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尧战四十年

帝尧六十年,于帝丘召会诸侯征伐三苗于南阳。

六十年前,姬挚荒淫无度任用近臣,为诸侯所驱逐。帝位由摄政五年的祁放勋继承,是为“帝挚禅尧”。

祁源明今年六十一岁,在之前的六十一年的时光里,大部分的时间在有唐国生活。幼年,父亲初登帝位,为了稳定权力的更替,父亲驱逐了许多叔伯长辈在近海一带。祁源明刚刚两岁的时候,大伯被逐于莘邑;祁源明三岁出任陶唐国嗣君,由外公散宜氏率领五万大军陪同。

陶唐国国都位于唐城,唐城与莘邑只是咫尺之隔。散宜氏护送祁源明进入唐城后,便命令大军在唐城北侧郊外驻营。姬挚在莘邑住了接近一年的时间内纵欲狂欢,这天登上城头看见南方数里外赤红大旗铺天盖地,顿时瘫软在地。两个月后,莘邑内传出姬挚疯了的消息。

祁源明四岁的一天早晨,外公没有例行朝奉的惯例,四岁的祁源明大哭,四处呼唤外公的名字。傍晚,散宜氏着战甲回朝,青藤色的战甲殷红腥臭。远远看见外公的祁源明,开心的向外公跑去,但靠近散宜氏快两丈的时候,祁源明又哭了,放声大哭,他害怕……

时隔三年,莘邑再一次回归到陶唐国领土管辖。

十五岁祁源明亲政,和他父亲入朝辅助帝挚的年龄一样。此时陶唐国驻军八万,散宜氏将八万军权上交祁源明。祁源明将外公散宜氏请归帝丘,散宜氏受命即可返程帝丘。十七岁这年,姬挚剩余势力勾结刑天氏后人,围攻帝尧族地——陶唐国,祁源明率八万大军迎战,大败。刑天氏俘虏祁源明向西进攻帝丘,帝尧派散宜氏率诸侯联军退敌,大胜。并斩首刑天部首领,弃头颅于常羊山。祁源明请奉散宜氏归朝摄政,并交付兵权。

直到祁源明三十二岁这年,散宜氏再次上交兵权,并辞摄政一职。祁源明十四年间,随着父亲赠予的封地逐渐增多,多次巡视河南、山东、淮泗等地,并数次自降中军跟随散宜氏征讨平叛。正式亲政第三年,亲率三万大军攻克三苗叛乱,并受降三苗数部,将淮泗南线并入陶唐国版图。祁源明四十二岁,外公散宜氏病逝帝丘故所,同年舅舅散宜长战死于平共工氏之战。

没有舅父与外公一族的帮助,祁源明广招贤能:亲访大泽招募神射部落羿族、拜祝融氏后裔为火官中军帅。并且亲自莅临淮泗一线招俘三苗,安抚三苗遗民,以仁政宣教三苗,三苗称其“圣侯”。

祁源明五十一岁受诏回到帝丘,父亲任命其为帝丘六师帅。实时淮南出现九婴之患,祁源明率六师征九婴,命羿队射杀九婴首领。同时西北共工氏叛乱,派祝融氏率中军平叛,祝融斩共工氏于不周山,自此平和五十年的帝尧盛世进入四方战乱时期。

帝尧五十三年,鸿水泛滥。祁源明举荐有崇氏首领鲧治水,鲧请求帝尧赐予息壤以便堵住鸿水,众臣不允,帝尧偷偷将息壤交予儿子,祁源明再讲息壤送于鲧。鲧以息壤治水,反而使得鸿水更加汹涌,无数沿河百姓丧命。重臣姚重华请求斩杀盗取息壤还治水无功的姒鲧。祁源明向父亲求情,姚重华率众臣坚持处斩。帝尧命祝融氏率军押鲧到羽山行刑,祁源明授意祝融,仅羽山斩下姒鲧左手,放姒鲧逃入三苗梼杌部。

