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体报酬和工作特征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 张山虎
- 2070字
- 2025-02-18 09:26:17
第四节 成就动机相关研究
一、成就动机的内涵
在心理学上,动机指发动、指引、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
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它意味着人们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完满的结果。它具有多维度、多成分的心理结构。
成就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动机,指人们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
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其主要内涵是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坚持性。
成就动机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力,它影响着员工的潜能和努力程度,因而它必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创新绩效。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成就动机作为内部推力,影响员工的潜能和努力程度。
二、成就动机理论
Mcclelland(1981)认为,成就动机就是“竞争”和“优秀标准”,高成就动机的人倾向于为他们自己确立的高目标或优秀标准而努力。
Atkinson(1998)认为,成就动机其实包含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这两种动机,它们在强度上可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去追求成功。因此个人的最终行为要取决于他对这两种动机的综合。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Weiner(2001)则从认知的观点来研究成就动机,提出了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Weiner发现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会把事情的成败归结于不同的原因,而归因决定了下一步的行为。
(1)Mcclelland发现成就动机的高低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愿意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较少的职业;而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担任富有开创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敢于自己做出决策。
(2)Atkinosn的成就动机理论研究发现高成就动机个体,偏好中等难度的任务;低成就动机的个体,则偏好极端难度(特别困难或者特别容易)的任务。在该理论模型中,个体的冒险偏好是稳定的,不随时间发生变化。Thomas, JNicholas等人都验证了高成就动机者对中等难度任务的偏好。但是,Atkinosn, Cooper和Hamilton都指出,长期以来该模型的实证支持比较少,尤其是低成就动机的个体,在实验中很少表现出对极端难度的偏好。
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估计。成就动机涉及两种不同情感间的冲突,其强度等于追求成功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倾向的强度。Atkinson等人在讨论成就动机时还纳入个体认知因素、期望与风险偏好的观点,这与期望理论的出现有关。
孙跃、胡蓓(2009)研究已经证实: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对个体作业绩效、行为方式、责任意识以及对合作者的知觉等都有直接影响。
三、成就动机研究
成就动机的研究在教育领域比较多,在管理学领域比较少,学者研究成就动机主要是研究成就动机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鲜有研究成就动机对员工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
(1)成就动机在教育领域对教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有正向影响。周兆透(2008)研究表明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对其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完全是直接的,教师的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在其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2)成就动机与风险的关系研究进一步验证了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谢晓非、周俊哲、王丽(2004)研究发现,在动态情境的初期,可以看到不同成就动机的样本有稳定的偏好: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偏爱中等难度的任务,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偏爱较易或者是较难难度的任务。随着行为的动态进行,个体的冒险行为呈现出与静态情境中不同的规律性: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初期选择的中等难度的基础上逐渐选择更难的任务;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在初期选择较易难度任务的基础上也逐渐选择更难的任务;相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个体,成就动机高的个体会更慢地选择难度高的任务;高成就动机个体出现非典型转换次数显著低于低成就动机的个体。
(3)成就动机的调节作用。孙跃、胡蓓(2009)研究个体成就动机对员工离职意愿的解释能力,进而验证了追求成功动机与避免失败动机在员工离职意愿决定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刘海等(2012)的对比结果显示随着成就动机水平的下降,大多数典型预测人格特质对相应职业价值观因子回归方程的测定系数大小和显著性都有所下降,这表明成就动机对人格特质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李会青(2012)通过问卷方法探讨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调节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能与时间监控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都受到了成就动机的调节。研究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以回避失败动机为主。赵兰兰、汪玲、鲁蕊(2005)研究表明,目标定向对兴趣的影响受成就动机的调节,成就动机高的个体采用成绩定向会导致更高的兴趣,而成就动机低的个体采用掌握定向会获得更高的兴趣。
综上所述的研究,中国的学者谢晓非,周俊哲、王丽(2004)和禹钰(2010)研究成就动机与工作难度的选择、风险偏好的选择进一步验证了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关于成就动机调节作用的研究,孙跃和胡蓓、李会青、刘海等学者都使用了Atkinson成就动机的两分法和相应问卷。因此我们采用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动机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