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形意拳拳法体系的形成
一、李洛能戴家学艺
李飞羽(1803—1888),字洛能,直隶(今河北)深州窦王庄人。李洛能自幼酷爱武术,先后学过长拳、通臂拳、孙膑诸拳。清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34岁的李洛能前往山西祁县学艺(吴秀峰,孙石轩,2008)。
李洛能听闻戴二闾(戴龙邦侄儿,名文雄)大名,遂变卖部分家产,别母离妻,千里迢迢到山西祁县小韩村想学戴家心意拳艺。然而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洛能心诚意坚,深知戴家心意拳的厉害和二闾大师的威名,便将随身携带的纹银投到祁县城东南同乡耕种的菜园中,以维持生计,等待机会。从此,他经常赴二闾大师所在村庄——祁县小韩村一带卖菜,并将最好的菜挑出,送到二闾家中。此后两年间,每日为戴家送菜,风雨无阻,账房先生郭维汉给他菜钱,他均分文不收,并说:“只要能见二闾大师一面就行。”郭维汉将此情如实禀告主人,二闾母听了深为感动,便要二闾去会见洛能。二闾早已猜出来人的用意,便对母亲说:“家拳不外传,遗训不可违啊!”二闾母说:“人总要有个良心。里人也好,外人也好,有良心的人就都是好人。有良心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教拳?”二闾一向至孝,遂遵母命去见洛能。郭维汉吆喝李洛能进门,洛能喜出望外,推起300多斤重的菜车就要进门。戴家街门坡是五层台阶式的,且有尺余高的门槛,要将这么重的菜车推进门去谈何容易!郭维汉将两扇街门大开,心想看你李洛能到底有多大本事!只见洛能将襟搭在两肩,两手紧握车把,“哼”的一声,车轮滚上了台阶,洛能丹田叫力,“咯噔”一声,车轮跨过了门槛,郭维汉大吃一惊,不由叫了声:“好大气力!”二闾闻声步入院中,看到洛能身粗力大,是条汉子,顿生爱才之心。洛能一听说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二闾大师,倒身便拜,口称愿投大师门下,学习拳艺。二闾将其搀起,让进堂屋,从桌上操起一叠早已准备好的铜钱,说道:“不收菜钱,不能教拳。”洛能会意,上前伸手就取铜钱。二闾两指一夹,洛能凭借全身力气,铜钱就是拿不到手。二闾说:“你推车不是用襟吗?为何不用襟试试?”洛能取襟在手,套在铜钱上用力外拉,还是拉它不动,二闾说声“算了!”便将铜钱丢在地上。洛能看到丢在地上的铜钱变成了齑粉,惊叹二闾神力,立即下跪,口称“师父”。二闾搀起洛能,说道:“教几趟拳还可以,但因你是外地外姓人,故不能收你为徒,这是戴家的家规啊!”从此,洛能一听说二闾保镖回家,便来学拳。一个桩功,一趟崩拳,练了整整一年。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戴二闾正式收李洛能为徒。适逢二闾母亲八十寿辰,戴家门人及其亲朋都来祝贺,洛能闻讯亦携礼前往。他到戴家后主动去厨房帮忙,一会儿剥葱捣蒜,一会儿拉起了风箱,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戴氏门人正在寿堂前演武助兴,唯独不见洛能的身影。戴母问起洛能,郭维汉回话:“正在厨房帮忙。”郭维汉遵戴母之命将洛能叫到堂前。戴母说:“洛能你也练两下,给大家看看。”洛能遵命,便在堂前打了一趟崩拳。其劲力刚猛,拳拳带着风声,速度之快,令在场的戴家弟子无不赞叹。戴母见状,乐得合不拢嘴。她再让洛能打几个趟子给大家看看,洛能还是打了一趟崩拳。戴母问其原因,洛能回答:“只学得此拳。”戴母问二闾,说:“何不多教几趟?”二闾喃喃禀告母亲:“家规难违啊!”戴母喜欢洛能忠厚老实,更喜欢他勤劳吃苦。于是便让郭维汉亲自写好师承帖,当场让二闾收洛能为徒,并告诉二闾说:“一定要教好洛能。”是年,李洛能37岁。
李洛能学习戴氏心意拳6年以后,拳艺大进,戴二闾便将他带在身边,开始了为晋商大贾之家护镖的保镖生涯。李洛能时时照顾师父的起居和生活,一遇情况就主动冲杀在前。他与山贼盗匪、绿林强人多次交手,显示出他扎实的功底和快捷刚猛的拳法。每每不必师父出手,他就可以击败强人,保住镖银。不过数年,李洛能在晋商镖队中渐有名声,戴二闾的镖队在晋商大贾之中名声日隆。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太谷县城第二号大财主孟家重金聘请李洛能当了护院拳师。