姚重华是有虞氏世子,有虞氏交好于有崇氏,但有虞氏首领却不喜长子重华,驱逐了重华。姚重华听闻姒鲧逃入三苗大怒,上请诛杀祝融、征伐三苗。帝尧不忍再生杀戮,只得遣儿子回到陶唐,升任姚重华为摄政。

帝尧六十年,姚重华欲掌六师,借以梼杌部叛乱,愿自降六师帅,请军伐苗。帝尧不愿,但姚重华领众臣执意出军,有陶唐老臣借此机会奏请:“世子有伐苗之能,若伐三苗,必任其六师帅。”帝尧即诏源明回朝。

尧战十年,祁源明率六师征三苗于南阳,姚重华任六师持节。

重华主杀伐,率二师攻江北三苗梼杌部。祁源明率四师,招讨淮泗三苗。重华大军攻克梼杌部,梼杌部献姒鲧于重华,重华斩之;祁源明率四师招讨速度稍慢,利用往日对淮泗三苗的恩威收复部分三苗部落。重华此时趁机发动二师杀入淮泗三苗部落,三苗大乱认为祁源明用仁政诓骗了他们,立即暴动反杀没有戒心的四师。姚重华再入阵重组六师,反击三苗,大胜。

姚重华获胜班师帝丘,祁源明因指挥不利自降持节。自此姚重华摄政再领六师帅,并驱逐陶唐老臣与祁源明。

尧战二十年、帝尧七十年,姚重华囚禁帝尧,并派兵于太行山禁止祁源明回朝。姚重华掌控帝丘军队与朝臣力量,开始代替帝尧执政。姚重华任用亲信,征讨有虞氏,驱逐父亲与弟弟。祁源明在陶唐依靠太行天险抵抗姚重华的侵扰,并利用父亲威信保持陶唐未被征伐。

尧战四十年,帝尧九十年,姚重华经过二十年征伐,完全收复中原诸部落。帝尧九十年秋,姚重华兵发太行、淮泗两面,借三苗伐陶唐,胁迫帝尧下诏禅位于姚重华。姚重华抢夺帝尧之女,彻底获得全部权力,称帝为舜。

帝舜二十八年,帝尧在囚牢中艰难死去。舜帝发布尧帝死讯,诸部咸哭,就连三苗都在治丧愍怀。

陶唐老臣认为是舜帝害死的尧帝,拥戴祁源明为帝。祁源明发兵南下征收三苗余部,率军西抵进尧战十年时的战场,于丹水称帝为丹朱。

舜帝担心有部落借此攻伐自己,便以禅让之名将帝号送于丹朱。

尧帝去世,又出现两个共主,趁此乱局许多部落蠢蠢欲动,以丹水所率诸军以三苗为主是为不正之师为由,征讨丹朱。丹朱频频率三苗部队击退敌军,但元气不断在消耗。帝丹朱三年,舜率军以讨三苗为由战丹朱于丹水。舜帝大胜,夺回帝位。

丹朱败逃有房国后,三苗仍尊丹朱为帝,并认为尧帝仁德是舜帝好战,于是舜帝频繁对三苗发动征伐。

舜帝晚年,鸿水再无人可服,舜帝想起姒鲧的儿子姒文命,想通过治水失策一把诛灭有崇氏。但是姒文命没有跟随父亲的堵水方式治水,而是利用开源导流的方式安抚了鸿水。姒文命治水成功后获得收益的诸多部落的支持,并迎娶淮泗一线势力强大的涂山氏为妻,时任法正的涂山部大臣皋陶同时臣服于姒文命。姒文命并没有忘记父亲是被帝舜杀死,手握诸多部落实力的姒文命逼宫帝舜,同样囚禁帝舜,驱逐舜子商均,帝舜禅让于姒文命。

姒文命于禹邑称帝,帝号大禹,改国号大夏,升族为夏后氏。夏禹即位后,多次征伐三苗梼杌部,以报父仇。