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举火破匈奴
公元73年,北匈奴率军大举入侵东汉的云中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边塞烽火台报警的消息天天传来。云中太守廉范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代,颇有大将风度,面对北匈奴的入侵,毫不惊慌,积极组织全郡军民坚决抵抗。当时,由于郡中军队很少,廉范手下的官员准备按照“凡匈奴兵入侵超过五千人,可以向附近郡县发出告急文书求援”的旧制规定,请求廉范火速派人到附近郡县告急求援。但是廉范却不同意,他相信依靠本郡军民的力量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
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廉范精心筹划御敌方略,终于想出了一个破敌良策。当日暮降临以后,廉范让军中士兵每人把两个火炬交叉绑成一个“十”字形,三端点火,一端用手高举,在军营外跑来跑去。整个军营四周如同满天星斗。敌军从远处看见汉军火炬很多,误认为附近各郡县的援兵已到,十分惊恐,准备等到第二天清晨撤退。廉范判断敌人已经上当,命令军中士兵半夜起床吃饭。到了第二天清晨,他亲自率领士兵向敌人冲杀过去,杀死敌人几百个。敌人为了活命,拼命狂奔,奔跑时自相践踏,又死伤一千多人。从此匈奴人知道了廉范的厉害,再也不敢入侵云中郡了。(《后汉书》王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