二、“三体式桩功”和“五行连环”的形成
李洛能在孟家护院的近15年间,孟綍如先生一直将其待为上宾,一日三餐均有专人服侍,并经常与其同桌共饮。身为当家的孟綍如先生,除总理孟家商号外,几乎天天都要和洛能在一起研习戴氏心意拳艺,讨论戴家拳的拳理拳法。不过数年,他对戴家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中的龙、虎、猴、蛇、鹰、熊等形拳已能熟练掌握,并对戴家拳的用法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孟綍如先生自幼尚武,青年时,他对少林武术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已经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学得戴家拳后,他对戴家心意拳的练用之法和少林拳的练用之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发现了两拳皆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发现了这两种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于是他产生了改革戴家心意拳的念头。
一次,孟綍如先生领洛能和车二(车永宏)到他家的“元顺昌”化银铺参观。李洛能看到化银工人剪元宝的步势和架势时,对孟先生和车二说:“师傅们剪元宝的这种步势稳健,架势起落自如,我们练拳也采用这种步势和架势如何?”孟先生笑着说:“今天我就是请你俩来看看这种步势架势好不好。”孟先生告诉洛能说:“这步势工人们称之为‘坐银剪步’,我觉得把它用于拳术之中比用虎步起落快捷而利落。”之后,他们通过较长时间的比较和反复实践,终于认定并采用坐银剪步为他们所练拳术的基本步势,虎步及其他步势为辅助步势。他们对拳谱中“步为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拳法中的千变万化,莫不赖之于步”的道理,作了认真研究、对比,认为弓步变化不灵,鸡步又显得支绌。通过多次实践,以自身的体会改弓步为坐银剪步,后改称为“形意半马步”。此后,“形意半马步”即成为形意拳的基本步法。
继而,他们对戴氏心意“身法”中“鸡腿、龙身、熊腰、鹰膀、猴背、虎豹头”的要领,按“六合,八字,九歌”的要求,改为形意“三体式桩功”。歌诀云:“三体一站四象分,下部鸡腿中龙身,熊膀猴相在上体,形意拳中此为根,起手鹰捉虎抱头,身成六式寓意深。”练此功时,要求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上松下实,以锻炼脚、腿步的稳固和姿势正确,要求包裹紧密,利于出击顾破,是谓“一桩顶三功”,并把“阴阳,四象,六合”等法则贯穿于整个形意拳法之中。不久,他们又将五行拳“把把不离鹰捉”的练法,改为每拳以左右式连接而使动作连贯,突出了五行各拳的特点。又以拧转步将劈、钻、崩、炮、横五拳连接演练,名为“五形合演”,亦名“五行连环”。
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车永宏正式拜师李洛能。车永宏(1833—1914),行二,字毅斋,山西太谷贾家堡村人。
自从孟綍如先生请李洛能当了护院拳师后,车二得空就到孟先生家向李洛能请教拳艺。车二曾向本县少林拳师、著名镖师、人称“大杆子”的武鸿圃学过几年少林拳,且能举一反三,练得恰到好处。但是,他和洛能一比画,就觉得洛能的拳艺格外别致,自己与他相差甚远。二人一试手,洛能的拳掌不知怎么就会神奇地落在他的身上,而且竟看不出洛能用的是什么招数。从此,他对洛能的拳法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想:“练拳习武,就是要学洛能师父这样的拳艺。”
经孟綍如先生建议,李洛能又将随其学艺数年的本县孟高村人贺运亨、榆次人李广亨收为弟子;从此,心意拳的改革、创新和传播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孟綍如先生和李洛能师徒对心意拳术之桩功步势、拳式、身法、拳法以及套路等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治初年,中国形意拳术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五行各拳和十二形拳中的半数练用之法初步成型,对练套路五形生克拳已有雏形,并在拳法实践中得以逐步完善。“六合为法”、“阴阳为母”、“四象为根”成为李洛能传授心意拳时的基本法则。
