知道二月份的时候,我还到我们国家西北和西南六个省七个市,就是做这两个事的——教育跟医疗。(记者按:李嘉诚先生的这一次西部之行,捐出3亿港元资助多个教育及医疗项目)。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我们注意到,您曾不止一次说办好汕头大学是您以后最重要的事业。我们推断,一个人投资办学,目的肯定不止是要解决一群青年的读书问题,他一定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对这些青年们有所期待。那么,您期望汕头大学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您资助的学生成长为什么样的青年?

李嘉诚答:我自己对教育有一个理念——一个国家的强和弱,跟教育差不多是成正比的。尤其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能够为提高教育水平尽一点力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会感到非常荣幸。两年前,我投资了一个系列公益广告——“知识改变命运”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我是深深相信,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甚至,知识是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的。

潮汕地区一千万人口,唯有汕头大学一所综合性大学。这里地少人多,靠农作物根本不够养活自己。工业很少,商业也不及其他城市。将来发展经济,如果你没有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是吃亏的。我今天在师生大会上发言,我就讲:“汕大”的成功,将对整个潮汕地区产生无可估计的长远利益及巨大影响。在20年前,“汕大”建校初期,曾经有一位对教育有认识的领导向我说:“你对‘汕大’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意思是指如果我要办教育,不如将资源投入北京的重点大学,所创出的成绩更显而易见。这只因为他不明白我倾力发展“汕大”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那么您是仅仅想把汕头大学办成一个地域性的学校?

李嘉诚答:不止!不止!对我而言,建设汕头大学不仅是为家乡之情,而是认为这个地方确实需要一所高等学府来培养优秀人才,以配合整个广东地区及国家的发展。

我的希望是办一所有高成就的大学。我相信事在人为。对汕头大学,我还是要继续给它以支持,广东省政府也支持。我们虽然是一所新的大学,但是我们也没有老大学那么多的包袱。有的新的学科,我们也可以吸引好的人才到这里来。比如我们的医学院,真的是办得很好的,学生差不多全部都是第一志愿招来的。

今天我对“汕大”师生们说,汕头大学和其他高等学府一样,固有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今天的教育已不仅局限于技术的应用,而应能帮助发展学生的智慧及传播知识。国内外的大学均倾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拥有多层次、多角度创新理念的人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重要的一环。像汕头大学商学院,因为这里接近香港,跟外地的联系容易,前景会非常好。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内地正处在社会大转型的时期,像您这样的大富豪现在成了青年们最崇拜的人。但我们特别想知道,您本人最崇拜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李嘉诚答:我这个人从小就喜欢看中国的历史,那些民族英雄都是我崇拜的对象。李时珍也是我崇拜的人之一,《本草纲目》是他著的,到今天还有很大的作用。你看看我们国家很多领导人,他们那么忙,每天应付万万千千的事情。国内国外,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也要提高国际的地位。他们中间,让我非常非常尊敬的、敬佩的,也真不少,我这绝对是讲真话。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您曾说,再有几十倍的钱,您的生意也做不完,因为您的信用好。今天下午您还对学生讲,您做生意从来没有坑过别人,只有别人坑过您……

李嘉诚答:也没有什么人骗过我啦。我就是说,我从来不占人家便宜,但我也不是太容易受骗。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自己首先勤勤恳恳,也比较小心。另外我肯求知,我在做哪一个行业的时候都非常投入,所以见识就广一点,受骗的机会也就少一点。同时还因为我不贪心。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您认为这种诚信为先的道德标准,在年轻的一代商人中还能继承下去吗?

李嘉诚答:如果你只懂得“拿”,不懂得“给”,将来的成就还是有限。如果跟你一道做事的人,知道你这个人非常自私,人家在跟你做事的时候,都会提防着你,这样你的成就就很有限。我跟你讲,我虽然已经做了这么多年的业务,今天我还是非常的活跃。我不只在香港做生意,在内地做生意,除此之外还有28个国家,很多都是西方国家,我都有业务在那里做。在那些世界很有名的都市,做生意的人都是顶尖的。包括我下面的高级行政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他们都能跟我合作愉快?我基本的经营方式,公司的结构,商业的方向,都是西方管理模式。但是有一点不同,我是把中国文化跟西方管理模式相配合,所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最基本的,是要取信于人,建立自己的信誉。人无信不立,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过去如此,我相信,今后也还是如此。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现在,内地很多投入商界的青年非常渴望暴富,他们似乎已经对像您当年创业时那样日日夜夜辛辛苦苦,一分钱一分钱地积累财富感到不耐烦。您愿意对他们说点什么告诫的话吗?

