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讲演录
- 姜广辉演讲 吴国龙 普庆玲整理
- 2026字
- 2021-03-28 11:37:19
三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在每卦之后,根据该卦卦意各填写了一首词,试图用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意境来诠释《周易》的意境。这一类的书自古以来还不曾有过,但也有过与此“形似”的著作。
汉代有一位传授《诗经》的经师叫韩婴,今存《韩诗外传》是他的遗著,因其时代早于毛苌,被列为古来说《诗》之冠。此书列有许多条目,杂引古事古语,每条之后必引《诗经》诗句作为结束语。它引《诗经》是用以论证古事,目的并不在于解释《诗经》的经义。所以称之为“外传”。
汉代还有一位焦赣,著有《易林》,他将《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皆变出六十四卦(其中一个本卦,六十三个之卦),六十四卦共变出四千零九十六卦,这四千零九十六卦皆系以一首或长或短的四言诗。这可以说是易学别派,并不是解释《易经》的著作。
北宋范仲淹曾用赋的文体诠释《周易》,比如有《易兼三材赋》、《乾为金赋》、《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穷神知化赋》、《圣人大宝曰位赋》、《体仁足以长人赋》、《天道益谦赋》、《贤不家食赋》等等。上述各篇除了最后两篇解释《易经》内容外,其余各篇都是解释《易传》的。并且他用赋的文体诠释《周易》也只是零星的,不是系统的。
元代有一位学者王恽,著有《秋涧集》,他读到《诗经》的某一首诗,就写一首七绝,表述他的理解和解释。但也只写有二十二首诗。比如《诗经》中有一首《硕鼠》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王恽写诗说:“《硕鼠》歌诗怨已成,三年贯汝未聊生。熙熙彼土虽云乐,犹抱迟迟去国情。”《诗经·伐檀》写道:“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王恽写诗说:“不畋安得兽悬门,匪稼胡为禾积囷。但恃鄙贪居禄位,不能无愧伐檀人。”这些诗很准确地传达了《诗经》的意思,可谓以诗词解释《诗经》的典范。
据我所知,从古至今还没有一部系统用词的文体诠释《易经》的著作。那么,我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形式来诠释《易经》呢?简单说,就是要给读者一个简明而有文采的文本,便于理解和记忆。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两年,我和朋友、学生经常在一起作诗填词,已经有一部《麓山雅集》出版。这段时间,我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赵广明教授书信联络较多,他是新派诗人,写了许多新体诗。而我喜欢创作旧体诗词,但这不妨碍我们互相交流。今年春节期间,我想到用词的形式来诠释六十四卦。因为就一般而言,短的词牌数十字,长的词牌不过百余字,但往往意蕴深远。能否用这样一种简练的形式来提炼和概括一卦之意呢?我将这个想法讲给赵广明教授,同他探讨能否根据卦义为《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填一首词。他很支持这个构想。此后两个月期间,我每天至少为一卦填词,到四月底全部完成。在古代,文、史、哲本是相通的,历史上有些词作的意境已然与《易经》某卦的意境相仿佛。在写作中,我一发现此类词作,便只在此类词作上套改,使其更靠近《易经》某卦的意境,而凡套改的词作皆在注中写出原词,以便于读者参酌。写作期间,我经常会将一些得意之作通过手机短信传给各位学人朋友,反馈信息往往好评如潮。词作全部完成之后,我首先寄给了赵广明教授,请他批评、指正。他很快读完并回信说:“把酒湘江,挥汗岳麓,空前巨制,旷世希音,不想姜老事竟成。要评《易境词诠》,需易、词、思、时四种功力俱备,而我只有仰慕和欣赏的功力。昨夜今晨读来,想见得出,这个冬天和这个早春,您身心化入某种创造性意境和情景之中,‘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李白诗)。恭贺汉语文化史上这一重要而稀罕的作品面世!当今华夏,能成此奇罕者,惟有姜老师一人!期待早日出版,让更多的人分享!”
本书的结构是这样的:依照《易经》卦序,先录某一卦的卦辞或爻辞,在卦辞、爻辞下面加以简明解释。一卦解释完后,总结此一卦带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根据这一卦的主要意境填词一首,以一种形象、艺术的手法加深对此卦的理解和认知。
近年“国学热”,人民群众对学习传统文化有很高的热情,特别是对于《周易》尤为喜爱,但苦无合适的书读。有些解释《易经》的书,如金景芳先生、黄寿祺先生等人的著作是写得比较准确的,但书的部头往往过大,让人望而生畏。其实,不仅今人怕大部头的书,古人也怕。许多有识之士如黄宗羲、顾炎武都认为朱熹的《周易本义》不如程颐的《伊川易传》讲得好,但因为《周易本义》写得比较简明,方便科举考试,反而更为流行。学术研究有时需要有厚重的力作,但简明扼要之书对于学术的迅速传播,似更占优势。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学问,是大家所期望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都以富有哲理、简明且极具文采,而蜚声学林。我虽才识不逮,但心向往之。
书稿反复斟酌越一年,到最后统稿时,却是杂务缠身,我遂下定决心到东海之滨集中精力来做此事,途中作七绝诗一首云:
大海滔滔谁蹈浪,
此行犹似赴沙场。
骋思飘渺烟霞际,
欲解天书几大行。
姜广辉
二〇一二年十月六日
写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