三、李洛能将戴氏心意拳改革演变并称之为“形意拳”
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李洛能、车毅斋、孟綍如等人将戴氏心意拳改革演变并称之为“形意拳”。
李洛能因忙于镖务,怕耽误弟子学艺,是年冬,便将弟子车永宏引到师父戴二闾处请求栽培。戴二闾看了车永宏演练的拳艺后心中非常高兴(这时的戴二闾年事已高),顿时精神焕发,满口答应李洛能的请求。从那天起,车永宏每晚步行数十里,由太谷到祁县小韩村师爷处学艺。戴二闾年复一年地将戴家拳的拳、械套路悉心传给再传弟子车永宏,并为其补足了十二形。数年以后,车永宏拳艺大进,终成一代名师。直至戴二闾卧病在床,尚以箸作械,传授枪、剑等器械套路。戴二闾临终前,将《姬际可自述》、《拳论·十二法摘要》及戴龙邦乾隆四十三年(1778)所作的《心意六合拳序》重订墨本等相赠,并口授“习武当以武德为重,艺成务要扶危济贫,传艺要以不欺人为本”等戴氏祖训。车永宏得戴氏心意真传后,同孟綍如先生,师父李洛能,师弟贺运亨、李广亨以及弟子李复祯等一道潜心于心意拳术之研究、改革、创新之上。在多年的技击实践中,先后对戴氏心意拳式、拳名、拳理、拳法等,深入地探索、研讨,改革成起落自如、防护严谨、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结合技击性特别强的一种拳术。他们对拳谱中“此拳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的论述作了认真研究,李洛能率先提出了以“形”代“心”取名“形意拳”的主张(权黎明,2007)。
心意拳在练法上有“象形取意”之意,李洛能认为心意近于一理,用“形”取代“心”,“形意”之名更为贴切,更符合心意拳的拳理、拳法,因此提出将“心意拳”命名为“形意拳”。自此,中国形意拳之名开始出现。李洛能、车永宏、孟綍如等人将戴氏心意拳改革并称之为“形意拳”,是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探索逐步完成的,而李洛能则是在心意拳向形意拳衍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传人(王文清,1995)。
他们首先将原先称为“坐银剪步”的步势改称为“形意半马步”,将三才势桩功(子午桩)改称为“三体式桩功”,并附歌诀云:“三体一站四象明,下部鸡腿中龙身,熊膀猴相在上体,形意拳中此为根。”他们对心意拳的每一项改革,孟綍如先生都作了记录备忘。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心意”与“形意”的内涵,认定“心意”本同一理,均成思于内;而“形意”则兼具“外形”与“心意”双重含义,即内与外的结合,思与行的统一。
四、形意拳术理论逐渐完善
清同治五年丙寅(1866),李飞羽同弟子车永宏创编了第一个形意拳对练套路,初名“五行生克拳”,后改称“五行炮”。李飞羽晚年归冀后,车永宏继承师志,不遗余力,继续改革、完善形意拳术,先后创编了“挨身炮”等9个对练套路以及拘马拼、狮吞手、十三炮法等。至此,由李飞羽师徒改革创新的形意拳术理论逐渐完善,内容日趋丰富。
“六合”,本心意六合拳之基本法规。所谓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合称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俗称外三合。形意拳源于心意六合拳,故六合为法仍为本拳之基本拳理。拳谱谓:“心之发动曰意。”而意之含义亦有来意、去意,攻意、守意之分。意本源之于心,心动而后有意,心意固须合一。又谓:“意之所向为拳。”而意之所发赖之于气,气之行使,意气固须合一。然气之表现为力,力之大小表现于四肢及周身,气有督促之功,力有取舍之能,有气方有力,气顺力可发,气力固须合一。拳谱云:“手去脚不去为无根,脚去手不去为无主;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脚也到,打人如割草。”
