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纬书的内容和思想

纬书是为“配经”而出现的,是对儒家“五经”的注释和解说。然而,与经书相比较,纬书中所表现的内容要比“五经”丰富多样,也更加复杂神秘。并且,纬书中的思想主要体现为“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这些思想是对战国邹衍、西汉董仲舒等思想的沿袭、继承和发展。

纬书的主要内容,有对经典经义的阐释、古代典礼制度的记载、训诂文字的解说、天文和地理的知识、气象和历法的资料、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符瑞灾异的记录等等,包含自然、社会、历史、宗教、人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体表现为:

经义阐释,是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易纬》《礼纬》等纬书中。纬书中对经义的阐释,情况各不相同,相比较《易纬》对《易经》的阐释较为纯正。《易纬乾凿度》卷上曰:“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易纬》对“易”的解释是,简易、变易和不易,认为易道统此三事,因而成为天下之道。郑玄注:“管,统也。德者,得也。道者,理也。籥者,要也。言易道统此三事,故能成天下之道德,故云包道之要籥也。”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易纬》对“易”的解释精到而准确,这有助于对《周易》的理解。

礼仪制度,纬书中有不少关于古代礼仪制度的记载,如明堂、灵台、辟雍、封禅、七郊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可以弥补古礼经传的不足。如《礼稽命征》曰:“天子祭天地、宗庙、六宗、五岳,得其宜,则五谷丰,雷雨时至,四夷贡物,青白黄马,黄龙翔,黄雀集。”同上,第509页。《礼稽命征》中的这一段话指出了帝王祭祀天地、祖宗的重要性,它能够五谷登丰、四夷臣服和祥瑞呈现。

历史传说,在纬书中有关于女娲、烛龙、轩辕、神农、伏羲、仓颉和大禹等的记载,散见于《春秋纬》《易纬》《河图玉版》和《诗纬》等书中。如《春秋元命包》载:“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刚。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化。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治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同上,第590页。这一记载描写了仓颉的形象、创字,以及归葬等,形象生动,简洁明了。

天文地理,纬书中还有不少关于天文地理的内容,表现出上古人们对于未能掌握的天和地的猜测与想象。如《春秋元命包》曰:“天如鸡子,天大地小,表里有水,地各承气而立,载水以浮,天如车毂之过。”同上,第598页。这是宇宙生成论中的“浑天说”。描写地理的,如《河图括地象》云:“地广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94页。这是当时人们对于地理距离的一个猜测,说明古人对于所生活地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

星占历法,也是纬书表现的重要内容。《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已有关于星占的说法,到谶纬形成后,纬书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有关星占学说。星占具体有识星、知象、实测、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星占以此了解和掌握军国大事、政治形势,以及自然气候等。如《春秋文曜钩》载:“荧惑入轩辕,主以后妃党之过亡。一曰:用事女当惑之。又曰:有白衣兵,期在百三十日中。”同上,第688页。这则荧惑入轩辕的占辞,说明后妃失礼,国将大乱。这样的星占事实上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与星占有关,纬书中有许多历法的内容。历法在谶纬学说中,它不只是用来计算日期,更在于它是新朝代兴起的象征。如《春秋元命包》曰:“王者受命,昭然明于天地之理,故必移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以明天命。圣人之宝,质文再而改,穷明相承,周则复始,正朔改则天命显。”同上,第616页。所谓“正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复位正朔。因此,谶纬中的历法同政治统治相关,并且,它与天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谓“正朔改”则“天命显”。

