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三屈新郎

马伦出嫁了,夫婿叫袁隗(wěi)。按当时风俗,婚礼在“青庐”举行。所谓“青庐”,即青布帐篷,围以帐幕。

成婚之日,人们闹新房之后还不肯离去,幕外围了不少人,都想听听新郎新娘的口才。原来古时小夫妻俩常于新婚之夜互试其才,新娘要试试新郎的才德学问,新郎也想试探新娘的言语贤愚。袁隗是著名的世家大族,一提起“汝南袁氏”,真是无人不知;马伦是著名经学大师马融之女,家学渊深,耳濡目染,绝非等闲之辈。今晚试才谁胜谁负,一时虽不能断定,但帐外多是男家亲邻,谁不希望新郎占上风?加之袁隗年少才高,早入官场,言语口辩不可能败在新娘手下。

袁隗自恃才高,想先发制人,但想来想去,想不出话题,忽见室内箱笼器物丰盛华丽,床帐被褥装饰瑰奇,灵机一动,说:“女孩儿嫁到人家作媳妇,主要是执箕帚,做家务,侍奉公婆。你嫁妆这样珍贵奢华,是不是有背妇道古训啊?”马伦低眉沉吟,道:“我的嫁妆确是珍贵华丽,但这是父母垂爱,为人之女能违背父母之意吗?”东汉社会,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选官都从孝廉开始,这点袁隗不能不知。马伦见袁隗无言以对,便转守为攻:“如果您志在高远,一定要过俭朴生活,想仿效鲍宣、梁鸿,我一定可以做到像他们的妻子少君、孟光那样,不戴首饰,穿粗布衣服,勤执箕帚来侍奉您。”袁隗一听,顿时无言。

其时袁隗正年少气盛,官场得意,甚至比他哥哥袁敞还早登三公之位。他一时语塞是有原因的:原来汉末一片乱世景象,不少正直之人羞入官场,而自己既入官场,又未能像李固、杜乔那样,力斗凶顽,慨慷赴死。他心头轻轻掠过一阵愧疚,但今晚是新婚之夜,且把愧疚放在一边。稍静片刻,他忽然转愠为喜,以为这下可叫新娘难堪了。

他颇为得意地说:“常言道,弟弟在兄长前结婚,大家都要取笑他;现在,你姐姐尚未出嫁,你这做妹妹的倒比姐姐先结婚了,不怕别人笑话吗?”马伦不假思索,答道:“我姐志行高洁,思虑深远,必待良才而后嫁,哪里像我这样马马虎虎,不加选择呢!”

袁隗脸红一阵,白一阵,本想取笑新娘,不料反被取笑。两局已败,仍想扳回一局,这次矛头却针对岳丈大人了:“南郑君(马融曾为南郑太守)学道深奥,为一代文宗,他老人家怎么可能因为经济问题被免职呢?”马伦见新郎忽然将矛头转向父亲大人,心里一急,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因为父亲固然被奸臣梁冀所害,但经济问题不是没有呀。情急之下,她只好来个“子”为父隐了。她镇定了一下,说:“您没有听说吗?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还不免武叔之毁,像子路这样的大贤人,还有伯寮这种小人诬告他,我父亲偶遭梁冀之徒的陷害,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三局下来,袁隗未能屈倒马伦而反为其所屈,但心中却暗自喜悦:他毕竟自幼受马融熏陶,真天下才女也。帐外偷听的人,遗憾之余,也不得不佩服这新娘的言辞机锋了。(《后汉书李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