阴阳相合乃形意拳拳理之基本要求。拳之一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随;进中有退,退中有进,进退合顺。拳谱云:“天地阴阳相合能降雨,武艺阴阳相合能胜人。”劈拳似斧,取劈物之意;崩拳似箭,取射物之意。龙有升降之形,取捕捉之能;虎有伏身之形,取扑食之勇。此拳以“防御为能”为其特色,套路严谨,拳法多变,风格独特。
他们的创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凝聚着他们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在车永宏创编对练套路过程中,太谷上庄王家扩院拳师马大春来访,二人在交手中,马大春以为形意拳门没有腿法,即以打上引下伏身去抱车永宏的右腿,满以为这一下可把车永宏抱倒。不料,车永宏在向王长乐学得少林弹腿后,以形意拳的功法特点,改编成为“形意弹腿”,而且他功夫扎实,当他见马大春一伏身想抱腿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右腿向里摆起,往下一翻,一个二起脚,顿时将马大春踢出一丈开外。在以后编拳时,他把这一腿法编入“五踩六捶”中。车永宏首在同门中试传时即备受欢迎。不久,太谷城乡学此拳者日渐增多,而且很快传入太原、榆次、徐沟、平遥等地。
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李洛能回归直隶深州故里,车永宏成为山西太谷镖业的主要镖师。车永宏完成镖务即与孟綍如先生,师弟贺运亨、李广亨、宋世荣等在一起研究、改革、创新形意拳术,并为不断完善其内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武柏年先生专门空出他的“吉安堂”大院,作为车永宏传习拳艺的场所。车永宏等人经过数年努力,又将从王长乐处所学的少林弹腿改编为形意弹腿共十二路,用来作为形意拳的入门功,并创编了“连环手”、“九套环”、“十六把”、“十二连捶”等对练套路。改变了传统的“快攻直取”技击方法,逐步确立了“快打猛攻、乱而取之”和“引进落空、智而取之”的两种技击风格。以“防御为能”为特色的形意拳其拳术逐渐为武林所认可。
中国传统武术,以“踢、打、摔、拿”为技击方法,简称“四击”。技击中又有“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及“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十二形,综合称为技法二十四要。车永宏创编的形意拳套路则以“防御为能”为其特色。民国初年编修的《太谷县志》记载了车永宏形意拳术这一风格。志云:“此术(指形意拳)⋯ ⋯以‘防御为能’为特色。”车氏门人称此技为“顾法”,车永宏之“顾法”可谓上乘了。他将形意拳之技击方法“快攻直取”和“足踏中门抢地位、直打硬进无遮拦”等均作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
车永宏总结了戴氏心意拳精义,吸取了少林拳法之精华,综合创编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十个徒手对练套路“五花炮”、“五行炮”、“五踩六捶”、“九拳”、“九套环”、“连环手”、“挨身炮”、“劈捶”、“十二连捶”、“十六把”等。这些套路都将“防御”置于首位。强调没有“防”,“攻”则必败的道理。以二人搭把后的姿势为例,左手出势防上盘,右手在脐护中盘,两膝紧扣护下盘。此势既是防护之势,又是进攻之势。车氏所有各套路拳都能体现此种“防御为能”的特色。它有一攻一防之套路,也有互为攻防之套路;有快打猛攻之法,也有引进落空之技;还有拳脚并用,挨身近打之套路,也有进退,互换攻防位置之套路;有从中门进击之技,也有从侧面进取之艺。还有从侧后迂回袭击之术。诸套路既有传统拳法、步法之运用,又有新创的手法、步法及脚、腿之用法。车永宏为防护全身之要害,还编有防护要道歌诀。
歌诀云:“上防咽喉下防阴,中防脐腹与当门,肩部要防合缝穴,腹侧两肋不露空,头防太阳与灵通,鼻准耳门和耳根。后面紧防脑海穴,气腧肺海及命门。致命之处紧防护,倘不注意会丧生。”由此可知车氏形意拳之防御至重至尽矣。