祥瑞灾异,祥瑞灾异是谶纬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纬书的主要表现内容。所谓祥瑞,是指吉祥的征兆,中国自古就有把云彩瑞星、珍稀动物作为祥瑞的传统。如《礼记·礼运》载:“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正义·礼运》,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02页。这种灵兽后来很多出现在纬书中,因为它们是圣明天子出现的征兆,或是帝王仁政德治的象征。如《春秋感精符》曰:“王者上感皇天,则鸾凤至,景星见。”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41页。每一个王朝兴起,天神都要降临祥瑞。并且,帝王的仁政德治也同样有祥瑞出现。如《春秋元命包》云:“人君政治休明,贤良悉用,阴阳以和,风雨以时,则黄云缤纷于列宿之间。”同上,第659页。而灾异,是自然灾害和变异现象,最早由于古人对天地的敬畏,进而把自然界发生的灾祸和变异并不单纯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把它们理解为天帝意志的体现,它关乎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前途。这种思想同“天人合一”的理论结合起来,因而成为纬书的又一重要的内容。灾异的出现就是对当政统治者的谴告,并能及时改变政策和法规等。灾异描写在纬书中很多,如《春秋元命包》载:“凡天象之变异,皆本于人事之所感,故逆气成象,而妖星见焉。”同上,第654页。《春秋潜谭巴》曰:“日蚀之后,必有亡国,杀君奔走,乖离相诛,专政拥主,灭兵车,天下昏乱,邦不宁。”同上,第846页。这些天象都与人事和朝政密切相关。

民俗风情,纬书中比较有趣的是保留了一些古代的风俗习惯。如《易纬通卦验》载:“正月五更,人整衣冠于家庭中,爆竹,帖画鸡子,或镂五色土于户上,厌不祥也。”同上,第248页。这表现了民俗中的岁时禁忌。《龙鱼河图》云:“七月七日,取赤小豆,男吞一七,女吞二七,令人毕岁无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5页。人们欲吞吃赤小豆来祈求无病无恙。《龙鱼河图》曰:“悬文虎鼻门上,宜官,子孙带印绶。悬虎鼻门中,周一年,取烧作屑,与妇饮之,二月中便有儿,生贵子。勿令人知之,泄则不验也,亦勿令妇人见之。”同上,第1156页。这一习俗生动有趣,表现的是上古时期人们的期盼和心愿。

纬书中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多样,而其思想则涉及各个方面,有关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和自然,等等。例如,关于谶纬的政治思想,谶纬的出现是与这一时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因而谶纬也是一种变革社会的理论。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谶纬与政治关系的描写,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曰:“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毛诗正义·小雅·十月之交》,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19页。这是记载周幽王六年(前776)十月朔日辛卯日食之事,这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说明周幽王时期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因而有“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的诗句同上,第723页。。《诗经》的这一描写说明天地的变异灾害,不只是自然现象,而是上天对人世的警戒和谴告。谶纬与政治的这种关系,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尤为明显,不仅王莽的篡位和光武帝刘秀当政都与谶纬有关,而且,当时所有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都与政治上的政策失当、奸邪滋生等联系起来。这样的联系不免荒诞诡异,但它也能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因为,在谶纬神学的氛围中,当权者不得不尊重天意,而改良政治、调整政策,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在谶纬的政治思想中有变革社会、革命政治的理念和诉求。

此外,谶纬的哲学思想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最早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到了战国时邹衍将阴阳与五行结合起来,用“五德终始”说来解释社会历史问题。到西汉董仲舒则继承和发展邹衍的学说,形成系统的“天人感应”的理论。而谶纬的“阴阳五行”说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将此说推广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事等各个方面,乃至于诗歌、音乐都与此相关,可谓无所不包、无处不有。例如,《易纬乾凿度》是《易纬》中首尾完整的一篇,是纬书中最具有哲学思想的,它对《周易》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对于《周易》的“变易”,《易纬乾凿度》释:“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作者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更迭,与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都是气的变化和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气,没有运动,宇宙就要毁灭,世界行将灭亡。由于气的运动变化,因此,《易纬乾凿度》曰:“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同上,第10页。所谓“五气”即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变化为形体,于是就产生了人,并且人也相应具有了“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易纬乾凿度》概括《周易》的性质为:“故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是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易纬乾凿度》对《周易》的阐述,由流动变化的气,五行的更迭、四时的交替,到产生人类,人禀五常,最后《易》是“明王道”,即“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归结到封建的三纲五常,由此论证了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道德的合理性和永久性。

纬书的内容和思想丰富多样,且又错综复杂,它们往往是科学与神学的交融、精华与糟粕的混合。谶纬既是我国上古时期思想、文化的延续,又是汉代社会特定政治、历史的产物,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谶纬的认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