李嘉诚答:我可以告诉他,如果希望朝夕之间暴富,全世界也没有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非常少。如果你实实在在地干起来,每一天都在努力,如果你方向做得对,非常勤力、用功,自己不乱花钱。花钱要花在外面人的身上,当然跟人来往你要慷慨一点。然后要求知,努力学到跟你行业有关的最好最新的知识,多跟有知识的朋友来往。尤其是跟与你这行业有关的朋友,那么,即便你今天不成功,明天也还是会成功的。当然,机遇不是没有,但自己不努力,最终根本没有机遇可言。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去年的时候,很多媒体报道说,您不如您儿子了,经商您那一套过时了,李泽楷已经超过他爸爸了。今年形势变了,人们又说,看来还是爸爸厉害,李泽楷还是不如他爸爸……

李嘉诚答:哈哈哈哈!泽楷他做的是IT企业,去年的情况确实有点特别。人生经历,世情冷暖,他一年之间得到的经验非常大。IT这个行业,过去一年可谓波涛汹涌,很多世界性的IT公司,股价最高和最低的时候,相差每每达到90%之多。在这浪潮下,泽楷的公司目前股价亦比最高峰时下跌了大约80%。

不过,全世界的人我都没有心跟人家比,更何况是跟我自己的儿子比呢?如果人家说我的儿子比我强,我当然更高兴啦!但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您的企业在选拔、使用年轻人的时候,掌握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人您喜欢用?什么样的人您不敢用?

李嘉诚答: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一定要当心的。假如一个年轻人不脚踏实地,我们使用他就会非常小心。我看人并不保守,但我认为,一个根基不好的人,不脚踏实地,信用有问题,你无论如何有才能,这都是第二位的。你造一个大厦,如果根基不好,不管再高、再牢固,也是要倒塌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据了解,在70年代,您的公司、您的财富,和香港其他许多知名富商还差不多。到了80年代以后,您才和他们拉开了距离,比他们更成功。为什么最终领先的是您?您有什么商业秘诀吗?

李嘉诚答:这牵涉我做业务的一个宗旨,就是我喜欢“求知”。我开辟一个新业务的时候,包括我过去打工的时候,都是这样。对于跟我行业有关的知识,尽管有些是非常沉闷的,我也肯钻研。

香港在70年代和80年代,甚至在回归之前,地产业一枝独秀,做地产的人都赚了很多钱。但是从80年代初,我就已经不是光做地产了。因为我感觉到,没有一个地方单靠一个行业——尤其这个行业还不是出口的,而只是在当地修的——可以无止境地发展下去。所以我很早在香港就做其他行业,在外国也有发展,在每个行业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现在有的行业我们是全世界做得最大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您经商已经有50多年了,有资格猜测未来。按照眼下的发展趋势,您认为多少年后,内地会成长起像您这个水平的企业家?

李嘉诚答:应该非常快。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家更加开放,外国的投资更加多,这种机会也更加多。我从前从事制造业,今天我也还有制造业部门,譬如还做水泥、蒸馏水和矿泉水等等,对制造业我还有研究。如果香港的人、外国的人来内地从事制造业,我的看法是遍地黄金。将来,如果国内更多人参与制造业,再多动动脑筋,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张英杰问:现在内地的私营企业家有两种类型。一种以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为代表,他们很多从国外留学回来,或者是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另一种类型以温州老板为代表,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非常低,踏踏实实地从传统行业做起。您认为哪一种人追上您的机会比较多?

李嘉诚答:两个都有机会。如果新科技能够配合传统的业务,则更好。我们公司现在三种类型都有——新科技、传统行业、传统行业配合新科技。所以,我的看法,他们的前途都是好的。作为制造业,一个地方最要紧的是:工资水平,经营成本和工人的素质。这三个方面,我都看好内地。我们的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学。年轻人将来拥有很多很多的机会。在我看来,真的机会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