车氏形意拳重视“攻必先防”、“攻防兼备”的战术。防与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攻防结合又是矛盾的统一。防与攻在形意拳门中常谓之“顾”与“打”。车永宏常以“先打顾法后打人,顾法打的是本身”教导门人。他所传授的“五行拳”、“十二形拳”以及所有套路拳都强调预防为前提,攻防兼备。以五行拳为例,各拳“踩、扑、裹、束、撅”五劲俱用,“工、顺、勇、疾、狠、真”六方皆有,而每拳中又要求突出其各自的特点和技法。他通常运用的“吞吐趋避,掌拳互变,滚出滚回”之法,体现了防中有攻,攻防兼备的技击原理。凡入形意拳门者,一开始就必须循此原理。在此基础上,又经直进、侧进之互为运用,以培养形意拳门人实战的应变能力。车氏套路拳中,常以倒插步回身,采用“返身顾后,后即前也”的技法要求训练门人。而十二形之技法每形则只取其一手特技,删繁就简,起势先防,突出“攻防兼备”的战术。他传授的龙形,一手上接对方来手,后手扑击,跃步踩下,突出了龙的捕捉之能。虎形则用伏身吞进,两手出击,进步猛扑来表示虎的扑食之勇。猴形以灵纵跳,挑拨抓击之法,突出其纵山攫食之能。马形用伏身向前直进,以拳猛刨,以示其冲锋陷阵之势。蛇形用伏身盘卧,向前横拔,以示蛇的伏身而起,拔草之能。鸡形采用切掌啄目瞪踢,以示其厮斗之勇。燕形用伏身跃步撩阴,以示其抄水之技。鹞形用跃步架打,以示其入林之妙。鼍形用七星步拔转防护,以示其浮水之形。鲐形用调转步双拳挺进,以示其护尾之能。熊形用两拳上顶,以示其有防护之技。鹰形接熊形之势,用两手前翻扑击落步,以示其有捉拿之能。熊鹰二形合演,以阴阳相合,体现“武艺阴阳相合能胜人”的拳理和攻必先防的技击要求。他创编的套路拳中的搂手炮、牵马拼、顺手牵羊、白鹤亮翅、黑熊探掌、懒龙卧道、风摆荷叶等手法,无一不体现以防为先、攻防兼备的原理。车氏诸法中之六法即“工、顺、勇、疾、狠、真”是也。
车氏形意拳强调“引进落空,智而取之”的技艺。“引进落空,智而取之”,是车氏形意拳中防中有攻的重要技击方法。戴龙邦《心意六合拳》序言中云:“⋯ ⋯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实贵乎和。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车永宏的一生即这一理论实践的一生。他认为技击方法,主要在于步法之变换,身法之转侧,手法之灵活变化,眼法之视察机宜,意识之指导动作的相互配合。步为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应战时,以身为砥柱,赖以步;随机应变手法之转变,亦赖以步;进退反侧,抑扬伸缩,千变万化均赖以步;拳以论势,而握其要者赖以步。据此,他首先在步法上作出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如将以退为进的连环步、倒插步、跳换步、调转步、迂回步、偷进步、前带后、后带前等步法,分别运用于各个套路拳中。形意诸拳的特点是挨身进打,攻防结合。同时,互换位置,化解对方,出招进击,而身法手法的变化,尤其是步法的变化是极为主要的。车永宏师徒创编《十六把》时,一开始用了大转身180度的步法。经中元、三光两个弟子演练后,他看出此法内外上下均难以相和,步法、打法也都有毛病。于是,将其逐步改为以前后带步,调转步,迂回步小转步90度为其特点的形意拳套路。套路中,既有车永宏独创的拘马拼、阴阳把、迂回步等手法与步法,也有其弟子李复祯制服榆次拳霸石金时用过的盖耳膝打手法。形意拳套路十六把中的“贯耳、鹰形、托胸、顺手牵羊、金鸡捏嗉、拘马拼、反拘马拼、鲐形、阴阳把、捏头、撩阴、推窗望月、寸步虎形、盖耳膝打、进步刺喉、寸步刺喉”等共十六个动作,故取名为《十六把》。形意大师车永宏创编的《十六把》歌诀云:
“甲上贯耳乙鹰形,端肋托腔冲中门。
顺手牵羊撅来手,金鸡捏嗉进步攻。
拘马拼法双方用,调步鲐形护尾能。
阴阳把法迂回步,刁手捏头须侧身。
推窗望月手撩阴,顺势撅手出虎形。
盖耳膝打对刺喉,拳法防攻妙无穷。”
自此,山西太谷形意门人即以此拳相传,至今仍保持着车永宏原创编的形式。形意《十六把》练法的难度大,而技击性强。同时,车永宏还创编了狮吞手等手法,为形意拳增加了缠裹吞化等技法。车氏对练套路拳中的捋手炮、搂手炮、扳手炮、栽捶、钓鱼捶、扳栏捶、挎肘掏心捶、跳换步悠捶、反劈拳、反拘马拼、撅手虎形、迂回步阴阳把等都是引进落空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的不同技法。李飞羽弟子李广亨赞誉师兄车永宏的技法是:“阴阳把迂回步,游鼍化险拔转护,引进落空用智取,顾中有打,打中有顾。”车永宏的游鼍化险,郭云深的崩拳,买壮图的四把捶,并被称为“形意三绝”。
清同治末到光绪初年,中国形意拳的基本拳式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以及单练、对练套路等诸拳的练用之法已经完备,此拳种的拳理拳法日趋成熟。至此,一种拳法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完整的全新中国形意拳已在晋商故里——山西太谷诞生。
五、形意拳术理论体系成形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李广亨根据车二师兄所得的师爷戴文雄拳谱作《心意精义》(墨本)。内容为:(1)心意拳流传史;(2)姬际可自述;(3)拳论十法摘要;(4)六合拳序言;(5)心意六合拳序(重订);(6)岳武穆九要论;(7)拳法总论;(8)心意技法概述;(9)手脚法;(10)躜践法;(11)心意秘法;(12)游艺引;(13)心意诀要;(14)内功经。附:形意练法歌诀。
1.三体势:(原为蹲猴势,后改编而成)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扑。
2.五行拳:(依金、水、木、火、土命名)劈、钻、崩、炮、横五拳。
3.十二形拳:是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鼍、鲐、鹰、熊诸拳的总称。
4.单练套路:六合拳,进退连环、鸡形四把、八势拳、杂势捶,五行十二形合演。
5.对练套路:五花炮、九拳、五踩六捶、五行炮、挨身炮、连环手、九套环、十二连捶、劈捶、十六把。
6.攻防要道:太阳穴、百会穴、灵通穴、素髎穴、耳门穴、耳根穴、气门穴、华盖穴、膻中穴、乳中穴、脑海穴、气腧穴、心腧穴、天府穴、少海穴、臂隐神经、内关穴、前阴、大腿隐神经、膝髓骨、肩胛骨等共27处。
防护歌:
上防咽喉下防阴,中防胸腹与当门。
脐门气海严防护,腹侧两肋不露空。
头顶太阳与灵通,素髎耳门和耳根。
后面紧防脑海穴,气腧心腧及命门。
致命之处防护紧,倘不注意会丧生。
臂腿穴位也应防,致伤致残害终身。
拳有七十二技法,精义奥妙在其中。
为要防身留一手,千万不可妄传人。
理论上:阐明形意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的拳理。练法上:坚持“内意外形并重,养气练气并重,搏击防御并重”。内容上:对十二形作了精简,只取各形的一个独特拳法,使十二形象更为集中,更为突出。拳法上:对传统的“五行生克拳”进行了改革,创编了单练、对练等许多套路和一些独特的手法、步法。技击上:由过去的“快攻直取”发展为“快打猛攻、乱而取之”,“引进落空、智而取之”两种方法,做到“手打三分腿打七、步法不精不能得”、“单是手道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董新亚,2006)。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九月初三,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与车永宏师兄切磋拳艺,还协商了十二形之排列序次。决定将原先所定李飞羽所传之六象排在前,车永宏所传之六象排在后的序次改为:龙、虎二形排在前,称“龙虎为开”,鹰熊二形排在后,称“鹰熊合演”。从此,鹰形、熊形不再单独演练。改革后的十二形演练序次是:龙虎相交,猴马纵奔,蛇鸡伏斗,燕鹞同禽,鼍鲐戏水,鹰熊合演。十五日,郭云深临行前,同车毅斋师徒共11人在师兄家中合影留念。李洛能亲传弟子八人,分别为车毅斋、宋世荣、刘奇兰、郭云深、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其中,刘奇兰以身形著称、宋世荣以内功著称、车毅斋以顾法著称,在十二形演练上,刘奇兰的龙形搜骨、宋世荣的蛇形拨草,车毅斋的游鼍化险,为一代绝技(郭春阳,2014)。李洛能弟子为晋冀两省形意拳术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形意拳术得到了广泛传播,使之成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